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陸余的一場活動,不僅改變了很多球迷對於NBA球星的認知。
更讓吳悠這幫街球手找到了以後的方向。
中國街球的氛圍一下子提前了許多年達到頂峰,不僅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街球手,未來更有一批街球手從街頭走上職業的道路。
當然,這是後話。
8月15日,陸余已經悄然回到了芝加哥。
而他和科比在中國的街球活動也被科比同行的人拍成視頻上傳到了網上,在美國傳播開來,爆紅網絡,引起無數球迷的熱議。
美國球迷一直都知道很多NBA球星夏天都會去中國做活動,在他們的理解中,球星去中國就是圈錢去了。
直到這個活動的視頻傳出來,他們才發現,原來球員們真的是在推廣籃球,籃球真的沒有國界。
其實這件事很尷尬,對於阿迪達斯而言,他們就是去圈錢的,只是沒想到被陸余這麽一搞,他們原本想給科比立的高冷人設沒立住不說,在中國球迷眼裡,科比反而成了一個癡迷於籃球的二愣子。
為了和陸余爭一球的輸贏,兩人甚至在場上吵了起來。
也有眼見的球迷發現,視頻中的活動根本不是阿迪達斯的中國行活動,而是一場被臨時組建的街球活動。
有的籃球專家就說,這樣的活動嚴重影響了NBA球星在中國球迷心中的形象,NBA去中國是為了推廣自己,結果這樣一搞,球員在球迷心裡都沒有威信了。
但是許多球迷卻認為,NBA球星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缺點,展現球員真實的一面,才會獲得更多球迷的喜愛。
雙方都吵翻了天。
此時,NBA總裁大衛·斯特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球員去中國做活動,是否需要用耍大牌來證明自己的優越性,球星的人設是以接地氣為主,還是要樹立某些球員孤膽英雄的形象。
就像去年的艾弗森,就被他樹立成孤膽英雄的形象。
他原本想開發中國市場,給陸余設立什麽樣的人設,陸余去年輸給湖人,最好能和艾弗森立下一樣的孤單英雄人設,或者稍微做一些改動,大差不差是這個意思,可是陸余的這次活動卻給了他一些不一樣的啟發。
誰說一定要立這種站在球迷千裡之外的人設?
像陸余這種,和球迷打成一片,當然不是奧尼爾那種逗比,而是讓球迷感到這是一個真正喜歡他的球迷,也會讓球迷感覺並不會那麽遙遠的球星。
聯盟正打算大力發展中國市場,把NBA推向亞洲,陸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姚明,才剛剛進入NBA,還有待觀察,而王治郅有點太悶了,至於巴特爾或許水平還差一點,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沒有陸余長得帥,陸余這種打球又好,長得又帥,又有親和力,簡直就是最完美的優質偶像。
還有一點,陸余是後衛。
斯特恩這些年一直想找一個外線的球星作為聯盟門面。
自從喬丹退役之後,整個NBA聯盟步入了中鋒時代,這幾年所有球隊的口號是的中鋒者得天下,聯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大個子球員,比如奧尼爾、鄧肯、諾維斯基、加內特,但是整個聯盟的票房和收視率卻每況愈下。
有了這些內線球隊是能贏球,但是球打的卻不怎麽好看。
球打的不好看,收視率自然就不行。
他決定給裁判們調整一下吹罰尺度,去年已經開始的非法用手防守吹罰必須吹的嚴格,杜絕外線防守球員用手扒拉對手,這樣的話,後衛就有了足夠的施展空間。
斯特恩不知道,
因為他的這個決定,只需要短短幾年時間,整個NBA將越來越難出現優秀的內線球員。而將來科比這一代球員退役之後,沒有內線的美國隊,在世界籃壇的統治力,將直線下降。
這種下降,不是像今年美國隊被其他國家擊敗。
今年美國隊的失利,完全是他們派出的僅僅算是美國隊的二隊或者三隊,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比如中國男籃、南斯拉夫男籃、阿根廷男籃,甚至將來的西班牙都已經開始慢慢崛起。
可只要美國隊派上夢八這種級別的陣容,美國男籃依然是世界籃壇的霸主。
可是在夢八之後呢?
缺少內線統治力的夢之隊,即便集齊了所有NBA頂級球員,依然難以保證自己的統治力。
規則被加強的消息出現之後,第一個不滿的就是奧尼爾。
原本區域夾擊就已經限制了他中鋒的實力,現在又讓後衛有了這樣的優勢,自己在內線的防守任務越來越重了。
“我認為這個規則的出現,會讓艾弗森這種小個子球員統治整個聯盟!”
