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和晉國軍隊的狀態現在就不一樣,秦軍在森林裡行走,找不清楚路,而且還缺乏食物。
在森林之中,他們可不敢生火做飯,不然的話,一不小心把森林點著了,到時候他們想要走出去也十分困難了,必然會死傷慘重。
他們已經進入了大山的深處,本身就快要找不清楚方向,若是再一驚慌失措,秦軍士兵四處逃竄的話,那他們帶回去的將會是一支殘軍敗將。
如果到了那種情況,就是得不償失了。
還不如當時和晉國軍隊廝殺一陣呢,同樣都是大敗,和晉國的軍隊廝殺一陣,還能夠給晉國人帶來傷亡。
現在晉國人卻在函谷關之內,吃飽喝足睡得正香甜呢。
魏絳帶的一萬多人,明日天蒙蒙亮就要起身,然後全部身出函谷關,疾行到秦軍回國的主要道路上,對他們進行一番打擊。
...
次日清晨,秦軍之後依舊在尋找走出大山的道路,一次他們等到了能夠看清楚路況的時候才動身,雖然腹中空空,但是他們仍舊懷著活下去,找到走出大山,回到秦國的希望。
他們一直行到了正午,依然沒有走出這片大山。
但是他們卻有了一個令人非常驚喜的發現。
他們找到了一條水源,這條溪水大概長一步,水流十分清澈,適合飲用。
現在燒開水喝基本上是很奢侈的事情,也是稍微有些麻煩的,所以現在喝燒好的開水的基本上都是中上層的貴族。
現在可沒有什麽水汙染,所以基本上底層的人民和奴隸就是把水打來就喝的,沒有那麽多的講究。
秦軍將士們都趕緊去捧起水,喝進自己的口中。
森林之間的這些水,多多少少有些不太乾淨,但是這些人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這一下秦軍找到了目標,今現在有水源,這水源是向山下流淌而去的,如果沿著這條水走,很有可能就能走下山去,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直接走到洛水。
畢竟這山上流下來的水,總是得有一個去處嘛。
他們沿著這條小溪一直走一直走,還沒有走出森林就已經出了問題,有一部分人士兵出現了肚子疼的情況,這情況可不太好啊。
似乎就意味著這個人身體現在不太健康,精神不振,身體難受,失去一定的戰鬥力了。
為了避免對溪水的再一次汙染,他們只能在一邊排泄。
排泄之後,也只能就地找東西擦拭,樹葉樹枝又或者是用手,然後趁著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再在溪水裡面洗一下。
他們洗的時候倒是還有一些成就感。
走著走著大概已經有幾百人拉了肚子,秦軍的將領得知之後有些惆悵。
要是拉肚子的人越來越多,那就壞了,那些人一旦真的出了什麽毛病來,還需要軍醫去救治。
所以他們都在向昊天上帝默默的祈禱著,希望軍隊裡不會出現那種情況就好了。
但是上天卻沒能如他們的意。
之後又有幾百人因為喝了那小溪裡面的水的緣故而拉肚子。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精神萎靡,走在隊伍的最後面,完全是靠著自己的那份毅力在強行支撐著,如果意志不堅定的話,那就要掉隊了。
但是還是有人因為過度勞累,而且身體狀態不佳而暈倒在地,他們的隊友也沒有繼續去攙扶他們,只是把他們扶起來放到了一邊,讓他們自己清醒清醒,能不能跟上來,那就靠他們的造化了。
但是比較幸運的是,他們又走了不太遠的距離,終於走到了一塊相對開闊的平地。
這塊平地他們不知道是怎樣出來的,
反正站在這塊地上,視線也是被茂密的森林所遮擋住了,完全看不見山下的路究竟應該如何走。這裡相對平坦,植被沒有那麽的茂密了,非常適合就地生火做飯。
秦軍的將領當即就決定了,在這裡生火做飯,讓士兵們都吃點兒糧食,提一提精神。
已經走了這麽久,他們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走出森林。
不過,孟何主動鼓舞起了這些士兵們的士氣。
“我們距離秦國已經不遠了,以前這麽遠的路都已經走下來了,繼續走又怕得了什麽呢?”
