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之際最能考驗人的感情。
李良攻佔了邯鄲之後,企圖封鎖消息,但是趙人很多是張耳、陳餘的耳目,畢竟當年張耳帶頭大哥可不是白當的,因此消息很快傳了出去。
收到消息後張耳大驚失色,只能趕緊和陳餘收拾武臣的殘留軍隊,最終拚湊了一支五萬人的雜牌部隊,勉強有了和李良掰手腕的實力。
就在張耳發愁的時候,有門客勸告張耳說:“你們倆都是外鄉人,客居在此,要想讓趙國人歸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現在只有擁立六國時趙國王室的後代,才能站穩腳跟。”
張耳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於是派人到處尋訪,最後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趙歇,他原本是趙國貴族,還是趙氏的族長,擁立他為趙王,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由於邯鄲被李良佔據,只能讓讓他暫時住在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
李良一聽說趙歇又稱王了,覺得把這夥人留下遲早是禍害,於是直接進兵攻擊,結果被陳餘一通收拾,一敗塗地,隻好趕緊逃跑,路上左思右想也沒有出路,索性眼一閉、心一橫——爺特麽從良了,直接向章邯投降,從此以後在歷史上再也找不到他的下落。
李良這麽一搞,對他來說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卻被章邯發現了漏洞。
章邯當時正在四處滅火,李良投降後,他領兵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把城裡的百姓都遷到河內(今黃河以南),徹底摧毀了城郭,蕩平了所有的建築物,趙國首都就此變為焦土。
看到章邯來勢洶洶,張耳和趙歇匆匆忙忙逃入钜鹿城,結果中了章邯的圈套,被秦將王離團團圍住,準備用圍點打援的辦法將他們這夥叛軍徹底消滅。
此時此刻,陳餘剛剛打敗李良,手裡積攢了幾萬人的雜牌部隊,駐扎在钜鹿城以北。
被王離圍困之後,钜鹿城內糧食很快就耗盡,再加上兵力薄弱,張耳多次派人召陳餘前來救援,陳餘考慮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敵不過秦軍,不敢前往。
相持了幾個月,卻連救兵的影子都見不到,張耳大怒,覺得陳餘太不仗義了,心生怨恨,派張黶、陳澤前去責備陳餘,痛罵道:“當初我們結為生死之交,如今趙王和我危在旦夕,而您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那同生共死的交情在哪兒呢?假如您要信守諾言,為什麽不和秦軍決一死戰?何況還有可能獲勝的希望!”
陳餘對張黶、陳澤說:“我估計即使向前進軍,最終不光救不成趙,還要白白地全軍覆沒。況且我不去同歸於盡,將來還要為趙王、丞相向秦國報仇。如今一定要去同歸於盡,如同把肉送給饑餓的猛虎,有什麽好處呢?”
張黶、陳澤說:“現在形勢危急,迫在眉睫,需要以同歸於盡的態度來表明心跡,哪裡還顧得上以後的事呢!”
陳餘說:“我死沒什麽顧惜的,只是覺得死而無益,既然如此,我一定按照二位的話去做。”
就派了五千人馬,讓張黶、陳澤帶領著試探秦軍底細,結果剛到前線,便全軍覆沒。
張黶這個老倒霉蛋兒就此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