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第四百零九章 融資完成,財富六百八十億美刀?
原本市值只有10億元的天其鋰礦公司,被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強勢收購100%股權,然後停牌,增資擴股。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砸了一百億元買礦和優化技術,重新掛牌上市前估值300億元,計劃融資100億元。

  也就是說,總資本會變成400億元,流通股比例=100/400=25%。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收購後又重新分配股份,持有95%天其鋰礦公司股份,5%是原公司股東股份。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打算把天其鋰礦交給原公司管理層管理,5%股份就是原公司股東購買,實際上,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溢價收購,他們已經賺了一些。

  他們不賣不行呀,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資本雄厚,可以新建公司,而天其鋰礦生產的碳酸鋰就沒有公司收,股價暴跌是肯定的。

  如果被收購後再重新上市,他們相信會大賺。

  上市融資後,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持有的天其鋰礦公司股份=95%*80%=76%,原公司股東佔股=5%*80%=4%。

  天其鋰礦重新掛牌上市後,連日漲停。

  到了如今,如今市值約780億元,比上市前漲了接近一倍。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控制天其鋰礦的75%股份實際價值585億元,而他們只是投入了一百億元。

  所以,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估值,光從天其鋰礦這裡就漲了485億元。

  融資前估值是星海投資公司發出的煙霧彈,到底能值多少,還要經過多家機構的再次估值,總不能亂喊,這都是有依據的,肯定有誤差,但不會相差太大。

  這一次融資的對象是上一次融資的車企和投資機構,還會加入新的合作夥伴。

  在這幾個月內,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好的車企,就會獲得更多的融資權限。

  當然,想要融資,就得掏出真金白銀,如果沒錢,那原來的股份只能被稀釋,比如原來是1%,b輪打算融資600億元,如果融資前估值達到4400億元,股份稀釋後,就變成=1%*(1-600/(4400+600))=0.88%。

  按照協議,曾群等三個合夥人,不需要再掏錢,他們的1%股份不會被稀釋,算是獎勵他們過去幾個月的努力。

  而且,沐陽與曾群等人約定,只要公司市值達到兩千億元,同時年利潤超過五十億元,沐陽獎勵曾群、黃霖、李評等三人共0.5%股份,拿出0.15%股份獎勵其他核心成員;

  公司市值達到五千億元,同時年利潤達到一百億元,再獎勵三人共0.5%股份,再拿出0.15%股份獎勵其他核心成員。

  融資佔股稀釋問題,其中還要計算公司上市前星海集團的15%技術佔股不變,就算一分錢不掏,這15%股份也不會被稀釋,這就相當於其他車企、機構多掏錢股份才不被稀釋。

  5月25日,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所有股東在星海集團總部基地匯聚一堂,商議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的估值,哪些公司能增股,哪些公司放棄繼續融資。

  這點所有股東沒有意見,你這家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得更快,采購鋰電池更多,肯定對大家有好處,那就允許增加更多的融資,雖然大家都是競爭對手,但在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這一塊,思想是一致的。

  最終,經過多家權威機構估值,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融資前估值為4200億元,相當於各個投資者,投資都漲了一倍。

