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春耕過後,針對鄭國的軍事行動已經正式開始了,三萬余人的晉國中軍集結之後,從黃父這個地方進軍,再一次來到了之前赤狄的領域。
赤狄人見到這支軍隊,突然意識到,之前來征服赤狄的晉國軍隊貌似還不是真正的精銳。
這一次攻打廧咎如,出動的軍隊似乎比上一次攻打潞氏還要多很多,像這樣的軍隊,晉國還能拿出來兩支。
攻打廧咎如,依然還要向黎氏借路,能夠借此機會來威懾威懾這個小國。
黎氏再一次被嚇得瑟瑟發抖,上一次出軍還沒有出動多少戰車呢,這一次居然那麽多的戰車都出動了。
但是迫不得已,他們就算全民皆兵去打晉國,也只會被滅掉。
所以黎國的國君只能夠派人乖乖的給晉國的軍隊帶路。
去年黎國幫忙滅掉廧咎如之後,晉侯賞賜了黎國一些寶物,以報答黎國帶路的功勞。
但是黑壓壓的大軍來到這裡,他們是必然要害怕的。
直到看見晉國的軍隊遠去,黎國的國君才終於松了一口氣。
荀林父帶兵前往廧咎如,所用的時間和姬獳當初帶兵去的時間相差也不太多,這一次帶了很多戰車,還是有很多山路的,所以要拖延一些,整整九天才到了廧咎如的領土內。
荀林父下令攻城,把姬獳發明的那些攻城器械全部都在最前線用上了,廧咎如這些人也顯然不想滅亡,因此進行了非常強烈的反擊,但是他們這強烈的反擊,卻在這些攻城器械之下,顯得十分的可笑。
投石車投擲出去的石塊在他們的頭頂上略過,裝有棚子的攻城撞車,用他們的那些武器根本無法傷到分毫,僅僅兩個時辰,廧咎如就已經被打敗,晉國軍隊直接全部闖進了朝歌城內,廧咎如至此宣告滅亡。
赤狄的部落,基本上已經全部都被晉國的軍隊給消滅了,困擾了晉國數百年的強敵,終於被徹底的吞並。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晉國北方從此以後就沒有敵人了,還有各種戎狄在等待著晉國的征服。
在晉國沒有徹底吞並他們之前,他們還是會像赤狄一樣給晉國搗亂。
晉國的國土相較於三年前,幾乎整整大了一倍還要多,如此龐大的國土,已經在向外界證明在位的這位晉侯的能力。
荀林父滅掉廧咎如之後,沒有在這裡逗留,而是選擇了直接南下。
出發半天之後就抵達了“牧”這個地方。
牧邑的野外,當然就叫做牧野了。
這裡也就是當初武王伐紂和商朝大軍展開決戰的地方。
荀林父來到此地,自然也知道這個地方的歷史。
距離武王伐紂已經過去四百余年了吧,當初決戰的地方,已經見不到屍骨了,大概那些傷亡的人,早早的就已經和這片土地融為一體了。
荒草妻妻,看上去有無限的悲涼。
偶爾傳來幾聲不知名的鳥叫,讓這裡的氣氛變得更加淒涼,如果不是這裡有三萬大軍,那還真顯得分外的可怕。
荀林父此時倒是觸景生情了,他自己也已經白發蒼蒼,應該沒多久之後也會被埋進土裡,然後那些荒草長滿墳墓吧。
活得久了,他倒是對死亡有些害怕,不知道人死後是否真的能夠有靈,會不會那些已經過去的人在黃泉相見?
荀林父閉上眼睛,不再去想這些事情。
沒多久他就在大河邊上了,不過進入的卻是衛國的境內。
因為晉國在這個地方是沒有渡口的,所以只能夠從旁邊的衛國借道。
三萬大軍從衛國的棘津成功地渡過了大河,
然後再從衛國的國境走到鄭國。荀林父來到鄭國之後,感覺到出乎意料的順暢,因為這一路上根本沒有任何人去抵抗,甚至還有路邊的那些民眾看笑話,他們看見晉國走出這番陣仗,於是都紛紛說笑:
“楚國人剛走多長時間呐,現在晉國人又趕過來了,咱們鄭國又要投降啦。”
“是啊,你說我們怎麽不向宋國人學學呢,人家宋國被攻打以後可不會投降,幾十年都不會有國家去侵犯,可我們國家呀,一年被打一次,那就算是幸運嘍。”
荀林父並沒有理會這些民眾說的那些話,他在鄭國行軍,感覺還真的像進入無人之境,他直接一路到達了鄭國的國都新鄭。
鄭國人見到晉國人又來了,於是懶洋洋地抵抗著,晉國人都快走到跟前了,他們才關上城門。
他們的士兵都被打的沒有脾氣,也沒有任何的傲氣了。
晉國這邊的軍威正盛,一個個士兵可都興奮的很,畢竟剛剛才滅掉了廧咎如,將晉國的這個外患給徹底的解決了。
荀林父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去攻城,而是派晉國這邊的使者去鄭國談判,如果鄭國願意投降,再一次背叛楚國回歸到晉國這邊的陣營過來,那麽晉國人就會拿著鄭國的貢,退兵而去。
如果鄭國不願意投降晉國,那麽他們就要開始攻城了。
戰爭只是最後的手段嘛,現在的人很清楚的一點,能夠用嘴皮子說服對面,那就不用武力。
鄭國的國君和群臣,也是早就得知了晉國的軍隊已經進入鄭國的國境這件事情。
畢竟大軍的行進是沒有個人行進的快的,在晉國的軍隊抵達鄭國的時候就有人駕著馬車回到國都來通風報信了。
鄭國的群臣非常無奈,戰爭年年打,年年打,中國哪裡還有和晉國、楚國談判的條件呢?