其實這些人裡面也不全是只能夠戰鬥的兵種,有許多人都是輔助兵種。
隨身還帶著陶罐等餐具。
秦國的軍隊吃了個半飽,能夠強撐著自己的意識繼續走下去。
...
魏氏的軍隊,在第二天和荀林父在的大軍匯合會合,他們走出了函谷關,向著洛水那一帶進軍而去。
畢竟他們走的路,都是被無數人走過的路,可沒有那麽多的森林阻礙著,軍隊的行進速度非常快。
魏絳不知道究竟該在哪一段停下來,因此就想要向在這裡駐扎的戎人打探一番消息。
但是這些戎人卻見到晉國的大軍,就趕緊往回跑,他們還以為是晉國人的軍隊要來討伐尹洛之戎了,畢竟上一次晉國人進這兩座大山之內,隨手就把陸渾之戎給滅掉了,他們也怕自己重蹈陸渾之戎的覆轍,因此見到這些人就趕忙回去通報。
魏絳見到這些戎人全都不想理他,而是一個勁兒的逃竄,便不說什麽話,派人把他們給抓回來。
其實他們的語言,還是有些近似的。
當初這些尹水,洛水之間的戎人能夠在這一片地方安居,還是靠了晉國人的幫助呢。
這些戎人見到他們只是向自己打聽去秦國的道路,於是紛紛都松了一口氣,原來不是來攻打尹洛之戎的啊。
那可就得好好指導指導他們了。
已經秦國人佔領了他們生存的空間,這些人只能被迫往東逃跑,還幸虧是晉國將他們安置在這裡,要不然他們還得在列國之間漂泊。
所以他們聽說晉國人要去攻打秦國,必然是非常樂意的。
魏絳在得到了他們的指示之後,和荀林父一起前往秦人必經的道路上埋伏。
“現在應該還沒有到達秦國的境內吧。”魏絳看著洛水,他十分曉得,自己已經快要走到這條河的源頭了。
如果在這裡埋伏一番的話,應該會有很不錯的收獲。
好巧不巧,他們現在正好看到了三三兩兩個秦國人從山上下來。
他們的臉上掛著十分燦爛的笑容,因為已經看到一條寬大的河流了。
這條大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正是他們所熟悉的洛水,這樣的話也就意味著他們距離秦國又近了一步,接下來就應該去掠奪尹洛之戎的糧食了。
尹洛之戎,並沒有發展成非常完善的國家制度,依然是許多大大小小的部落組合起來的。
因此只要搶奪一些部落,他們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可以夠他們回到秦國的糧食。
魏絳看著這一群人從山上喜匆匆的跑下來,於是就有些疑惑:
“這些人難不成是逃亡的奴隸嗎?”魏絳起先看到他們的裝束就是這麽想的。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從山上走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個時候他立刻明白了,原來自己是恰好遇到秦國的軍隊!
殺!
