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戎疆王》第21章:竹山縣令張鐵膽(1)
  竹山縣令張鐵膽。是大華朝一主力戰將,從文人到戰將,他隻用了一夜。更難得可貴的是,他是當今皇帝劉興的嫡系心腹,在劉興還是太子時,張鐵膽便已經投到劉興門下。

  這還要從一年前竹山大捷開始談起,從那場殲滅倭寇的戰鬥中展開。從此,張鐵膽開啟了自己輝煌的軍旅生涯,他的軍旅人生甚至不比戎疆王劉戎的軍旅人生遜色多少。

  倭寇從大華朝建國時便存在,但當時倭寇規模不大,加之大華朝立國之時軍隊戰鬥力尤為彪悍,倭寇只能算是肌膚之癬、皮毛之患。當時的大華朝前幾任皇帝均是鐵腕治國,特別重視軍隊建設,大華朝開國皇帝鴻烈大帝,乃一乞丐出身,然隻用了十年便一掃天下、縱橫宇內,完成了從一要飯乞丐到天下雄主的華麗轉身。而其信奉的原則便是“不服就乾”。

  一年,倭寇入侵。鴻烈大帝頒布聖旨昭告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華朝的百姓們聽好了,買好刀子,磨鋒利點,倭寇來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一個人頭五兩銀子,欽此!

  雖然鴻烈大帝是乞丐出身,是一半文盲。但是那份朝氣蓬勃極富戰鬥性的詔書卻成了大華朝全民最珍貴的回憶,每每倭寇入侵戰局不利,人人便紛紛談論起當年鴻烈大帝的詔書,緬懷那個偉大的時代,那個想乾誰就乾誰的時代。如今真是江河日下,昆侖在北邊不消停,倭寇在東部也是屢屢犯鏡,西邊的西域三十六國也極不安分,結成同盟與大華朝對抗。

  那時,倭寇翻不起大浪,經常被村民鄉勇便打趴下了,那時候民間是允許攜帶武器的。只是後來,民間禁止私藏武器,逐漸閹割了大華朝的血性,民夫扛著鍬鎬木棒與倭寇激戰,在兵器上就處於絕對的下風,加之倭寇國漸漸一統,倭寇數量逐年增多,開始時只是一些無以生計的海賊和倭寇國的浪人,左手拿著鐵扇,右手拿著倭刀,腳上踩著木屐,戰鬥力並不高,而如今,已有無數倭寇軍人加入,實力逐漸增強,加之後來貪官貪墨,很多立功村民血戰後拿著人頭卻得不到應有的賞錢,漸漸的,大華朝面對倭寇逐漸處於下風。愈演愈烈,終於成為大華朝當今三大難題之一。三大難題分別是北邊昆侖,東南沿海倭寇與遍燃烽火的農民起義軍。其中農民起義軍乃是內患,而昆侖與倭寇乃是邊患。

  尤其近十年間,倭寇國結束了幕府戰爭,德川幕府在野狐嶺擊敗了吉平幕府,實現了倭寇國的統一。倭寇國乃海島國,地震海嘯頻發,國民安全感不強,早在五六百年前,那時倭寇國還處於戰國時代,各列國征伐不斷,那時候倭寇國一先賢便提出了陸地論,後來逐漸便演化為當今的《征華策》,認為倭寇要想繁榮壯大需分四步走,第一步乃是完成國內統一,凝心聚力;第二步攻佔朝鮮,作為攻打西國(大華朝之意,因在倭寇國以西,故稱之為西國)的翹板;第三步以朝鮮為根據,找準時機攻陷大華朝大陸領土;第四步便是攻佔全世界。五百年不遺余力的宣傳和洗腦,倭寇國的野心早已滲透到每一個國民心中,融入每一個國民的血脈。而且倭寇這一民族相信轉世輪回,相信人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新一輪生命的開端,因而人人均不畏死,戰鬥力自然彪悍。

  所以,倭寇國剛一統一,幕府將軍豐臣便將眼光投向了朝鮮,十萬倭寇大軍在各港口整軍備戰,準備一口吃掉朝鮮,同時無數的武士、軍人化作一股股倭寇頻頻深入江南腹地,

燒殺掠奪,如入無人之境。此時的豐臣正站在人生的巔峰,無數前輩歷經五百年沒有完成的事業在他手裡完成了,眼見朝鮮國弱民寡,大華朝烽煙四起戰事不休,遂萌生了第二步第三步一起走的想法。人總是認為自己獨一無二,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別人完成不了的事情,自己也許可以做到,尤其是當自己處於人生巔峰時,如果那時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仍然盲目自大,那麽,接踵而來的很可能就是失敗的苦果。  天啟十五年,100余名倭寇在泉州登陸,這股倭寇與眾不同,當時的倭寇首領乃是豐臣的五王子繼宮,繼宮和大多數倭寇國人一樣,個子矮矮的、羅圈腿,身材壯實,脖子和腦袋差不多粗,豬尿脬腦袋上掛著兩根豆芽當眼睛,塌鼻子下咧著一張有滿口黃牙的大嘴,生性暴戾,為人自負,武藝極高,乃是一實打實的三階初期高手,他是個隨時準備為了倭寇國利益獻身的武士,從來不覺得自己王子的身份有多高貴,更沒有拿自己的生命當回事,一個連自己生命都不當回事的人,自然更不可能拿別人的生命當回事。其所率100人皆是百戰之士,都是繼宮的家臣,在倭寇國統一過程中立下過赫赫戰功,清一色二階以上高手。