  計劃融資800億元,佔股16%,原股份可認購600億元,有能力的車企和機構認購,認購所剩和另外200億元留給新的合夥機構和新加入的車企。

  星海集團這一招,相當於挖空其他車企的資金,哪怕一份只有0.5%,也是25億元,不是隨隨便便拿得出來。

  當然,車企資金充裕的話,認購是可以賺錢的。

  沐陽打算完全控制住鋰電池上下遊和鋰電池市場的定價權,局勢穩定後,再慢慢降價鋰電池,如果不降價,新能源車成本會很高,不利於新能源車的推廣。

  但降價太多,對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來說也不利,賺錢少了。

  新能源電池價格影響因素不僅僅是鋰礦,鋰礦生產所需的碳酸鋰只是佔一部分成本而已,還有鈷、鎳等礦資源影響。

  除了商談融資,所有車企高層商議統一充電口,推行統一充電樁。

  後世有幾個車企做自己的專用充電樁,在停車位上立車鎖,好處是買了這個品牌的車主,不用擔憂其他品牌車車主佔用充電樁,看上去不錯,實際上,就是浪費了資源。

  如果幾十家車企都這樣乾,就會浪費大量資源,不利於新能源車的推廣。

  專用充電樁會離自己遠一些,那還不如多一些公共充電樁,不用跑那麽遠,只要合理布置,排隊現象會少很多。

  像這些專用充電樁,沒法在偏遠地區、小縣城或者鎮上實現,當這些公共充電樁布滿全國各地的時候,用戶就不用擔憂新能源車充電問題。

  全國六百多個城市,2844個縣,41636個鄉鎮,未來十年需求的公共充電樁是兩千萬根,需要投入的資金是上千億元,再加上土地租賃和建設費用,一萬億都搞不定,光靠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是不行的。

  所以,沐陽認識到這一點,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先帶頭投資一些公共充電樁,制定充電價格,也讓外界看到這行業的賺錢潛力。

  星海集團免費公開充電樁的技術和圖紙,不管哪個廠家都可以申請製造,要求統一充電口、電纜長度、電芯直徑等,符合標準,希望私人都加入充電樁的投資建設,加快新能源車的發展。

  在如何布置充電樁上,星海集團已經與guo網商議規劃,避免造成充電樁太過於集中,私人充電樁競爭不合理。

  6月初,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融資完成,一共融資800億元。

  沐陽財富上升到4600億元,折合680億美刀。

  過去五個月,埃盧家族財富由660億美刀上漲到700億美刀,不過,如今他並不是世界首富。

  期間,某軟公司股票大漲,比爾闊別四年後重回世界首富寶座,個人財富達到720億美刀。

  所以,沐陽只能是世界第三。

  但不同於前兩位的是,他並不受股票影響,真要上市,完全吊打榜上所有富豪。

  論現金實力,沐陽也是最強悍的。

  國內網友們看到這條消息,感覺沐陽才世界第三有些遺憾。

  其實,這也是沐陽想要的結果,他還巴不得自己不上榜。

  可剛過一天,一個機構統計沐陽的財富,發報道說沐陽的財富肯定不止680億美刀,那只是明面上的,還不包括星海投資公司。

  外界是不清楚星海投資公司的具體情況,如果算上,沐陽的財富可能達到750億美刀,他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不管是680億美刀還是750億美刀,這個爭議也沒有什麽意義,沐陽的粉絲認為,他登上世界首富是早晚的事,說不定大半年過去,就直接登上了。

  對沐陽來說,這個世界富豪排名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反而多了一個枷鎖。

  他現在對錢不太感興趣了,對所謂的世界首富興趣也不大,巴不得低調悶聲發大財。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融資600億元,話說最擔憂的,莫於過競爭對手島國松下、l/g新能源、sk on及四星sdi等幾家國際電池廠商。

  在後世的2020年,l/g新能源和寧得公司佔據全球汽車鋰電池的48%市場份額,其余佔據市場份額大小依次是島國的松下、棒子國的四星sdi、華國的椏迪、sk創新等公司瓜分。

  與l/g新能源相比,寧得時代雖然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但是其客戶主要是來自華國市場,所以在海外市場,寧得時代的市佔率並沒有l/g新能源高。

  一個佔據全球25%市場份額的寧得時代,上市估值就有一萬億元,而l/g新能源市值與寧得時代相差不大。

  但在這一世,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把這幾家公司打趴下了。

  佔據全球92%的市場份額,太恐怖了。

  其實主要還是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技術太先進,另外,新能源車剛剛興起,這些汽車鋰電池廠還沒有崛起。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融資之後,棒子國電池產業協會感到危機,首次召集l/g新能源、sk on及四星sdi三家電池廠商開展討論。

  與會者采取一致態度應對星海集團。

  協會會長說:“除了本國外的海外市場被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吞佔了,就連本國新能源鋰電池市場都要被對方瓜分,技術差異太大了,怪不得現代向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采購一大部分鋰電池。

