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嘴角噙著一絲冷笑,陳曉看向淵淨土的眼神中滿是冷意。
和親?
真以為自己不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麽?
中原王朝歷朝歷代的和親,都是以大量的陪嫁為前提。
公主下嫁,朝廷會準備大量的東西,包括工匠。
在陳曉看來,這和資敵沒有任何的區別。
匈奴外族的冶鐵技術怎麽來的?不正是靠著歷朝歷代下嫁公主帶過去的?
而此時,李世民也看向淵淨土,輕咳一聲說道:“茲事體大,事關國體,朕需要好好想想,高句麗若是別無他求,那就先退下吧。”
聽到這話,淵淨土不由得就是一愣,神色間也浮現出來一抹驚駭之色。
這是……猶豫了?
淵淨土張了張嘴,原本還想說上兩句,但見李世民已經毫無興趣,只能閉口不言,躬身退了下去。
高句麗使臣掀起的風波暫時停歇下來,至於其他藩國使臣,就正常了不少,朝會很快就到了尾聲。
當內侍宣布退朝的時候,一眾大臣才紛紛離開大殿。
只是剛走出去沒多久,陳曉就被一名太監攔了下來。
“公爺,陛下召見。”
陳曉也不意外,畢竟自己在朝堂上掀起一片波瀾,退朝之後李世民必定會私下裡見自己一面。
因此陳曉也不多言,只是點頭應是,跟著內侍朝著甘露殿走去。
剛一入殿,陳曉便驚訝的發現,長孫無忌,李靖等人全都在殿內等候。
見眾人看向自己,陳曉也不發怵,只是朝著李世民行了一禮。
“臣拜見陛下。”
“罷了,免禮吧,賜座。”
等到陳曉坐下之後,李世民才開口詢問道:“今日朝堂之上你直言反對和親之策,落了高句麗的面子,朕很好奇你為何如此反對這件事情?”
聽到李世民心中的疑惑,陳曉看向李世民開口說道:“陛下,臣朝堂之上所言都是肺腑之言。”
“我大唐自從建立以後,面對番邦從未有過低頭的時候,大唐男兒錚錚鐵骨,自然是不會輕易向敵人低頭,如今高句麗自傲無比,絲毫沒有懺悔之意,我大唐同他一個小小的高句麗結成邦交,還需要假以女人的手,是我大唐男人都死絕了嗎?”
陳曉這一番話,將在場的一眾人說的臉色有些難看,但又偏偏不知道該說什麽。
因為朝堂之上,他們聽到和親的消息之後,並沒有多說什麽,心中甚至於有些讚同和親。
“我大唐安定當然不能用女人來換!”
李世民眉頭一皺,心中也隨之湧現出來一股怒火。
只是這怒火並非因為陳曉,而是因為和親一事。
自己十幾歲便領兵作戰,十幾年來未曾嘗試一敗,手中兵多將廣,坐擁九州之地,一言便可決人生死。
自己的國家,何時需要一個又一個女人來換取和平?
陳曉站起身來,拱手道:“陛下有此心,我大唐必定會立於不敗之地!”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此當為我大唐風骨!”
“陛下,莫要忘了魏晉亂局,衣冠南渡,天下黎明百姓死傷無數的前車之鑒。”
聽到陳曉這一番話,李世民不由得就是一愣,隨後陷入了沉思當中。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好句!”
只見那李世民的眼神瞬間變的明亮起來,看著陳曉的眼神也變得有些不太一樣。
“這三個短句鏗鏘有力,振聾發聵,朕當謹記下來,日日勉勵自己!”
說著,李世民便看向陳曉,開口說道:“陳曉,你一手字頗有風骨,和這九個字也頗為契合,
今日朕就厚著臉皮求你一幅字吧。”陳曉微微一笑,拱手道:“臣謝過陛下恩典。”
“筆墨伺候!”李世民微微頷首,笑著說道。
不過片刻,內侍便將筆墨紙硯準備妥當。
陳曉站在書桌前凝神片刻,隨後提筆寫字,筆下猶如遊龍遊弋,九個大字一氣呵成,筆鋒銳利,透露著一絲傲氣。
當陳曉最後收筆的時候,身後便傳來了李世民的叫好聲。
“好!”
“好字!”
這時,似乎是因為看到陳曉這一手字,而受到了影響一樣,李靖等一眾武將對視一眼,紛紛站了出來。
“陛下,我等請命應對高句麗一事,若是高句麗稍有異動,我大唐鐵騎必定踏平高句麗!”
陳曉此時也是垂手而立,沒有說話。
他知道,眼下的大唐雖然能夠擊敗高句麗,但是卻並無法一戰定乾坤。
按照原本的走向, 這高句麗最少還要苟活幾十年,直到高宗時才徹底覆滅。
而此時的李世民顯然也沒有被這九個字衝昏頭腦,反倒是異常的冷靜。
李世民很清楚,陳曉這是提醒自己,莫要走了歪路,而不是鼓勵自己和高句麗徹底鬧掰。
看了一眼陳曉,李世民這才緩緩開口說道:“陳曉,你有何良策?”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朝著陳曉看了過去,眼神中滿是好奇之色。
見狀,陳曉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拒絕和親,不代表徹底開戰,論體量,高句麗並無這個膽量,而高句麗著急和親,必定是國內已經漸漸生出亂象。”
“因此,臣以為,著急的應該是他高句麗,而非我大唐,此事自有著急的人。”
“你是說拖字訣?”李世民好奇道。
“不錯,拖得越久,對我大唐越有好處,陛下無須著急。”
眾人聽到這話,也隨之開始仔細琢磨起來,仔細想想確實是有那麽一些道理。
“只是拖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李靖蹙眉道。
“簡單,調遣大軍,人數無須太多,做佯攻之勢,或者在我大唐和高句麗接壤的邊境練兵,做隨時開戰的準備,以此來給高句麗施壓。”
“若是高句麗國內有亂象發生,那必然會驚動淵蓋蘇文,屆時淵蓋蘇文只會更加著急。”
“至於長安城中,臣既然為談判主使,自然會處理好淵淨土的。”
聽到陳曉的計劃,李靖沉思片刻,朝著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老臣以為,陳曉此計可行,我大唐或許不用廢一兵一卒,便可達到目的。”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