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千古兵仙韓信傳》一-九十四 牛人的實力(加長章節)
  有大局觀的人,往往是看問題最透徹的人。

  張良緩緩進殿,風輕雲淡一般走到劉邦面前行禮,劉邦點了點頭作為回應,對於張良,劉邦不僅僅是信任,更多的是尊重。如果說蕭何的特點是細致周全的話,那麽張良就是聰明睿智,而且是接近於“聰明絕頂”的那種類型。

  一、人物背景

  張良,字子房,戰國末年韓國人,他的籍貫目前沒有統一意見,一種說法是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人,另一說沛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史書記載,張良長相俊美,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典型的大帥哥,而且還出身於貴族世家,爺爺張開地,曾經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張良是正經的“官三代”。在韓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張良父親去世,在張平死後二十年(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啟動統一大業,第一個就拿韓國開刀,韓國成為第一個被滅掉的戰國七雄。由於張良當時還年輕,還沒到參加工作的時候,也就沒有成為韓國朝廷的公務員。但是畢竟是貴族人家,哪怕韓國被滅國後,張良家裡還有私人武裝三百人。張良的弟弟死後,他都沒給辦葬禮,而是將全部家財都投入反秦事業,征求刺客刺殺秦始皇,為韓國報仇。

  二、博浪沙的大錘

  張良找了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然後,到處派人打探情報,搜集秦始皇巡視全國的行蹤。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制定了詳細的禮儀規定,其中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乘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需要由六匹馬拉車,而其他大臣最多只能用四匹馬拉車,畢竟在沒有內燃機的年代,多少匹馬拉車就是正經的多少“馬力”,六匹馬拉車相當於現在的勞斯萊斯最頂級轎車,那是絕對拉風。而張良的刺殺目標是六駕的馬車,為此,大力士反覆模擬練習,練就了“一錘離手,車駕沒有”的絕技,準備隨時送秦始皇上路。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張良很快得知這個重要情報,在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今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的東半部)之前,張良帶著手下還有大力士,提前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博浪沙。等了沒多久,就看到遠處塵土飛揚,一個由三十六輛構成的龐大車隊,從西邊向博浪沙行進,前面是士兵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騎兵清場,手持黑色旌旗的儀仗隊走在最前面,而車隊兩邊則是地方大小官員隨駕,那場面叫一個壯觀。見到這樣的情景,張良確定這一定是秦始皇的車隊。但是,問題來了,就是所有馬車全是四匹馬,根本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只能遠遠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本著領導的一定是最好的的原則,張良命令大力士向最豪華的車扔鐵錘,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普通炮彈一樣,一下子就把車架砸了個粉碎,車裡坐的人到場斃命,現場頓時一片混亂。張良以為得手了,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了作案現場,但是力士是否逃生則沒有任何記載。

  然而,張良高興的太早了,他盯上的那輛車是備用車輛,由於秦始皇多次遇刺,早就有預防準備,提前把所有車輦都換成四駕,而且平時還經常調換,雞賊得很,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只是苦了那個坐豪華車的倒霉蛋,平白無故被天降鐵錘給帶走了,著實有些冤,這件事還搞出來一個成語——“誤中副車”(現在常用來表示,

做事情僅找到次要目標,沒有找到真正目標)。秦始皇幸免於難,逃過一劫,他對這事兒特別生氣,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是由於沒找到任何線索,現場也沒有監控視頻,根本無從查起,張良因此能夠“逍遙法外”,後來這事兒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古博浪沙這地方,也因為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至今還有遺跡,就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  三、偶遇奇人

  啟動逃跑模式的張良,沒有了富家公子的做派,生活質量也下降了很多,但畢竟刺殺秦始皇的名聲在外,道上的朋友們還是很給面子的,勉強維持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一天,張良百無聊賴地閑逛,溜達到了沂水圯橋頭(位於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結果遇到了一個穿著破爛的老頭。這個老頭走到張良身邊的時候,故意把鞋脫下來,甩到了橋底下,然後,這老頭還特別厚顏無恥地對著張良說:“你這小子,下去給我撿鞋撿上來!”

