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負熱膨脹材料就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該材料的體積不會增大反而減小。通過控制兩種材料的比例獲得一種膨脹系數為零的材料,這樣就得到了真正的耐高溫材料,但是,現在從地底采集的原礦石,顯然不具備趨近於0的膨脹系數。
即使帶上去了,也還要做進一步的合成實驗。
葉舟再一次修改了思維建模,新增了溫度測試的部分,另外,他還新增了針對探測器的檢測程序,在完成所有的操作、探測器開始點火上升之前,他想要嘗試去解決降落傘無法彈出的問題,保證這一次的探測100%成功!
葉舟按部就班地進入昏迷狀態,潛意識的程序開始生效,他在程序控制之下完成了所有檢測,並通過改變實驗艙的溫度,成功測定了溫度對礦石性狀的影響。
確實是負熱膨脹材料,當實驗艙的溫度降低時,這塊礦石原石甚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大了。
確定了這一點,其實對於葉舟來說,也就確定了這塊材料耐熱的關鍵所在。
隨後,他開始對探測器進行全面自檢。
這個過程完全是機械化的,在沒有一點線索的情況之下,葉舟列舉了所有可能導致降落傘無法彈出的危險因素,並且逐步進行了排除。
程序執行完畢之後,他啟動了點火上升系統。
探測器迅速上升到地面以上,在陽光射入的一瞬間,思維程序收到了中止信號,葉舟恢復了主動意識。
他滿懷期待地等待著。
然而,一切並沒有他想的那麽順利。
降落傘仍然無法彈出。
最後的兩分鍾時間裡,葉舟按照地面指揮部的要求點燃了反推發動機,最大程度降低了重摔對探測器的損壞,保證從地底帶回的信息的完整性。
但他自己,確實不可能從這樣的墜落中活下來的。
劇烈的衝擊之下,葉舟再次回到了虛空之中。
他疑惑地看著結算界面,有些搞不懂原因。
明明所有的信息都已經收集完畢了,為什麽還是沒有達成結局?
難不成還真得在劇情模擬中讓這個研究員活下來?
不至於吧。
本來目的就是探究新材料的形成條件,人幹嘛非得活著?
信息也傳遞過去了,材料樣本也帶上去了,還要怎麽樣嘛?
葉舟感覺自己的精神已經極度疲憊,可他實在是不想在現在就退出模擬,因為一旦退出,就意味著他必須要重複一次編程的過程。
歎了一口氣之後,葉舟隻好再次進入了琴弦之海。
看來通過程序的方式去檢測降落傘異常是不可能的了。
這也是正常的,程序只能執行固定的活動,對於需要創造性的、沒有任何明確方向的活動其實用處並不大,這也是人類能區別於現階段人工智能的重要原因。
他修改了之前已經編制好的思維程序,取消了自動檢測降落傘異常的部分,改為從探測器上升到莫霍界面以上、進入安全范圍後自動喚醒,然後由他的主觀意識來進行操作。
按部就班地進入了模擬之後,葉舟準時在探測器上升階段醒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通話器跟地面指揮部聯系。
“土地廟,這裡是土行孫!我的探測器降落傘出現了問題,需要你們立刻協助檢查!”
短暫的停頓之後,指揮部的回復在巨大的噪音中傳了過來。
“土行孫,系統檢測你的降落傘一切正常。你的問題是什麽?”
“我的降落傘無法彈出!”
葉舟焦急地回答道。
發動機點火之後就不能熄滅,上升的過程也不能中止。
此時距離探測器離開地面升空還有不到4分鍾,他必須在這4分鍾裡發現並且排除異常。
“土行孫,現在還沒有進入降落傘彈出階段,你是怎麽發現降落傘無法彈出的?”
葉舟被問得一愣,但轉瞬間,他的思路突然打開了。
對啊。
我為什麽要按部就班地去檢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那是在只有一次機會的情況下才需要使用的策略。
可是我現在不是在模擬器裡嗎?我只要在上升的各個時間段以此嘗試手動打開降落傘,一直到降落傘無法打開的時候,問題自然就會浮出水面了。
這是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畢竟,他根本不知道,這個降落傘是一開始就出了問題,還是在上升過程中才出現問題的。
想到這裡,葉舟當機立斷地放下了通話器,直接切斷了跟指揮部的遠程聯系,隨後找到緊急控制按鈕,輸入密碼後獲取了探測器的完全控制權。
隨後,他輸入了降落傘彈出的指令。
早就預埋好的爆炸索被電流激發,探測器的部分外殼被拋去,主降落傘轟然彈出。
巨大的擾動之下,探測器徹底失去平衡,一頭撞毀在洞道之上。
葉舟滿意地回到虛空中,這至少證明了在8千米以下深度這個范圍內,降落傘的工作還是正常的。
看著結算界面上顯示的45點能量值,葉舟毫不猶豫地再次進入了模擬。
8-6千米,降落傘工作正常。
6-4千米,正常。
4-2千米,還是正常。
2-0千米,這一次,主傘沒有彈出。
找到了!
葉舟進入回放界面,開始用“結構學大師”的天賦逐幀檢視探測器的狀態。
良久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探測器的表面早就已經被落石砸出了一個創口,表面殘余的星塵隔熱塗層被刮掉了一小片,但因為只是局部損傷,探測器的自檢系統並沒有發現。
而這一塊損傷區域,正好就是用作降落傘拋出的薄弱外殼。
隨後上升過程中,發動機逸散的高溫疊加地底的溫度讓失去塗層保護的外殼發生了輕微形變,扭曲了爆炸索的排列,導致拋殼過程中爆炸索的能量沒有按照預訂設計完全向外釋放,最終破壞了降落傘的拋出機構。
葉舟無語地看著回放,這個無比巧合的原因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更要命的是,他好像根本沒辦法簡單地去改變這件事情。
石頭就在那兒,注定要落下。
探測器注定要被砸。
能怎麽辦?
在探測器的設計之初,其實就考慮到了這樣的情況,所以星塵塗層是留有余量,哪怕有落石影響,對整體構造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傷。
但巧就巧在,這塊石頭直接砸在了爆炸索的上方,簡直是幾百分之一的概率都撞上了。
真的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從下降階段就要開始監控,要找出那塊落石的來源,然後通過控制下降速度來避開。
這又是一次漫長而無趣的工作。
但是,只要能活下來,就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