他不知道,統治這個聯盟的不是陸余這個小個子後衛,而是陸余這種有著小個子技術速度卻又有著大個子身體的外線。
當然,同樣佔到便宜的還有麥迪和科比。
只不過他們遇到了同期的陸余,只能遺憾了整個職業生涯。
而此時的陸余倒是沒有太多關注規則,他的時間都用在陪安妮·海瑟薇和查理茲·塞隆身上。
逃了這麽久,她們倆的心情也平複了許多。
只不過安妮還有點小委屈。
陸余一看不能這麽下去,唬著臉說道:“你要是委屈的話,那你可以選擇拋棄我。”
“我,我舍不得……”
安妮抬起頭,眼裡都是淚水,她本來就委屈,被陸余這樣一唬,心都碎了。
陸余幫安妮擦乾眼淚,然後捏了一下她的小臉蛋:“我知道,我也舍不得你,你現在回房間,我出去抽根煙。”
其實他誰都舍不得。
安妮聽話的點點頭,她也想回房間冷靜一下,當她回到房間,突然發現房間裡居然擺滿了玫瑰花,還有一個碩大的泰迪熊。
對陸余來說,女人心裡委屈自然要哄的,任何男人都不例外,但是對每個女人哄的方法也不一樣。
比如安妮,她需要自己精心的準備。
再比如查理茲,她只需要自己抽煙的功夫把車開的更快一點就行。
安妮呆呆的坐在屋內,心思煩亂,她不知道是不是該原諒陸余,她很想生陸余的氣,畢竟陸余瞞著她和那個叫傑西卡的女孩有了不一樣的關系。
可是她放不下,尤其是她喜歡陸余。
忽然,她有點疑惑,陸余去抽根煙,怎麽抽了這麽久?
卡特賴特這幾天很苦惱。
他滿腦子都是新賽季的備戰問題,球隊來了新人,戰術需要調整,新賽季怎麽打,上賽季打到了總決賽,這個賽季要是成績退步了,那背鍋的只有自己這個主教練。
核心是陸余這一點不會改變,要不然陸余打世錦賽的這幾天,他連睡覺都不踏實。
他生怕陸余在世錦賽上受傷。
陸余是核心,可戰術還是需要調整,布澤爾在夏季聯賽上表現出色,這讓他似乎找到了球隊大前鋒位置的答桉,雖然沒有率領公牛隊在夏季聯賽奪冠,但是布澤爾以65%的真實命中率以及出色的防守,讓卡特賴特知道,大前鋒位置非他莫屬。
可是問題來了。
球隊進來的新人不止布澤爾一個,還有現在球隊薪資最高的,也就是剛剛從奇才交易過來的漢密爾頓。
他來了,理論上他是首發得分後衛,他可以給陸余打替補,但是用一個場均20+的得分手打替補是不是有點太奢侈了?
更何況他給陸余打替補,那克勞福德幹嘛?
他可不認為克勞福德淪落到打第二替補的程度,要知道克勞福德的能力,去其他球隊打個首發一點問題都沒有。
其實在陸余前世,很多人認為克勞福德只是第六人,甚至很多人認為克勞福德的實力不如吉諾比利。
這個想法錯了。
如果從個人榮譽上來講,吉諾比利確實足夠多,總冠軍,最佳第六人,甚至馬刺都欠他一個FMVP,就連美國夢之隊,也折戟在吉諾比利領銜的阿根廷隊手底下。
但是很多NBA球員都說過,克勞福德的個人實力,絕對不在吉諾比利之下。
尤其是退役之後的阿裡納斯在采訪中說:“如果單單參考個人的得分能力,克勞福德是一個比吉諾比利更優秀的球員。”
這句話對錯不論,足以看出在很多NBA職業球員眼裡,克勞福德的個人能力很出色。
他可以做替補,但是肯定不會做第二替補。
所以之前卡特賴特的設想是漢密爾頓打得分後衛,讓陸余換一個位置去打,兩個位置可以供陸余選擇。
一個是組織後衛。
陸余打組織後衛,漢密爾頓得分後衛,阿泰斯特小前鋒,布澤爾大前鋒、布拉德·米勒中鋒。
這套陣容可以,不過問題也不少,這樣打的話,理查德森就要給陸余打替補,那麽陣容裡就缺少一個穩定的外線投手。
阿泰斯特可以投三分。
但是僅限於底角。
那裡他的命中率最高。
第二個是小前鋒。
陸余打小前鋒、理查德森打組織後衛、漢密爾頓得分後衛,布澤爾大前鋒,布拉德·米勒中鋒。
這套陣容卡特賴特感覺最合理。
擺出這樣的陣容之後,替補陣容上還有克勞福德、阿泰斯特、查爾斯·奧克利、泰森·錢德勒,特倫頓·哈塞爾、羅恩·莫塞爾。
這樣的陣容首先保證了首發和替補都有足夠的防守實力,進攻端火力也絕對猛的一塌湖塗。
唯一的問題是,陸余如果還是核心,又打小前鋒,那麽肯定是打組織型前鋒,他要打那種類型的組織型前鋒呢?
