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漢中祖》第149章禦史台
最新網址: 是夜,成都。

 殿內,劉禪在通亮的燈火下夜戰,借著江原官谷桉,思考大漢存在的體制性問題。

 畢竟之前委任董允出任禦史大夫,持節,巡視地方郡縣,提拔費詩擔任蜀郡太守,整治蜀郡吏治問題,不過解決了標的問題,而未解決根本的問題。

 解決根本的問題或是預防這種事件的再次發生反而是最重要的,但如何預防又是一個頗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當然亦不能離開本國政治體系去思考。

 首先,按照大漢的政治體制而言,其立國之初便是畸形,政事大都操之於諸葛亮之手。大漢也因此設立了極其特殊的機構內府,以便於戰爭動員,大漢把朝廷官吏兼任內府官職,聽命於諸葛亮,形成內府制度。

 如秦州刺史馬良,兼內府長史,諸葛亮在宮府上形成對他的領導權。首次北伐時,魏延還擔任內府司馬,也是聽命於諸葛亮的命令。

 相應的有了行政官吏,自然需有監督官吏,對其監督。

 東漢以來,中央上的檢察體系就是禦史大夫(禦史中丞)和司隸校尉兩大班底組成。

 司隸校尉者,劉禪登基之初由諸葛亮受領。其任務在於監察京師及其周圍7個郡的文武百官。除了監察,司隸校尉還握有選舉、奉詔捕殺罪犯等權力。

 司隸校尉屬官則有12個司隸從事,司隸從事權力極大,從中央到地方,政治、經濟、軍事和選舉等方面的事,他們都能插手。

 而東漢地方上的檢察體系,則是由刺史擔任,由刺史檢察郡守,互相製衡和牽製。當然禦史台的禦史大夫可以向地方派遣監禦史督查地方情況。

 東漢在地方上的監察體系,隨著吏治的敗壞,州刺史改州牧及東漢王朝的覆滅,基本是毀於一旦。

 而在亂世中建立其的蜀漢,由於老劉根基淺,根本來不及搭建其適合大漢的監察體系。老劉在世其間,由軍師將軍諸葛亮負責監察,也負責政務。

 這也是為什麽,在劉禪登基之後,諸葛亮既掌握尚書台的政事,又是司隸校尉,擁有督查地方官吏的權利。是因為諸葛亮在老劉時期便擁有這樣的權利,只不過再強化了下。

 當然了益州牧本身也有檢察職責,

司隸校尉+益州牧的組合,無異於是加強了諸葛亮對益州地方官吏的處置權利。

 在這樣的強權之下,益州在諸葛亮治下,一時間出現了國富刑清之相。

 至於禦史台的監察責任,無異於是被澹化了。其為何被澹化之緣由也很簡單,在東漢時期,禦史台獨立於丞相之外,其監察長官禦史大夫,擁有獨立監察權。因此如果禦史台的出現,無異於是鉗製諸葛亮的發揮。

 所以劉禪在位時,雖有設禦史台等相關職位,但多是虛設,並未擁有實際權力。如南中反叛士人孟獲,隨諸葛亮入朝,擔任禦史中丞(禦史大夫),便是吉祥物。

 大漢處有實權的禦史中丞,還要追朔到推廣田政時期,讓潘浚擔任此職,但其主要職責就是督查地方上的田政制度。對於搭建起地方至中央的禦史台的監察系統,也是沒有的。

 從現在來看,當初看似較好的政治制度,隨著戰事的繁多及諸葛亮漸老出現了較大的弊端。

 早些年,由於戰事接近巴蜀,文書往來頗是方便,諸葛亮精力也較為旺盛,可以分心處理軍國大事。

 但隨著蜀漢版圖越來越大,作為最高檢察長官的諸葛亮長期不在中樞,而是在軍旅之外,為國征戰。他的繼任者蔣琬也只不過是尚書令,其檢察職責甚弱,加上蜀漢的禦史台恍如虛設。

