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第10節 屯墾點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1631年12月5日下午,經過一上午的跋涉。午後不久,前導的偵察兵打出到達的信號彈。到下午十三時許,前導隊人員全部抵達預定的屯墾地。

  他們預定的屯墾居民點,舊時空屬於高雄市鳥松區的澄清湖畔。澄清湖原名大埤湖,後改稱大貝湖“大貝湖”。20世紀六十年代才改名教澄清湖。這裡原本是高雄市的工業用水的水源地,後來又成為高雄市著名的旅遊觀光區,素以湖光山色,風景秀麗著稱。有“台灣西湖”的美譽。

  但是在1631年的時候,大貝湖和舊時空相差甚大,甚至沒有明確的湖岸面積,嚴格說起來,直到清代曹謹開九曲塘,引澹水溪之水灌既農田,在此開辟的蓄水池,以供民生用水和來春灌田使用,大貝湖才正式形成。

  1631年的大貝湖只是鳥松地區星羅棋布的無數池沼之一。面積遠不如舊時空大。但是作為屯墾地的生產生活用水足夠了。

  關山躍站在土丘上,天空湛藍,氣溫此刻不過二十度上下,不冷不熱,有些秋高氣爽的感覺。

  鳥松地區是高雄平原上的一大片濕地,河沼遍地。乍看這裡非常適宜農耕,但是關山躍知道這個地點有兩大問題,一是太過潮濕,容易滋生蚊蟲,不利於衛生;二是進入雨季之後勢必會產生洪澇災害。

  但是此地灌既方便,土地肥沃,一直是高雄平原上的主要農業區。要在距離高雄市區不遠的地方找更好的地點也很難了。也難怪勘探隊和葉雨銘會選擇這裡。

  “屯墾點的具體位置在哪裡?”他問帶路的黎苗連士兵。

  農墾台灣旅團高雄聯隊的第一座屯墾點是大貝湖的南岸一處高崗上,這裡地勢較高,又是土石混合的結構,在雨季的時候應該不會被水淹沒,臨近湖泊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灌既,湖畔有大量土地,雖然比較卑濕,可以用來種植水稻。高崗上居高臨下,也便於防禦。

  一根黑白色間隔的標志杆插在最高點上,關山躍在農墾兵團的隊長們的簇擁下來到標竿處。標竿上有標注:海拔16.33米,嚴格說起來連丘陵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個小土丘。卻是這裡的製高點。站在土丘上,四周一覽無余,要說這裡的風景還真不算壞。亞熱帶的荒野所呈現出的錯落有致的植被較之熱帶叢林濃密幽暗的“綠色地獄”要顯得層次豐富的多。

  這裡呈現出典型的濕地地貌,池沼星羅棋布,溪水縱橫。在舊時空,這裡是中國的第一個濕地公園。

  關山躍心裡感慨萬千,下令道:“我們開始吧。”

  在確定風向安全和清理出防火帶之後,當晚移民們在丘陵和周圍放了一把火。乾燥的秋冬季助長了火勢。火勢是如此之大,迸裂的火星到處飄散,一度讓關山躍很是緊張――他還是頭一回遇到野外山林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

  雖然放火燒荒是開墾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但是在秋季的高雄平原上縱火依舊是件高危的事,萬一防火帶不夠寬或是風向突然轉向――在這遍地都是燃料的荒原上他們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

  移民們也騷動起來,壯丁們雖然都算是“骨乾力量”,可以算是“堅定”,但是面對這樣的自然威力,

人就未免顯得渺小,要不是關山躍始終做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大約是要一哄而散了。  雖說第一天每個人都因為行軍、搭建營地和清理放火帶累得精疲力竭,但是當晚卻沒有幾個人能安心入睡,只是到了下半夜,火勢漸小,人們才漸漸睡去。關山躍原本想熬一夜的,沒想到到下半夜兩點一過就再也熬不住了,坐在帆布折疊椅上就睡著了,連什麽時候被人扶到行軍床上都不知道。

  第二天一早,火勢漸漸熄滅,整個屯墾點及其周圍已經是一片焦黑。星羅密布的池沼和溪流限制了火勢的擴大。

  過火的地面一片焦黑,看上去很是淒慘。但是對開墾來說卻是件好事。燒荒不但清理了地面,還殺死了隱匿其中的寄生蟲和蛇蟲,同時也給地面施了肥。

  起床號吹響之後,先遣隊全隊集合,關山躍進行了抵達之後第一次全體點名。

  點名結果是先遣隊三百六十一人全員抵達,六人傷病。這個結果令他滿意,看來自己的分段行軍,充分休整的做法對移民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昨天抵達之後雖然馬上開始了強體力勞動,但是傷病人員極少,從列隊情況看,大家的士氣也還不錯。