  張良都愣住了,心想這老幫菜是哪位啊?是老壽星嗑砒霜——活膩了麽?但是考慮到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張良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把鞋取了上來。

  但是更過分的來了,這老頭得寸進尺,又蹺起腳來,命令張良給他把鞋穿上。如果說撿鞋勉強還能忍,穿鞋可就忍不了了,當時,張良真想上去給他那張猥瑣的老臉來幾拳,但是,此時的張良已經飽經風霜,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怒火衝天的少年了。張良強壓心頭怒火,半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幫怪老頭穿好鞋。結果,這個欠揍的怪老頭非但沒有絲毫謝意,反而仰面哈哈大笑,揚長而去。張良有點兒驚到了,哪兒來的一個精神異常人員,楞楞地在原地看著目送老頭離開,結果明明看著老頭走了好幾百米遠,一眨眼的工夫,老頭居然又回到了橋上,對張良不住點頭,還振振有詞道:“你小子不錯,孺子可教啊!”怪老頭告訴張良,五天后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道怪老頭葫蘆裡賣的是什麽藥,但是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大佬,估計是神人啊,雖然不明就裡,張良還是恭敬地答應了。

  五天后,天剛剛亮,院子裡的雞剛剛打鳴,張良趕緊急匆匆地趕到橋上。結果,怪老頭居然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剛來,頗為生氣,劈頭蓋臉罵了張良一頓:“與長輩相約,居然敢遲到?五天后再來!”說罷,就奮然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了怪老頭一步。第三次,張良也學乖了,既然老說我遲到,索性小爺跟你杠上了,他半夜就到橋上等著。

  怪老頭之所以這麽折騰張良,其實是為了考驗他,張良經受住了考驗,他正直的品格、堅定的信念和隱忍的意志感動了怪老頭,於是老頭送給他一本書,說:“認真讀這本書,將來你一定可以成為帝王之師,十年後必將天下大亂,你可以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記得來找我。”說罷,怪老頭便揚長而去。(這老頭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真實身份不可考,而且在道教的神仙譜系裡有名號,外號“下邳神人”)。

  在那個時候,知識是極其寶貴的財富,書是絕對的奢侈品,張良拿到書以後別提多興奮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打開書一看,上面赫然寫著四個大字——《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從中獲益匪淺。按照現在通俗的說法,所謂的《太公兵法》就是《六韜》,又被稱為《太公六韜》、《太公》,該書據說是由周太公呂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薑子牙)所寫,全書以呂尚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面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該書曾經一度被懷疑是偽書,但是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六韜》的五十多枚,這就證明《六韜》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了,偽書的說法也隨之不攻自破,根據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這本書之前有讀過,篇幅不長,但是內容豐富,對於戰略和戰術的論斷很精彩,很有啟發意義。此外,張良撿鞋的地方圯橋頭,就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歷經多次毀壞和修繕,至今仍有遺跡。

  四、偶遇明主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張良也組織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起義軍,但是考慮到自己勢單力薄,準備投奔當時的楚假王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沒得到楚國舊貴族的認可), 結果路上正好遇到了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張良沒少給劉邦出謀劃策,劉邦每次都全盤采納,兩人配合相當默契,就此張良決定不去投奔景駒了,暫時跟著劉邦混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項梁、項羽叔侄所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並召集各路義軍首領於薛城(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共商大事,劉邦帶著張良一同前往。張良不忘複興韓國,期間對項梁提議道:“您既然已經擁立楚王后人為王,而韓王的兒子們中的橫陽君韓成最賢能,可以把他立為韓王,這樣可以為您樹立更多的黨羽。”其實,早在下邳的時候,張良和項梁就相互認識,畢竟都是道上混的,因此項梁一口答應。於是,項梁派人找到韓成,將他擁立為韓王,並任命張良為司徒(相當於丞相)。至此,張良“光複韓國”的目的終於達到了,“恢復家家”的政治夙願也得以實現,因而他竭盡全力扶持韓王,帶兵揮師收復韓地故地,帶兵在於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附近徘徊,時而攻取幾座城池,但沒過多久又被秦兵奪回,遲遲未能開創大局面。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劉邦正好帶領西路軍進攻關中,需要繞道潁川,順手就把潁川給攻佔了,就這樣機緣巧合,韓王和張良便與劉邦會合了。劉邦請韓王留守陽翟(韓故都,也在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轄區),而讓張良隨軍南下,就此,張良跟隨劉邦一起進了關中,來到了鹹陽城。

  別的不說,單單從履歷上講,稱張良為牛人是不是實至名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