  泉州登陸時,當地府軍名額編有三千余人,但將軍吃空餉現象較為普遍,實際兵馬不足兩千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因為老弱病殘連俸祿都可以克扣,只需精壯青年的三分之一的錢就可以招募,更為嚴重的是,這其中還有近一半人在家勞作,所以當守備將軍得知倭寇前來消息,倉促之間能指揮的軍馬只有千余人。結果,兩軍相遇,一久經戰陣的倭寇國王子,一只知道挖空心思吃空餉的酒囊飯袋,還未開戰便勝負立判,守備將軍便被武藝高強的繼宮一箭射死,千余人馬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能聚集在一起的勇氣就是主帥,但見主帥如此不堪一擊,被秒殺,於是瞬間化作鳥獸四散而去。

  手下百名披頭散發的武士想要追殺,卻被南宮攔下。

  “王子。為什麽不讓我們去追殺這群懦夫!”護衛長問道。

  “他們只是一群嚇破膽的小醜,殺之無意,還是讓他們去宣揚我國武士的勇武!讓大華朝人聞風喪膽,聽到我國武士的威名便不戰而降,豈不妙哉!華夏古代有位軍事家孫子曾將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這個意思,竹下君,你該多讀讀書!”繼公自命不凡,除了自己父親,還沒有其他人能讓自己佩服,甚至連自己的四個哥哥都認為是酒囊飯袋,更別提那些不成器的弟弟。“我才是倭寇國的未來的王,舍我其誰!此次我就要向整個倭寇國證明誰才是倭寇國未來的希望。”

  “嗨!王子的意思是讓這些殘兵宣揚我軍的威武,將來打仗時就會容易很多。”竹下君瞬間領悟。

  “呦西,就是這個意思。竹下君。”繼宮哈哈大笑,拍了拍竹下君的肩膀。

  泉州一戰,繼宮率領的倭寇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泉州城,大大助長了這股倭寇的囂張氣焰,認為大華朝軍隊不堪一擊,接下來的發展確實如繼宮所預料的,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這股倭寇隊伍居然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在大華腹地內橫行30余縣,數十萬人民離家躲寇,良田荒蕪、煙火不生,顯然他們不是為財,100余人所到之處燒殺掠搶,除了補充必要的補給,其他金銀女人一概不要,隻為打出倭寇的赫赫威名。各地府軍不敢與之交戰,倭寇行至大華朝陪都南京時,南京守備將軍麾下兵馬三萬卻不敢與之交鋒,行至竹山縣,一腳踏進了鬼門關。

  竹山縣令張鐵膽早已得知倭寇前來的消息,連日裡整頓所有的衙役、捕快,約摸兩百余人,貼出安民告示,縣令誓與縣城共存亡。因張鐵膽素有民心、深得民望,所以張鐵膽在全縣最高五鳳樓閱兵時,竟有萬人圍觀助威,幾乎全城男女老少都來了。

  “我竹山縣百姓,憑借雙手吃飯,千年來與世無爭,卻無故遭此厄難,那群從地獄中爬出的惡鬼馬上就來了!你們逃命去吧,臨近的嶽州城城堅兵多,鄉親們去那裡避難去吧!”面對著萬民,張鐵膽奮力疾呼。

  “我們不走!我們要留下來!”

  “張大人,帶我們打倭寇啊!”……

  萬民疾呼。

  忽然五鳳樓上出現了一白首皓雪的老人,但步履穩健,走到張鐵膽身邊,對著萬民道:“鄉親們安靜,聽老朽一言!”

  這鄉紳吳老爺素來在群眾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因而一開口,整個嘈雜的環境瞬間安靜了下來。

  吳老爺對著張鐵膽一拱手,道:“張大人,小老兒替百姓們問一句,我們都走了,那張張……張張大人,你呢?”他素來便是結巴,此話一出倒是讓肅殺的氣氛為之一松。

  “我乃縣令,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我已決心誓與縣城共存亡!”

  “各位老哥,我們是,是,是土生土長的竹,竹,竹山人,張大人乃是從山,山,山,山東來的父母官,哪有我們土,土,土生土長的竹山人落荒而逃,而讓外來的張大人困,困,困守危城的道理。是不是,老哥們?我有精壯的家奴80人,讓他們悉數來打倭寇!”話音一落,但見吳老的兒子吳桂帶著七八十名家奴拿著棍棒來到城下。原來這是吳老與張鐵膽兩人合唱的一曲苦情戲,兩人是至交好友,成了忘年之交,吳老爺深明大義,要在竹山縣立足,沒有這些鄉紳的鼎力支持,很多事情還真不好辦。又碰上張縣令這樣的名臣,兩人居然談笑間辦成了很多大事,例如舉全縣之力開挖了長三十裡的水渠,將一萬兩千畝荒地變為良田,使竹山縣成為少有的富裕縣。

  兩人決心為保衛竹山縣獻身。其他鄉紳見狀也是義憤填膺,見吳老爺一馬當先,自然也不甘落後,紛紛讓隨從回家叫人,不多時間便聚起六百余人,加上原先的衙役捕快共計八百余人。

  “父老鄉親們,我張鐵膽在此立誓,若是倭寇打緊了竹山縣城內,那就只有一個原因,我張鐵膽的頭顱被倭寇割了去,我與竹山縣共存亡,一死方休。下面我宣布軍令如下:違抗軍令者斬;臨陣脫逃者斬;救援不力者斬;臨陣違法者斬;擾亂軍心者斬;無故頂撞者斬。此乃我治軍的六必斬。若是有違背軍令者,別怪本縣無情。”此時的張鐵膽像極了威風凜凜的大將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