鄭國的國君也是急的一頭汗,他才剛剛繼位多久,就連番遭到晉國和楚國兩個大國的進攻。
雖然說他小時候也經常聽說晉國和楚國攻打鄭國,那個時候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感覺。
現在這個國家是他在掌控的,自然有些焦頭爛額。
此時,鄭伯的庶弟公子喜說道:
“國君,晉國武力充盈,而且氣勢旺盛。
剛剛滅了赤狄,國土增大了一倍,這種情況下還能拉得出人手來攻打我們鄭國,這就說明晉國還是非常強勢啊。
晉侯下令減免農稅,使得農人喜愛。
晉國又有士會執政,修繕法度,以仁德教化民眾,使得百姓都安居樂業。
現在神在庇佑晉國。
晉國有這麽多的優勢,這樣的國家必然是不可以阻擋的,所以我們和晉國作對就是愚蠢。
愚蠢的人對抗神的意志,那就必然會滅亡,所以我們還是趁早的投降晉國吧。”
鄭伯聽到之後,那一刻就同意了他的看法,不和晉國打了,直接投降還能夠減少一些損失。
然而荀林父得到的結果,卻是鄭國人願意投降晉國,並且再一次和晉國簽訂盟約。
荀林父感覺就在意料之中,因為他上一次攻打鄭國,還沒有抵達鄭國的國都,鄭國的國君鄭穆公就已經投降了。
不費力也算是好的,不然晉國這邊又有很多士兵要在這場戰爭中傷亡了。
鄭國投降了晉國,那就不算興師動眾,徒勞無功。
他們的回復是這樣的:“我們鄭國,之所以投靠楚國,完全是無奈之舉,不是因為我們對晉國有二心。
而是因為楚國已經連續三年來攻打我們,為了避免災禍我們才投靠了楚國。
鄭國經過多年的戰亂,農民種的地都荒廢,士兵們的士氣也低落,我們的城牆已經有多處受損,而沒有財力加以修繕。
如果不投降楚國,那麽我們鄭國就將要亡國了。
這種情況下晉國不救援鄭國,那麽鄭國投靠楚國也是必然的,這是因為要保全宗廟社稷的緣故,如今晉國人再一次來到鄭國,那就說明我們鄭國不會再亡國了,所以我們才再一次背棄楚國的盟約,反而和晉國修好。”
荀林父得到這個回復之後,並沒有說什麽,鄭國人這是在嫌棄楚國人攻打他們的時候,晉國不給他們救援,所以才投靠的楚國。
意思就是想以後在楚國攻打鄭國的時候,晉國能夠及時的發兵來救援,那麽鄭國就不會再投靠楚國了。
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是鄭國人從來都不會去做的,晉國和楚國的陣營不重要,誰是中原,誰是夷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鄭國只會服打贏的那一邊。
不過荀林父並沒有立刻就要退兵的意思,他在前往廧咎如的路上,收到了國君那邊的來信。
晉侯說陳國也有背叛晉國的意思,所以把鄭國打服之後,再讓他們集結一些軍隊來一起攻打陳國。
荀林父於是照做,讓鄭國人出動軍隊,和他們一起去攻打陳國去。
鄭國人聽到這樣的消息,氣的臉都快要綠了,他們原以為投降就能解決一切,又不用再有那麽多的傷亡和消耗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晉國人居然提出要和他們一起攻打陳國?
天下居然還有這樣的道理...
但是鄭國沒有辦法,也並不能和晉國人講什麽條件,因為他們實在是沒有這個實力。
只能按照晉國這邊的要求做, 充滿了無奈。
但鄭國去,也就是當個擺設在旁邊看著,因為尋靈府要借著這一次和鄭國攻打陳國來敲打鄭國。
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因為晉國的這些攻城武器可還沒有用到,讓鄭國人看一看他們的這些攻城武器,好避免他們再有二心。
於是乎荀林父就再一次南下,前去攻打陳國。
陳國也是去年被楚國打得歸順了,面對晉國和鄭國的行動,依然是瑟瑟發抖。
很快晉國人就到達了陳國國境,陳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現在面對著晉國最精銳的軍隊當然是毫無還手之力。
晉國將攻城武器再一次用到陳國的辰陵邑上,這座城邑也像廧咎如那樣,沒有多長時間就已經被攻克。
陳國國君聽到之後,於是也學著鄭國減少損失,投靠了晉國。
在壓服了這兩個小國之後,荀林父帶著中軍,帶著勝利的喜悅回晉國。
鄭國、陳國這兩個小國投靠了晉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楚國那邊。
楚王熊旅聽到之後,滿是無奈,現在的晉國實在太強大了,真的是還不能與之爭鋒啊。
他已經加急派了兩萬人,前往孫叔敖修繕水利的地方,幫助他快點把這個水利設施完工,那樣他就能快點兒來到楚國的朝堂之上辦事兒了。
熊旅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這個養由基極力推薦的人了。
畢竟看見晉國一天天的強大起來,他也開始擔憂,自己這一世,到底還能不能和晉國人一決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