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在詭異世界當音樂家》第50章 神秘學教程:“隱知傳遞律”
  “哦,沒什麽。”范寧陡然驚醒。

  他笑著說道:“我就是覺得它看上去太奇怪了,不過我連圖倫加利亞語和諾阿語都不懂,這個古查尼孜語對我來說就是天書。嗯,僅僅是直覺上的奇怪。”

  范寧壓製住了自己在這個世界見到中文後的沸騰心情。

  杜邦說道:“那你的直覺挺準,若你以後對各種古語言有了初步研究認識,就會發現這個古查尼孜語還真是最奇怪的一個。”

  “北大陸的諾阿語系是屈折語,它一部分分化成了圖倫加利亞語,保留了這種典型的屈折特征,另一部分則分化成古霍夫曼語,後者在演化過程中逐漸受到了沿海尼勒魯人、通古斯人,以及西大陸雅努斯人的影響,到了現今你我說的霍夫曼語時,已存在部分蘭格語的多式綜合語語法特征。至於南大陸的幾種語系則主要是黏著語...”

  這些不會都是有知者需要研習的吧...范寧一頭霧水。

  “但古查尼孜語,它的語法特征似乎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來源和年代成謎,被有些人稱為‘神秘的孤立語’。在第3史早期,有極個別學者,比如這位,自稱破譯出了少數字符,不過我看他這語焉不詳的圖倫加利亞語譯文,估計是在一通亂翻。到了新歷,更是幾乎沒人能看懂古查尼孜語一個字符了。”

  范寧聽到這心中又有些好笑。

  就算是正常的中文,你們都不一定能破譯出多少詞來。

  這種局部字序顛倒的中文,再加上“火星文”式的字形魔改,你們能看懂就有鬼了。

  我自己都快看吐了...

  “所以...”杜邦無奈搖頭,“這本《論代價與起源》,對我們有實際意義的,其實只有譯文下面作者所作的一小部分注解...”

  “作者總結了一些隱知傳遞中的風險規律,可為我們所參考:比如有秘儀保護比沒有更安全,‘讀或寫’比‘聽或說’的方式更安全,模糊的表述比清晰的表述更安全,等等...”

  在杜邦描述這些規律的時候,范寧余光卻在瞄書本攤開那頁上的小插圖。

  他慢慢地把上面的中文默念了出來——

  「隱知傳遞律:

  隱知的流動總是遵循這樣的方向:從高階到低階、從多數到少數、從表象到意志,逆向而行總是將乘受不同形式的代價。」

  這句原文,雖然自己不能完全理解,但明顯比杜邦所說更全面、更簡潔、更提綱挈領!

  范寧邊聽杜邦講述,邊若無其事地隨便翻動文獻。

  這本書的確只有零散的幾幅手抄插圖,其余都是“一通亂翻”的圖倫加利亞語譯文。

  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只有這一句,其余的中文,還真是一些亂七八糟的“黑暗童話”片段。

  想要繼續獲得其他的信息,還是得繼續聽講。

  杜邦繼續他的講述。

  “然後作者認為,接受隱知有精神汙染風險的原因在於:語言!”

  “人類的思維依托於語言才能存在,哪怕是簡單的思維,至少也需要‘動作的語言’,而只要稍稍複雜的思維,就得以‘文字的語言’為載體,比如隱知,必然依賴語言。”

  “而語言,是見證之主的造物。各語言的誕生與演化史本身就是秘史,也是見證之主的意志體現。人類在使用語言中生存發展,也在使用語言中被見證之主永恆地凝視。”

  聽到這裡時,范寧對此的疑惑也打開了。

  但是他有了一個隱隱約約的猜想,這個猜想讓自己有點激動,他特別專心地繼續聽講,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能夠被印證!