這一次秦國人並沒有過多的準備,他們也沒有想到晉國人這一次居然能追到那麽遠,也要來攻打他們。
以往都是幫被圍困的那些城邑把秦國軍隊趕走,就直接回去交差了,因為他們也不想打仗的。
秦國人現在想要回去,但是也已經晚了,魏氏的軍隊直接開弓拉箭,向著秦國人射了過去。
秦國人正在沉浸在能夠搶糧食生活做飯的喜悅之中,突然就聽到了別人弓箭的破空聲。
不少人直接直挺挺的躺在了地上,想要掙扎著站起來,但是卻覺得傷口給他們帶來的疼痛,讓他們沒有力氣。
剛剛逃出虎口,又進了狼窩,他們此時基本上都是萬念俱灰了。
魏絳帶著人衝殺過去,因為現在秦國人所在的地形是山地,所以並沒有讓戰車前去衝鋒,但只是單純的普通士兵去衝鋒也夠疲勞的秦軍受的了。
秦軍直接被打的潰不成軍,完全就像一隻沒有紀律沒有組織的戎人軍隊。
更有甚者也不願意抵抗了,直接站在原地等待著晉軍的到來,他們更願意去當奴隸,也不願意繼續逃跑了。
秦國大將孟何見到這樣的情況,帶著剩余的還沒有逃跑的軍隊,每一次竄上了山上。
晉國這邊射殺了大概一千多秦軍,俘虜的人數更多,達到了兩千多人。
剩余的人已經再一次逃到了山上,魏絳覺得,再怎麽追也不合適了,追殺秦國的行動就此作罷,回到晉國去複命吧。
荀林父是同意了他的觀點,現在晉國軍隊已經走出國境很遠了,晉國今年三線作戰,又增大了那麽多的國土,損耗的國力實在是太多了,要恢復的話,沒個兩三年怕是不能的。
再繼續拖下去也不算好,還是現在就回到晉國去複命吧。
因為這些逃竄到森林之中的秦國人,那就暫時不要去管他們了。
接下來是必定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所以他們就直接退兵,不再追殺剩余的秦軍。
“每一次我們打敗秦國,俘虜了這麽多的人,還是多虧了你呀,回到國都去,我必然會向君上如實稟告。”荀林父稱讚道。
魏絳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
他也知道這一次,荀林父是打算讓功給他們魏氏,所以他也就非常謙虛的和荀林父說道:
“這還是多虧了您的帶領啊,小子怎麽能夠貿然邀功呢?”
......
晉國絳都。
姬獳已經得知下軍前往晉國蒲地,並且把白狄人打回他們的領土的捷報。
也收到了東方的魚豁,直接堵住了壺口埋伏在那裡,殺退了長氏的消息。
這兩條消息都讓他放心了下來,最讓他擔心的還是秦國那邊,聽說秦國人攻打上陽城,但是攻打了數日也沒有攻克的消息,他也在心裡暗暗驚喜。
上陽城被他打造的十分堅固,秦國的軍隊來了,也對此無可奈何。
如果當初他沒有借著先榖帶領的這一軍殺回絳都,而是發展的太強,被趙氏率領軍隊攻打上陽城的話,應該也有今天的這副情景吧。
上陽城堅固且糧食屯的多,能夠撐個半載也不是什麽問題。
但是吧,既然秦國人過來攻打上陽城了,似乎也就說明他們已經知道了,上陽城這裡有著很多掌握的最新技術的工匠。
這也在強烈的提醒他, 應該是時候把這些人都轉移走了,畢竟秦國人離這裡太近,這一次他能夠防得住,說不定下一次會用其他的花招。
但是這些產業究竟轉移到哪一座城市好一些呢?
備選的城市有好幾座,第一是安邑,這是曾經夏朝的都城之一,地勢平坦,位於晉國的國內,被中條山所遮擋著,如今完全屬於晉國公室,而且晉國的解池距離比較近。
這做城邑原本在歷史上是魏氏的中心城市,但是現在魏氏還只是一個中型家族,還沒有拿到這一塊封地呢,如今還是屬於國君的。
第二座就是受鐸,位於汾河西岸,旁邊著名的平陽是帝堯的都城。
而如今平陽是晉國公族羊舌氏的封邑。
第三座就是原邑,這裡也是一片沃土,非常適合農業的發展,而且周圍也沒有什麽強敵,唯一的就是北邊的廧咎如,但是姬獳覺得廧咎如很難活過明年。
而且原邑還距離周王室比較近,做生意的話應該也比較方便運輸。
姬獳還是最看中原邑和安邑。
不過最終他的選擇還是安邑,因為這座城現在距離國都比較近,不過是一天多一點的路程,如果騎馬的話,那肯定要更快的。
而且旁邊也沒有什麽敵人,能夠更方便的控制住。
再三思量之後,他還是決定了,把這些產業全部都轉移到安邑。
並且到時候命令那些赤狄的奴隸去修路,必然是要修到安邑去的。
姬獳從那些赤狄的奴隸之中,抽取了大概一千多個人,準備送到周王室去,好舉行向周王獻戰俘這一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