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樹敵只會讓敵人越來越團結,越來越難以對抗。
其實,張良雖然告別了劉邦,但是卻依然努力為劉邦提供幫助。
張良跟隨韓王韓成準備回國,結果在路上的時候,項羽突然變卦了,說是韓成沒有軍功,不配封王,不允許他歸國,而是要求他跟自己去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更可氣的是,扣留韓成也就算了,直接從韓王變成了韓侯,這簡直就是熊貓點外賣——筍(損)到家了,給張良氣得牙癢癢,但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忍氣吞聲。
但是,在漢元年七月(公元前206年7月)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驚天變故——項羽把韓成給殺了!
有時候真的很想不明白,項羽是有多恨韓成呢?韓成雖然水平一般般,打仗也不太給力,但是也沒必要省他這份兒口糧吧?這次事件導致一個嚴重後果,那就是張良再也沒有思想負擔了,原本他一直以韓相後人身份自居,有一種興複韓國的使命感,但是現在韓成也沒了,這筆帳就得算到項羽頭上了,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投奔劉邦了!
於是,張良找機會逃出彭城。
漢元年八月(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決定采納韓信的建議,正式啟動重返關中的計劃後,章邯沒有坐以待斃,很快就把這個壞消息告訴了項羽,項羽一聽大怒,好你個劉老四,居然敢造反,準備等死吧!
就在此時,張良也收到了劉邦重返關中的消息,盡管逃亡在外,但是也決定給劉邦搭把手。
張良給項羽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劉邦第一個入關中,卻沒有被封關中之地為王,之前有懷王的約定,對此,劉邦一直耿耿於懷,他也就是想要關中而已,沒有別的野心,絕對不敢和霸王為敵,千萬不要生氣。
盡管信裡說的言辭懇切,張良知道這個作用不大,還加了一道猛料,他在逃亡的途中聽說田榮要和陳餘搞事情,同時在信裡寫道:相比於劉邦,更危險的是田榮和陳餘,據說他們已經準備造反,奪回趙國和齊國的地盤,這可太危險了!
項羽看到這裡勃然大怒,畢竟齊國離自己太近了,而且田榮和陳餘這兩個貨原本就不聽招呼,現在居然還敢跳出來搗亂,劉老四雖然不怎滴,但是好歹也是有軍功的,現在就得把這兩人給收拾了,以正視聽!
在這番操作之下,張良成功地把項羽的怒火從劉邦轉移到了田榮和陳餘身上,給劉邦圍困章邯、收服關中提供了重要幫助。
但是,張良一封信真的能這麽有效果嗎?
我認為是可能的,因為《史記》明確記載了這封信項羽確實是看到了,那麽是通過什麽途徑實現的呢?
雖然書上沒有記載,但個人推測應該還是通過熟悉的老朋友——項伯,張良把信遞給他,他在遞給項羽,項羽最終看到了張良的那封信,最終改變了項羽的想法。
之後,張良更是一路辛苦奔波,飛快地趕往關中,準備投奔劉邦。
終於,在漢元年十一月左右(公元前206年11月)時與劉邦重逢,此時劉邦已經基本收復三秦之地(只剩下章邯在做困獸之鬥),自此,“漢初三傑”正式組合出道!
而在此之前,劉邦曾經的老大哥張耳,也因為被陳餘收拾得不輕,在漢元年十月左右(公元前206年10月),只能灰頭土臉求劉邦收留,劉邦自然是沒有虧待他,也算報了當年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