  “最後作者系統性總結了規避風險的原理,將其歸納為——隱知傳遞三形式。”

  “第一類傳遞形式:直接式。借助語言的載體,直接聽說讀寫,此為高風險傳遞。”

  “第二類傳遞形式:隱喻式。借助語言的載體,但采用隱喻或象征的手法處理關鍵信息,此為中風險傳遞。那些神秘主義書籍或教會文獻,之所以鍾愛古語言,而且語焉不詳,一會講述故事,一會頌念禱文,正是因為他們采用了第二類傳遞方式。”

  “第三類傳遞形式:創作式。借助非語言載體,比如音樂、繪畫、雕塑、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承載隱知。作者認為,此類方式為低風險傳遞,甚至理論上可以做到無風險傳遞。”

  果然如此!!!

  范寧終於從理論上明白了,為什麽音樂和美術能帶給自己如此難以言說的極致體驗。

  但接下來杜邦最後一句話給自己潑了盆冷水:

  “但這類形式,比如音樂,是否真能承載隱知,他人又是否真能有效理解,答案存疑,它對於創作者和欣賞者的門檻要求太高。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在神秘學中的作用還是以一種秘氛——作為秘儀的構成部分而存在。”

  “但該作者認為,借助非語言形式的藝術創作來洞見真理,可能是未來的有知者擺脫混亂與陰影,攀升至輝塔穹頂,實現徹底精神自由的唯一途徑。”

  范寧在聽課中眼神數次變幻。

  有知者何其稀少,而99%的有知者,終其一生在移湧中探索,也沒法進入輝塔的門扉,成為邃曉者。

  或許自己只有進入輝塔,攀升到所說的穹頂,才能找到世界的真相吧。

  重新捋一捋。

  除了前世的音樂,和父親那幅畫,為什麽這裡還會有中文的存在?而且以那樣混亂的形態出現?

  最容易想到的常規解釋是——

  這個世界還存在其他穿越者。

  但范寧絕對不會止步於這個解釋,也不會就把以前的世界就稀裡糊塗拋之腦後,在異世追求心安理得地走上人生巔峰什麽的。

  范寧熱愛藝術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在此類問題上還真是認死理的理工男。

  前世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

  自己腦海裡有對它歷史的記憶、音樂的記憶、科學知識的記憶、親朋好友的記憶,雖然自己不曉得怎麽就穿越到了這裡,但是原來那個世界,它,存在。

  存在,就會有聯系。

  這個世界混亂又詭異,前世還不是一樣有各種未解之謎,誰比誰神秘還不一定呢。

  “今天的課程到此結束,我要去練琴了。”杜邦的起身打斷了范寧思緒。

  “謝謝。”

  杜邦推開辦公室的門後,又回過頭來:

  “卡洛恩,你慢慢就會發現,有知者之間很少口頭交流神秘學信息。你要盡快掌握古語言,因為我們內部交流的主要形式是文獻研討分享,這些書籍作者在書寫時,多多少少經過了隱喻的處理。你辦公室的書籍主要涉及的都是低階隱知,以你的靈感閱讀起來風險相對較低。”

  “你還有什麽問題嗎?”

  范寧提問:“所以接觸隱知帶來的風險,具體到底是什麽?”

  “各種形式。”

  杜邦的聲音有些陰森恐怖:

  “它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性格和價值觀,篡改你的記憶和認知,催動你的欲望和陰暗面生長,讓你的人格偏離最初的模樣。它們會讓你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聽見不該聽見的聲音,聞到不該聞到的味道,讓你產生各種不該有的想法,最終導致你的‘畸變’或‘迷失’。”

  盡管維亞德林已經告訴了自己這個世界的基調,自己也已做出選擇,但聽到這段話,范寧心中仍然感到陣陣涼意。

  “這就是追求無形之力的代價?”

  范寧語氣有些凝重。

  而杜邦帶上房門前的最後回答頗有深意:

  “指引學派的初代領袖‘圭多達萊佐’曾有一句名言——”

  “有代價的不是力量,而是知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