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兩天后,北平青年報就刊登了蔡玲對曹志強的專訪,標題就叫《工作才是最高的榮譽,一個文科狀元的自我抉擇!》
看了這篇報道後,曹志強一陣感慨,感覺裡面說的那個人,跟自己完全無關。
曾經年少無知,被迫誤入歧途,因為母親亡故,幡然醒悟浪子回頭。
然後就是頭懸梁錐刺股,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好好學習,順便還把妹妹照顧的好好的,平時還樂於助人,日行一善,簡直就是個活**。
這也就罷了,關鍵這個活**,參加高考後,明明成績很好,卻不填大學志願,反而在上面寫了一個“好好工作,建設祖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活**覺得比起上大學,繼續安心工作更重要,因為這樣的話,可以用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
他還要用這種事跡告訴大家,年輕人不是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也不是只有上大學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
只要肯腳踏實地,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分內之事,就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也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不過,報紙上這篇文章的主旨,已經跟蔡玲原先的主旨不同了。
報紙上的這篇文章,雖然也有蔡玲的“采訪”內容,但在點評方面進行了更改。
整個文章的重點不再是曹志強本人如何優秀,而是曹志強考了全市第一,卻放棄上大學的真正目的。
說白了,這篇文章是在告誡年輕人,不要以能不能考上大學,為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關鍵還是腳踏實地,量力而行,要盡早找一份工作,不要整天待業在家,遊手好閑。
只要能找一份工作,並且踏實肯乾,一樣是在建設祖國,一樣是在實現個人價值。
很明顯,這是用曹志強成了高考狀元,卻放棄上大學這件事,來引導社會風氣。
因為在這一年,由於城市的工作崗位嚴重不足,卻又有大量的下鄉青年回城,導致社會上有大量的閑散人員無事可做。
很多年輕人就跟曹志強一樣,不上學,也不工作,就在家裡以參加高考為名,整天閑在家裡,這其實是一種勞動力的極大浪費。
換言之,其實在這個時期,全國的各大城市,就已經出現大量家裡蹲了。
比如於媛媛的姐姐於芳芳,就是典型的啃老家裡蹲。
只不過於芳芳從沒想過用高考當幌子,而是心安理得的啃老,隻想著找個條件不錯的京城人嫁出去。
當然了,現在的於芳芳,已經不在家裡住了,她已經堂而皇之的住進了曹志強給於媛媛買的四合院,跟於媛媛一起住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曹志強給於媛媛買的四合院呢,更大更舒服,而且住在那裡呢,於媛媛不會整天說她這個姐姐。
相反,住在家裡呢,不但地方小,而且還要整天看父母臉色,整天被父母說教,煩也煩死了。
同樣道理,正因為社會上有大量的閑散年輕勞動力,卻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收容這些年輕人,也導致了社會治安的迅速惡化。
當然了,社會閑散人員的大量出現,雖然工作崗位不足是主要原因,但其實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加大改革力度,增加服務業的崗位,就是個好辦法。
比如蹬三輪,擺地攤,給人跑活兒等等,都是可以的。
或者可以這麽說,在國家暫時還沒法提供更多正規崗位的時候,讓年輕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找活兒乾,不要好逸惡勞,坐等靠要,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而北平青年報上點評曹志強高考得了文科狀元,卻不上大學的事情,明顯就是在往這上面引導。
這個立意,確實比蔡玲原先那個讚揚曹志強個人,讚揚曹志強發揚風格,主動讓出大學名額的內容,要更加高大上一些。
“這分明不是我嘛。”曹志強放下報紙歎口氣,“誇的太過了。”
項東方在一旁笑道:“社長,雖然誇的有點過,但也是有事實依據的,畢竟您確實是今年的文科高考狀元,而且您也確實放棄了上大學。
既然有這個事實做基礎,那讓人家吹一吹,借此引導一下社會風氣,有什麽打緊?”