自小前鋒從前鋒中分化出來以後,小前鋒的任務就是得分和防守。
而隨著比賽變化,因球員的特點不同,小前鋒這個位置上出現了不僅能得分,還能組織的組織型前鋒。
在組織型前鋒中,有低位做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伯德了,也有持球組織的,代表人物是皮蓬。
這兩種是兩個方向。
在眾多組織前鋒中,第一批持球組織前鋒中有一個人叫保羅·普雷西。
保羅·普雷西現在無人知曉,但在80年代中期,他以持球組織前鋒在場上亮相,還是給了人們很大震動的,他將持球型組織前鋒所帶來的的戰術體系展示給了所有人,並讓所有人清楚,一個持球型組織前鋒所帶來的的威力是很大的,在普雷西做隊內組織者時,雄鹿兩次拿到賽區冠軍,一次打到東部決賽,成績很是不錯。
82年選秀大會,雄鹿在首輪第20順位選中了普雷西,普雷西身體素質很不錯,能跳能扣,胳膊也長,尺寸也很好,身高達到了196米,在那個時代的外線中也算高的了,正因為這些,雄鹿才將普雷西選中。
來到雄鹿,對普雷西而言算不上好消息,因為雄鹿有幾個好後衛,例如馬克·約翰遜,蒙克利夫,布裡奇曼,這些人的存在讓普雷西的機會注定不多,成長空間也較小。
果然,普雷西新秀賽季場均上場19.3分鍾,場均只能出手5.9次,這樣的歲月,持續了2個賽季。
84-85賽季,日後被稱為“瘋狂科學家”的唐尼爾森,開始為普雷西的定位想辦法了。
他不想讓普雷西隻做一個替補,他想讓普雷西打首發,但那時還沒有3後衛戰術,普雷西要上場就得轉型,當時的助理教練哈裡斯給普雷西一個想法,讓普雷西去打組織前鋒。
思考許久,尼爾森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普雷西打小前鋒,並讓他大量持球,作為球隊進攻梳理者。
這個舉動在當時是很大膽了,因為那時小前鋒要組織,幾乎都是像伯德那樣,低位坐住,然後做軸,來引導空切,控制進攻。
尼爾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而普雷西把這個決定變得正確。
從此,普雷西開始在半場或反擊中持球,為隊友輸送炮彈,雄鹿也開始打起來中鋒為後衛掩護, 普雷西在高位傳球,後衛接球跳投的戰術。
而且,普雷西傳球後,能夠更好地給中鋒傳球,因為普雷西更高,視野更好,站位也更加靠近內線,同時也可以傳球後,直接空切,衝擊力十足。
在總體層面來說,普雷西擔任組織者,讓雄鹿的傳球點更多,倒球的速度更加快,反擊速度也更加快。
普雷西的首發登場,不僅讓雄鹿隊增加新的戰術內容,還增加了新的進攻火力和防守能力,普雷西的進攻能突能投,突起來殺傷力大,中投還十分精準,普雷西也會接隊友傳球,來完成中投,重要的是,普雷西的效率還不低,是個威脅十足的點。
在替補那兩年,普雷西還練出了不錯的防守,常能有效限制對位人的進攻。
普雷西打組織前鋒給雄鹿隊帶來了很多的提升,也讓人們見到了前鋒持球組織的好處,讓更多球隊開始嘗試前鋒擔任組織任務。
大約在九十年代的NBA聯盟開始,前鋒的功能就開始滲透到原本由控衛主要負責的調度與組織上,稀有但優秀的組織前鋒開始活躍於聯盟。
久而久之,控球或者組織的任務不再是控衛球員的專利,越來越多善於組織的大小前鋒佔據了隊伍頭號組織者的位置。
比如還沒受傷之前的格蘭特·希爾。
比如卡特賴特的老隊友,斯科特·皮蓬。
卡特賴特想了許久,決定把皮蓬叫來,讓皮蓬給陸余言傳身教一番,他實在擔心陸余打不好組織型小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