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三國:漢中祖最新章節!
益州郡,滇池縣。
滇池縣位於滇池(昆明湖)旁,故以池為名。楚將莊橋所立滇國所在地。
滇池,水周圍二百裡,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 故曰滇池。湖濱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沛,乃是南中少有的魚米之鄉。
數日前,漢軍李恢部得到雍闓、孟獲二人領兵救援高定的消息,遂率兵六千人孤軍深入上百裡, 逼近滇池縣,欲直搗黃龍, 沒想到卻被各縣各族叛軍包圍。
漢軍中路軍,李恢營帳。
年近四十的男子,跪坐於案前,卻見他面容疲倦,眼中血絲密布,滿臉憂慮之色。
數日寢食難安的他,顯得十分憔悴。
“都督,濟火部安頭領求見。”帳外侍衛通報道。
濟火部是自己擔任庲降都督時期交好部落,也是當地甚有威名的部落。濟火部民,習戰鬥,善信義。
其首領安甸曾受自己大恩,在得知自己出兵平叛,首領安甸二話不說起兵相助自己,卻不曾想將其帶入絕境。
李恢雖然心中泛起苦笑,但還是將臉上憂慮隱去,面色如常,迎接濟火部安頭領。
只見其深目高鼻,身材高大, 四肢修長、皮膚黝黑, 以青衣帛為囊,籠發其中,近似角狀,大踏步邁入帳中。
“李都督,如今被圍,難以破敵,不如我等且突圍殺穿出去,等待丞相兵來。”安甸面露憂慮,操著充滿南中口音的漢語說道。
李恢搖頭不語,若自己兵敗歸國,一則辜負丞相厚愛,二則自己恐庲降都督一職不複所有。
安甸面色凝重,斟酌說道:“都督還需盡快抉擇,不管如何甸勢必相助。”
李恢望著安甸心中感慨其重情重義,以目前局勢,濟火部完全可以棄自己而走,而且依靠安甸在南中威望必然也不會遭受打擊報復。
“嗯?突圍、威望?”
李恢似乎想到什麽, 面露笑意,心中定計,亦將心中憂慮放下。
李恢望著安甸,笑道:“安兄,恢有計也。”
……
安甸側耳相聽,邊聽邊點頭,最後面露喜色,誇讚李恢道:“都督不愧為漢人智者。”
李恢笑著跪坐起身,對安甸拱手說道:“不知安兄是否願意為恢出面相邀。”
安甸拱手回禮,正色答道:“為何不願?甸現在便去。”
漢軍與叛軍中央地帶,李恢擺下坐案,身邊安甸一人相陪伴。很快,叛軍各部首領各帶親信一人赴宴,待眾人入座。
“恢見過諸位首領,多謝諸位賞臉。”李恢起身,拱手說道。
態度相對友好的少部分蠻夷首領回禮,大部分首領仇視相待李恢。
羅山部首領冷笑問道:“這不是大漢的庲降都督嗎?邀請我等前來有何事,莫不是要將我等一網打盡?”
其余部落首領大笑嘲笑,李恢也不動怒,而是以微笑對羅山部首領,恭敬說道:“昆主說笑,如今局勢分明,在下性命皆在諸位首領手上。恢南中人也,如何願意與諸位兵戎相見。”
羅山部首領見李恢如此恭敬,也沒有繼續嘲諷,而是單刀直入問道:“難道將軍請我等前來,就是為了談論此事?”
李恢淡笑道:“昆主莫急,恢請諸位前來是想告訴諸位,恢剛得通報,諸葛亮所領漢軍糧草已盡,正在準備考慮撤軍回成都。”
蠻夷首領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恢的話語。羅山部首領沉聲問道:“此言不假?”
“昆主,若是不信可問安兄。”李恢手指安甸。
在座眾人望向安甸,相比於李恢,眾人更相信安甸。畢竟安甸乃是濟火部首領,而且此人在南中以信義聞名,益州郡北邊蠻夷部落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其照顧,威望甚高。
安甸豪爽笑道:“諸位放心,李兄所言不假,當時我也在場,還是我勸李兄與諸位講和。”
李恢面露傷感之色,拱手說道:“在下背井離鄉十余年,現如今已至滇池,離家鄉俞元縣不過幾十裡地。恢實在不願意再回到北方,因此欲與諸位共謀大事,故以誠相告。”
羅山部首領狐疑地看向李恢,顯然是不相信李恢的話,質問道:“李都督,諸葛亮才剛到越嶲郡,怎麽會這麽快糧草已盡呢?”
李恢環視在座蠻夷首領,手指北伐,緩緩道:“諸葛亮剛剛收到漢中急報,曹魏起兵十萬進攻漢中,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以糧草不濟堵塞恢也!”
又拱手禮敬眾人,說道:“我願效仿牂牁謝暹、益州文齊之事(注①)據險固守,以抗漢軍,待曹魏攻下成都,諸位與我封侯有望。”
羅山部首領陷入沉默,以他能力無法判斷出李恢言論是真是假,沉吟半響後,他環視議論紛紛的眾人,說道:“諸位首領意下如何?”
眾人沒有回答,氣氛有些怪異,李恢見狀拱手說道:“恢在外等候消息,諸位可先行商議不急。”
李恢出帳前眼神示意安甸配合,待李恢出帳後,氣氛緩和,眾人議論紛紛。
其他縣的蠻夷首領,對李恢言論報有懷疑,而來自俞元縣與李氏家族交好的部落首領,對於李恢這番解釋是信任。
雙方爭執不下, 帳中言語激烈,由於缺少權威的叛軍首領(雍闓已亡,孟獲才剛繼任首領,從越嶲郡返回益州郡),加上安甸的相助,一時間根本無法統一意見。
李恢雖然面色如常,但心中還是焦慮,在帳外不由地開始踱步。
一個時辰後,帳中部落首領氣哄哄地蜂擁而出,不歡而散。支持李恢的部落首領,出來後與李恢交談,言‘明天眾人對此事再商議。’
李恢對此則面露笑容,拱手相謝,交談甚歡,歡送眾人。
一是公孫述據蜀時,牂牁郡“大姓龍、傅、尹、董氏,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乃遣使從番禺江奉貢。光武嘉之,並加褒賞。”
二是公孫述據蜀時,廣漢人文齊為益州郡太守,據險固守,不服公孫述。公孫述拘其妻子,許以封侯,文齊仍不降。光武帝平蜀後,征文齊為鎮遠將軍,封成義侯。此後,此二人榜樣的事跡在南中地區廣泛流傳了一百多年,可以說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