曹志強點點頭:“說的也是,不過我就是怕啊。”
“怕什麽?”項東方問。
曹志強再次拿起報紙道:“我怕有些人看了這個報道,得到了啟發,真的要把我搞成先進典型,讓我到處去作報告,搞演講,那可就麻煩了。”
確實,這個時期,動不動就喜歡抓典型,作報告。
比如那個步廠長,現在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浙省日報已經用整版篇幅,報道了他的大膽創新事跡。
再過不久,這個步廠長就會一夜成名,全國都開始推廣他的事跡,被捧的高高的。
可惜啊,終究因為被捧的太高,被人道德綁架,被領導過高期待,最終上面的命令超出了他的個人能力,加上市場大環境的問題,結果沒過多久就資不抵債,從而跌落神壇,成了萬人唾棄的對象。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時候,適當出名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出大名。
一旦出大名,你就不再是你了,而是成了一個符號。
到時候,會有太多人想要利用你,你再也沒法自己說了算了。
其實曹志強現在的所作所為,已經有那麽點意思了。
不過曹志強的優勢在於他太過年輕,並不是真正的廠長,並且他真正入手的行業呢,也不是像襯衫廠這種實體企業,而是出版社、音像公司以及電影廠這種服務性的第三產業。
說的更確切點,步廠長的成功,具備很大的推廣性跟複製性,而曹志強的成功,基本不具備推廣性。
因為步廠長的成功,是靠打破大鍋飯,搞聯產計酬製,類似一種聯產承包責任製,改變的是管理模式,很具備推廣性。
但曹志強的成功,基本就是他個人的成功,純粹是靠他個人的才華去出書出唱片,並不是改變原先的管理模式,也沒有觸動老舊的既得利益者。
比如紅光機械廠吧,那些明明身體沒事兒,卻天天請病假不上班的人,也就是所謂泡病假的人,依舊可以每個月按時拿工資,而不是像步廠長搞的那套政策,請病假不上班的人就沒工資可拿。
又比如紅光機械廠的工人,依舊是拿死工資,乾多乾少都是一樣的錢,而不是步廠長的那套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曹志強卻不一樣,他的出版社也好,音像公司也罷,其實下面的人數很少,且這些人的存在,基本都是圍繞曹志強個人服務的服務人員。
等於說,曹志強依舊是自己憑本事吃飯,他的那些手下,都是給他個人服務打下手的,是依托曹志強存在的附屬。
一旦沒了曹志強,其他人也就失去了服務對象,立刻就會樹倒猢猻散。
就算曹志強新搞了個知己雜志社,讓余德利等人有了更多工作可做,但至少目前來講,依舊還離不開曹志強。
本質上講,曹志強目前控制的單位,跟生產型的企業是不同的,不具備推廣性跟學習型,屬於一種特例。
當然了,身為紅光機械廠三產辦的副主任,曹志強也不是沒有幫著機械廠進行改革,但曹志強的所謂改革,是避開原先的問題,開辟新戰線,把蛋糕做大。
比如紅光百貨公司,就是曹志強對紅光機械廠的改革。
紅光百貨公司,是一個公私合營性質的合資公司,其中紅光機械廠佔股百分之五十一,曹志強個人佔股百分之四十九。
按照目前的規矩,紅光百貨公司,其實就是紅光機械廠的控股子公司,也算紅光機械廠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紅光機械廠就可以用到國企的人事統一原則,直接打通紅光百貨公司跟紅光機械廠的人事任命。
然後,紅光百貨公司的主要項目,就是連鎖便利亭。
去便利亭當銷售員,實行新的工資制度,也就是底薪加提成。
所謂底薪加提成,是指去便利亭當銷售員,每個月固定拿相當於紅光機械廠實習工的工資,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提成。
提成的正式名字叫分成獎金,其實算是獎金的范疇。
每一個便利亭的銷售成績,都會按照三七分的原則,七成給百貨公司,三成留下當個人獎金。
也就是說,每一個便利亭的銷售業績越好,那麽這個便利亭裡的銷售員的個人獎金就越高。