  如果他們不采購,現代的新能源車在國際市場根本沒有競爭力。”

  l/g新能源ceo權英壽表示:“這個星海集團太霸道了,我們還在解決安全實驗問題和能量密度問題,他們就出量產產品了,並應用在實車上,悍馬ev大賣。

  我們不得不承認,雙方技術差異太大,這是我們意料不到的。

  這個市場非常大,但目前來說,我們並不具備佔領市場並實現盈利,不僅僅是我們,同行也一直被安全問題困擾。我們在星海集團的鋰電池上找到了靈感,可對方已經壟斷了這個市場。”

  他眼裡布滿了絕望,等他們能夠上場時,人家已經壟斷了市場,大量收購原材料,還與各大車企簽訂了合作協議,入股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

  他現在回想十年前,集團關於討論是否進入電池市場。

  在2001年,l/g集團最高經營者(ceo)關於電池業務的會議推進得異常困難。

  因為這是一場決定電池業務去留的討論,內部爭議很大。

  l/g化學面臨的問題是,如果留下電池業務,可能要面臨10年的連續投資而不見回報。

  鋰離子電池項目反對者認為:“要承受大規模赤字,強行推動電池事業嗎?”

  在他們看來,索泥和四洋這些全球電子公司已經熱火朝天地進行電池開發,作為化學企業的 l/g化學是否有必要繼續推進此項目?

  讚成者認為:“鋰離子電池市場前景光明,未來會成為l/g化學收入的重要來源。”

  雙方爭執不下。

  最終l/g的第二代掌門人具本茂表態:“我認為繼續電池事業是正確的。抱著必成的信念重新開始。不放棄,向遠看,更專注研發。”

  自此,l/g化學的電池業務得以保留,後來才建立了l/g新能源,才有了汽車鋰電池業務。

  (l/g化學成立於1947年,屬於l/g集團旗下子公司,而l/g集團就是一個超級龐然大物,l/g新能源只是l/g化學旗下的子公司而已)

  (l/g集團也是成立於1947年,旗下子公司有:l/g電子、l/g 、gs加德士、l/g化學、l/g生活健康等,事業領域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與服務等領域。

  可以說,後世的l/g電子和l/g化學都是世界500強,而l/g化學營收主要還是靠l/g新能源,只是這一世,l/g新能源沒法崛起,l/g化學想上世界500強不太可能了)

  權英壽的話,讓大家感到更加絕望,會場氣氛有些壓抑。

  預計今年,光悍馬公司就達到了28gwh裝機量,主要是悍馬ev銷量太高,今年年產量達到20萬輛,其裝機量相當於40萬-50萬輛普通新能源車電池用量,而其他車企品牌,只有特絲拉、寶馬i3、喆利等新能源車上市了,合計5萬輛新能源車,裝機量只有3gwh。

  這也是因為,星海集團能夠佔據92%市場份額的原因。

  就連本國的現代汽車公司,同樣入股了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

  全球各大車企都入股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而現代汽車入股不入股也不影響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決定。

  歐/美車企想買新能源電池,除了從華國進口,就是棒子國的幾家電池廠商,要不就是四星sdi,反正都是進口,肯定選擇技術更好、還有入股合作的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已經擁有一個完美的產業鏈, 汽車鋰電池需求量大的車企都與星海集團有密切的關系,其它鋰電池廠商根本擠不進。

  l/g新能源、sk on及四星sdi三家電池廠商發表各自意見,討論如何合作,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

  就算三家廠商合為一股對外也沒用,他們的汽車鋰電池能賣給誰?

  目前星海集團使用汽車鋰電池量最大,難道賣給它?

  其次汽車鋰電池用量最大是特絲拉公司,星海集團還擁有特絲拉18%的股份。

  椏迪汽車使用自主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

  算來算去,棒子國的這三家鋰電池廠商,能合作的只有國內的現代汽車公司和起亞汽車公司。

  問題是,這兩家目前剛進入新能源汽車,就算上市新能源車,往哪銷?

  最終,三家廠商也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會場裡都是唉聲歎氣,要不就是沉默。

  開會,就開了一個寂寞,最多能安慰一下自己:反正慘的不止我們公司。

  看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首發就記住域名:.w.8.2...m。82中文網手機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