 巴蜀內部出現了吏治崩壞,並非偶然現象,而是日積月累之下,產生的一種現象。而這一種現象,也可以間接說明了,這種內府治理體系出現了問題,需要大漢去改進這種治理體系。

 而諸葛亮或許也意識到了這種問題,也提議讓出益州牧,由蔣琬擔任益州刺史,加強對益州內部官吏的治理。但可惜的是,還是有些晚了。

 因此對於劉禪而言,需要開始重啟禦史台,加強對地方上的治理。啟用董允擔任禦史大夫,持節,替天子巡視地方,便是重啟禦史台的初步動作。

 重啟後的禦史台,在劉禪的心目中需要在東漢的基礎上重新變革。

 至於為何需要重新變革,也與大漢本身的治理體系有關,州刺史早期是不作為地方長官的,隻作為監察地方郡縣。因此武帝時期雖有州,但體制上仍是郡縣——中央的二級管理制度。

 而蜀漢的話則是不同,蜀漢在早年平複隴右後,劉禪與諸葛亮便有討論二級治理體系與三級治理體系的問題。

 作為因為隴右初辟及地方戰亂等問題,蜀漢確立了中央-州-郡-縣三級治理體系,州刺史不掌兵權,隻處理行政事務,州都督掌兵權,負責州內軍務。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按照兩漢時期州刺史掌監察權的話,必然會造成監察、行政二權集中,容易導致地方做大,或是拉幫結派。

 也就是說,大漢新的監察體系,需要介入州之中,把州刺史的監察權分走,建立起兵事、政務、司法三權分立的治理體系。

 但搭建新的監察體系並不容易,需要去考慮是否有合適的官吏及新增人員工資等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劉禪準備分步而來,先委任董允為禦史大夫,強化對於益州的治理,打個補丁,繼續信任馬良、呂乂二人。其次,與重臣商議,確定新形式之下的禦史台。及諸葛亮去世後,解散內府,將內府屬官擇優平遷至禦史台之中。

 思慮間,劉禪不禁有些犯困,打了個哈欠。

 如今的大漢已經不同於往日一州之地的蜀漢,隨著版圖的擴張,以前適當的制度,都需要去優化。因此禦史台的重啟,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後續還要諸多需要優化的政策。

 劉禪閉上眼,背倚在憑幾上,聞著桉上的熏香,頗是舒服,困意漸襲來。

 就在劉禪閉目養神之際,溫熱的素手移到太陽穴上,為劉禪輕輕地揉搓。

 “誰啊?”劉禪享受著按摩,問道。

 “是臣妾!”小張柔聲應道。

 “你怎麽來了?”

 劉禪睜開眼,對上那雙能說話的大眼睛,問道。

 小張頗有些羞澀,微微低垂眼眸,說道:“陛下言今夜來臣妾住處,今天色已晚,卻不見陛下身影,實屬擔心,故來求見。”

 大漢出兵南陽之前,劉禪便納小張入宮,封其為夫人,皇后之位仍是虛置。

 劉禪揚起笑容,說道:“下次,朕未至,你且先入睡。”

 “妾不敢~”

 說著, 小張靠在劉禪的寬闊的胸膛上,輕聲說道:“臣妾還未給陛下洗漱,安能早些入睡。”

 劉禪摟住小張的肩膀,笑道:“這些事有宮娥服侍即可,又何必親手親為。”

 纖手撫摸著劉禪的胸膛,小張說道:“妾不能服侍陛下,又何敢謂之夫人乎?且臣妾不覺得累,反而為之歡喜也。”

 劉禪嗅著她的發香,不禁低聲說道:“你與你姐頗似也!”

 “陛下~”小張神情一愣,停止了動作,喊道。

 “喚朕大郎。”劉禪將頭埋入她的發絲之中,說道。

 “大郎!”小張遲疑半晌,最終喊道。

 “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