如果不當銷售員,只是當配送員,則是底薪加獎金模式。
配送員的底薪跟普通一級鉗工的工資一樣,但是會根據你配送的數量發獎金,你個人配送的貨物數量越多,獎金就越多,跟計件沒啥大差別。
關鍵是,便利亭項目,不是突然大面積推廣,而是先拿十二個便利亭當試點,慢慢來。
具體人員方面,也是調了一批剛進工廠不滿三年的,還比較聽話的,隸屬於第三產業的年輕人,過去當銷售員跟配送員。
這樣一來,那些老油條一樣的老員工,就可以先不動他們。
只要老員工不動,自然也就沒有阻礙。
然後呢,只要在便利亭當銷售員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遠比在機械廠工作更高的薪水,就一定會讓人心動,一定會想方設法調去紅光百貨公司當銷售員。
可紅光百貨公司終究是個獨立的新單位,有自己的新規矩在那擺著。
所以如果去新單位,自然要聽從新單位的新規矩,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此一來,一旦被調去紅光百貨,那些人就沒法再整天請病假乾拿錢,只能每天按時去便利亭上班,還得態度和藹,否則的話,各種懲罰機制一定會教做人。
是的,紅光百貨公司不光有高額獎金,還有眾多的懲罰制度,一旦違反,決不輕饒。
為啥一個便利亭要最少兩個人?
這不光是師傅帶徒弟,也是倆人互相監督。
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5G跟攝像頭,沒法隨時定位員工,也沒法實時監視。
但是如果兩個人互相監視,互相督促,且一個人做錯全體受罰,這就有一定效果了。
而且每個便利亭,都會有個最低銷售額度,如果不達標,同樣會被罰款。
連續兩個月不達標,就要直接走人了,換別人來乾。
等於說,曹志強是另外起了個盤子,然後先用高額的薪水,從舊的盤子裡把可用之人一點點裝進新盤子裡。
到最後,可用之人都進了新盤子,舊盤子都是一些渣滓的時候,就可以拋棄舊盤子,讓新盤子獨立出去了。
這種方法相對溫和,而且讓人挑不出毛病。
並且最後的壞人,也就是整改問題,也是讓上面的領導以及政府來承擔,曹志強也好,李廠長也罷,他們自己本身都不用承擔太多惡果。
正是因為明白這種另起爐灶的的好處,加上有利益牽扯,李廠長跟董書記才這麽上心。
同樣道理,也因為曹志強的這套改革是另起爐灶,所以最好是潤物細無聲,悄悄的先把事情做成,不要提前聲張,尤其是不要讓領導過多關注。
如果曹志強被過多關注,被某些領導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外行領導內行,下了某些“臣妾做不到”的命令,那可就慘了。
想到這,曹志強歎口氣:“大意了,真的大意了,早知如此,就拒絕采訪了,我還是不夠穩啊!”
一聽這話,項東方好笑道:“社長,你這算不算是你說的那什麽,凡爾賽式的炫耀啊?”
“你懂什麽。”曹志強瞪了項東方一眼,“我是真的後悔了!”
說到這,曹志強搖搖頭:“高處不勝寒啊,捧的越高,掉下來就越疼!
萬一我這事兒被某個領導,尤其是上面的大佬看到了,對我感興趣了,想讓我當典型,要大家都來學我。
甚至把我的事跡登上人民日報,進行全國推廣,那可怎辦?
到時候,我可真的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項東方歎口氣:“社長,你是不是想多了?一個北平市的文科高考狀元是不錯,但還不至於全國推廣啊,你以為你是**啊?”
“不行!”曹志強突然站起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防不測,我要防患於未然!”
“防患於未然?”項東方問,“你要做什麽?”
曹志強深吸口氣:“當然是去找大腿啊!”
看了一眼項東方後,曹志強一臉嚴肅的道:“報紙已經登了,之後福禍難料,要想以後不出事,就只能讓大腿出馬了!”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