  關山躍簡單的說了幾句鼓勵士氣的話,隨後下令從即日起每天發放雙倍口糧――接下來的重活累活一大堆,不吃飽可不行。

  接著,移民們從附近砍來兩棵小杉樹,打筒之後在高崗上豎立起來作為旗杆,在農墾聯隊的幹部和黎苗山地兵的列隊注視下,關山躍將一塊奠基石放入標竿下面的奠基坑。聯隊部的號兵吹響了軍號,隨後,伴隨著啟明星旗和農墾旗的升起,全體齊唱《統治吧,元老院》。元老院在台灣的第一個屯墾點就宣告開始建設了。

  升旗完畢,關山躍讓護送的黎苗山地排和馱運隊返回三塊厝,告訴他們道路通行狀態尚可,他將馬上開始道路整修和新建屯墾點的工作。要李東田盡快安排馱運隊運送第二批物資來,現在他手裡糧食不多。

  在他的指揮下,移民們在山崗上建立起臨時營地。他們獲得的預製房屋構件限於路況還沒運到,移民們建立的營地非常的簡陋,只是一些帳篷――他們使用的是標準的軍用簡易帳篷,兩塊帳篷布配合樹枝就可以搭建起一個雙人小帳篷,拆開之後帳篷布又可以作為雨披使用。必要的時候,還能用來製作擔架或者充作地墊。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營地的周圍,移民們先挖掘了一道壕溝――這既是防禦設施,也有排水的作用。用挖出的泥土堆起土壘,上面用竹木藤蔓製作成一架架鹿砦拒馬,還搭建起了一個木製瞭望塔。

  此地已經深入到本地土著活動的區域,雖然沿路看來並無村寨和田地,但是三塊厝的駐防軍官曾經警告過他,不止一次發現過土著窺視三塊厝的寨子。而護送隊伍來的黎苗偵察兵也報告說他們在搜索的時候發現過灰盡、糞便和燒烤過的動物骨骼之類的人類活動的痕跡。可見這裡經常有土著活動。

  隨後的幾天裡,關山躍把先遣隊勞動力的一半都放在修路工程上,從營地開始往三塊厝方向延伸。與此同時,李東田率領余下的所有青壯年從登陸點相向修築道路。同時,他還用黎苗排的士兵繼續護送馱運隊,往返於兩地之間,將各種物資從三塊厝運往

  道路比預想中要好走一些,但是要讓幾十噸物資運送屯墾點上,就必須能通行牛車。眼下他們沒有工程機械,全靠手工工具,只能用多投工的辦法來克服。

  先遣隊的另一半勞動力,關山躍將他們全部投入到設防上。壕溝和土壘修成之後,土壘上布置的只是拒馬。現在他打算把它們升級成木製的寨牆。

  壯丁們把鄰近的樹林成片的伐倒,去掉枝葉之後用牛拖運到土壘上,不用熏蒸,也不剝去樹皮,用斧子將木樁的頂部削尖,然後用火焰熏烤硬化之後,再將樹乾豎著埋入泥土中排列起來。為了增加樹乾之間的咬合度,還加上了水平撐和對角撐。

  木製的寨牆大概是人類最原始的設防建築了, 世界各地都有,結構上也是大同小異。如果關山躍能到附近的土著寨子裡轉一轉,就會發現他們修築的寨牆和自己的一模一樣。

  用來修築寨牆的都是大樹,看得關山躍很心痛――雖然他心裡也知道,這裡有得是樹木,以後開墾農田還要毀掉更多的大樹,但是看到一棵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倒下,然後被做成寨牆的木樁,他還是覺得自己是個“罪人”。

  這也是為了安全的不得已而為之。他暗暗寬慰自己,這裡的樹木多得是,很快就會重新長起來的。

  寨牆基本依托高崗的地形綿延大約有三百米,容納八百名左右的移民綽綽有余。

  寨子依托高崗地形,分為前後兩寨,前寨位於高崗的南坡上,面積最大,為寨子的主體部分。設有寨門。後寨位於高崗的最高處,與前寨之間另有一道寨牆分隔,設有寨門連通。這裡關山躍是準備作為隊部和倉庫之用。類似於“衛城”或者“皇城”的設置。也可以作為前寨一旦失陷之後最後的抵抗堡壘。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

  為了確保“衛城”的安全性,他設計了人工陡崖,準備用大量的勞動力將高崗的北、東、西三面的坡度加陡。還準備在陡坡上加上大量的木製和竹製的樁刺。

  這是個長期性工作,眼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督促先遣隊將壕溝、土壘和“衛城”的寨牆盡快完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