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加利誘,才是說服別人的最好方法。
面對不利的政治局面,劉邦繼續按照張良的“下邑之謀”進行部署。
首先,派人去勸降九江王英布,這次選派的是知名獵頭說客——隋何,這位聽起來很隨和的人,其實猛得讓人震驚!
隋何到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後,先是通過九江王英布的太宰疏通關節,可是等了三天,也沒有見到英布。
隋何心想,應該不是太宰拿錢不辦事,問題應該是出在英布身上,於是遊說太宰說:“大王不肯見我,一定是因為楚國的強大而漢國弱小,而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你先讓我見他,假如我說得對,那是大王所想聽的;假如我說得不對,那我隋何甘心在九江受死,這樣你們不就可以向項羽表明背漢而親楚的決心了麽!”
太宰覺得也算有道理,於是把這話轉告了英布,英布隨即召見隋何。
隋何說:“漢王派我送信給大王,我十分詫異,您為何與楚那麽親近?”
英布說:“我一向以臣禮服事項王,這個世人皆知。”
隋何說:“您同項王都是諸侯,而您卻以臣禮服事他,那您定認為楚國強盛,可以依靠。但是項王伐齊,他可以親負牆板築杵,為士卒先鋒,您就該來率九江軍隊,去做楚國的先鋒。而現今您卻隻發兵四千去幫助楚王,您覺得這樣合適嗎?漢王攻打楚國彭城,您就該悉發九江之兵渡淮援助楚王,與漢王日夜作戰,決一雌雄,而您雖擁有千軍萬馬卻袖手旁觀,不肯派一兵一卒,您覺得這樣合理嗎?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國,無非是因為漢弱楚強,可是楚兵力雖強,但因項羽違背盟約,殺害義帝,天下人都以不義之名責備他,他還自恃百戰百勝,兵強國盛呢,你覺得這樣合情嗎?至於漢王,在收降諸侯之後,回守成皋、滎陽,從蜀地運來糧食,辟深溝建營壘守衛邊地。楚人調回部隊,中間隔著梁國,深入敵國八九百裡,這時欲戰不能,攻城乏力,老弱殘兵要從千裡之外轉運糧食,楚軍到達滎陽、成皋時,漢軍只要堅守不出,這樣楚軍進不能攻,退不能脫身,所以說楚軍是靠不住的。假若楚勝漢,諸侯必定自危而相互救援。可見一旦楚國強盛起來,定會招致天下諸侯的對抗。所以楚不如漢,這形勢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您不歸附萬無一失的漢,卻要自托於岌岌可危的楚國,我對大王的做法感到不解。我並不認為您的軍隊就足以滅楚,大王若發兵背叛楚國,項王必會滯留在齊國數月,這樣漢取天下就成了十拿九穩的事了。我懇請大王您歸附漢王,漢王定會劃地分封您為王,何隻現在區區的九江之地!所以漢王遣臣向您獻計,願大王考慮考慮。”
英布說:“你講得有些道理,我聽從你的指教。”但只是暗中答應叛楚歸漢,卻不敢泄漏風聲。
這時楚過使者在九江急催英布發兵救楚,正住在官舍中,隋何直接就去找他,進門就毫不客氣地坐了上座,氣勢洶洶地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你們楚國憑什麽讓他發兵?”
正好英布正要過來接待楚國使者,聽完後,英布驚得目瞪口呆。
楚國使者也是大吃一驚,大罵英布背信棄義,揚言將來一定讓他好看,氣呼呼地起身走了。
隋何一看,趕緊趁勢勸說英布:“大王,您歸漢已成事實,應當立即殺掉楚使者,不讓他回楚。同時盡快與漢王聯絡。”
英布無奈,只能聽從了隋何的話,殺死了楚使者,起兵攻楚,成了劉邦的重要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