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原本還算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可以在談判桌上平起平坐,但是接連而來的敗仗暴露了秦軍的虛弱,也讓項羽看穿了章邯的色厲內荏,內憂外患的章邯已經無路可退了。
被項羽再次擊敗的章邯,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尷尬處境,對內趙高隨時有可能陷害自己,對外糧草短缺、屢屢戰敗,作為軍隊主帥,要麽回鹹陽複命屈辱受死,要麽被諸侯聯軍戰敗而死,他已經沒得選了。但是,他還想給手下的士兵們留一條活路,他決定,再去和項羽和談一次,這次是拋棄幻想的一次談判,而且必須成功,為此不惜一切代價。
章邯在收攏殘軍之後,立馬派人前往項羽的大營,要求和談。
項羽這次沒有自作主張,他把手下的軍官都召集起來,準備開會討論。在會上,軍官的意見並沒有達成一致,各有各的道理,最後項羽決定接受和談的請求,原因有三:一是秦軍剛吃敗仗,必然不敢肆無忌憚提要求;二是楚軍連續作戰,還沒有完全休整,接著打有些吃力;三是最近糧草有些短缺,老這麽打容易供給不足。
眾人一聽,不打就不打唄,既然老大這麽說了,那就先談著吧,章邯現在也掀不起來什麽大風大浪。
最近的韓信不是很快樂,因為連著打仗,幾乎沒怎麽好好休息,原計劃當兵混飯吃,現在是小命都快要不保了,不過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歷練,他對於戰爭的認識更加深刻了,畢竟看兵書那是玩虛的,和拿兵器上戰場砍人有著天壤之別。但是,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最近一直在項羽身邊混,對於項羽的了解程度也越來越深,同時,對於戰爭的觀察也更加務實,他從秦軍信使的狀態判斷,他們已經沒有了鬥志,這次和談一定能成功。
既然雙方都有和談的意願,那麽自然是要約定時間,選一個黃道吉日,進行“友好”的“交流”。
雙方約定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之上會晤,以項羽為首的諸侯聯軍,被秦國大軍壓著打了一百多年,這次總算是翻了身,終於算是出了一口惡氣;而以章邯為首秦軍,像是霜打過的茄子,垂頭喪氣,這是秦軍的恥辱,但是形勢比人強,在連連敗仗的情況下,秦軍沒有選擇的余地。
和談嘛,一方佔盡優勢,一方被錘得死死的,結果自然沒啥懸念,章邯一方也不敢提什麽太多的要求,就兩點:一是不再打仗,雙方保持和平;二是放秦軍一條生路,畢竟殺降不祥,這是社會的共識。
項羽倒也是痛快,沒有太過於刁難章邯,給了很大的優惠:一是同意和談,雙方議和,避免再次引發衝突;二是優待秦軍,章邯繼續統領秦軍,保證秦軍安全;三是章邯率領的秦軍算是獨立力量,跟隨聯軍作戰。
章邯感動得熱淚盈眶,心裡只有一句話——項將軍待我不薄啊……
自此,巨鹿之戰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