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中祖》第329章地動
公元234年,魏帝曹叡青龍二年,十一月。

 洛陽大殿,殿內寂靜可聞,氣氛甚是凝重,眾人低垂的腦袋,聽著曹叡暴怒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夏侯儒、夏侯霸、趙儼三人統帥的四萬七千大軍,加上陳倉城內的三千軍士,合計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唯有事後收攏的八千殘兵。這可是大魏自建國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失利,中軍五營之一的中壘營僅剩二三千人,骨乾盡失,不成編制。

 毫不誇張地說,這場失利對大魏來說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加上前些年對蜀的作戰折損,大魏死傷及被俘士卒近有八、九萬人,若不是大魏地大物博,佔據中原,早被蜀漢打趴下了。

 話雖說如此,但是對曹魏來說也是傷筋動骨,元氣大傷。若不抽調防備鮮卑、遼東、孫吳的軍士,國內只剩下中軍的武衛、遊擊二營四萬人可以調用。

 孫資見曹叡漸漸消氣,手持笏板,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當議關中兵事,以免關中有失。至於此戰過失,可由戰後問責!”

 曹叡冷哼一聲,說道:“凡臨陣脫逃致使大軍敗退者,一律處斬。不嚴軍紀何以治,又何以退敵?”

 護軍將軍蔣濟微微蹙眉,勸諫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戰黃權狡詐,借降將之口,誘敵深入,築堤以大水而淹我軍。大水之下,將士惶恐四處奔逃,此乃能人之常情。今敵軍未退,正值用人之際,不可輕易殺將以傷將士之心。不過若有違背軍法者,可斬之,以肅軍紀。”

 曹叡擺了擺手,說道:“護軍所言有理,讓大將軍擇事而刑,務必嚴肅軍紀,以正風氣。”

 “諾!”

 曹叡環視朝中群臣,問道:“不知諸位有何意……”

 曹叡話未說完,忽然眾人感覺到腳下一陣搖晃,宮殿也在傾斜。頂上的屋瓦搖動脫落,劈裡啪啦地掉了下來,砸在宮殿外的地面上。

 “地動,快護衛陛下外出!”

 孫資不顧禮儀,登上階梯,用手護著曹叡,示意曹叡隨自己盡快出殿。曹叡屁股剛離開席位準備逃跑,卻不料地震又停了。

 曹叡會坐榻上,看著朝堂中慌張的眾人,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長呼一口濁氣。原本惶恐的眾人,此刻也都松了口氣、

 侍從欲攙扶曹叡出殿躲避,以免繼續發生地動傷及天子。

 曹叡見還沒有繼續地動的跡象,羊裝出臉色平靜之貌,擺了擺手,示意侍從退下。

 曹叡看著人群中的高堂隆,問道:“升平地動,是何緣故?又是何征兆?”

 兼任太史令的高堂隆整理了下衣冠,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地者陰也,發當安靜,今乃越陰之職,專陽之政,故應震動。”

 “陰盛侵陽?”曹叡念叨了幾句,問道:“不知何為陰,何為陽?”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期間,漢人用陰陽二氣的理論說明宇宙的形成和萬物的生成。而非現代人狹義地認為陰代表女性,陽代表男性。

 董仲舒則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框架,構建了一套天人感應的宗教神學體系。陰陽矛盾中,漢人認為陽處於主導地位,陰處於從屬地位,“陽尊陰卑”,一旦陰盛侵陽,則有災禍,地震因此而起。

 高堂隆沉吟少許,解釋道:“日蝕地震,陽微陰盛也。臣者,君之陰也;子者,父之陰也;妻者,夫之陰也;夷狄者,中國之陰也。《春秋》日蝕三十六,地震五,或夷狄侵中國,或政權在臣下,或婦乘夫,或臣子背君父,事雖不同,其類一也。”

 高隆堂所言便是漢代陰陽學說之意,陰陽學說在漢代廣泛流傳後,便將陰陽引申到國家政治當中,用以符合多方面的事件。

 頓了頓,高堂隆補充說道:“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此乃地動之寓意也,望陛下明察。”

 高堂隆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帝王如果有失德、失政等行為,就會導致陰陽失調和災異的發生。而地震就是上天用來譴告人間帝王“失德”的最嚴重的災異之一。

 高堂隆一改往日的咄咄逼人,隻言地動的寓意,不談其他方面。畢竟關中兵敗,今突逢地動,兩者結合並非祥兆。此時妄言的話,恐非明智之舉。

 高堂隆想是這樣想,但曹叡並不願這麽簡單地放過他。

 曹叡透過冕旒,問道:“卿既知地動之因,又善曉陰陽佔卜之事。不知今日之地動,是為何意?”

 高堂隆沉默半響,看著曹叡微動嘴唇,卻始終沒有說出話來。

 曹叡似乎知道高堂隆有所顧忌,沉聲說道:“卿但說無妨,朕既不追究!”

 此言一出,高堂隆放下擔憂的心,思量半響,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地動之因無它,乃陰盛侵陽。何為陰?宦官、女子、臣下、夷狄者也。以今朝政觀之,乃夷狄盛,中原衰之征兆。是故天降地動於陛下, 乃譴告陛下勿再行失德之行,要不然夷狄將盛,而中國恐有傾覆之危。”

 夷狄二字一出,眾人心中不由一跳。

 曹魏目前認定的觀念之中,夷狄並非單指少數民族,而是有指東吳和西蜀,這兩個叛逆者。

 要知道蜀國並非中原所創建的國度,而是屬於少數民族的一個部落創立的諸侯國。

 對蜀字進行拆解,也可知道蜀這個詞的含義,並非褒詞。蜀者,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而且在未有都江堰之時,蜀地可非天府之國。

 是故曹魏以蜀指漢,貶低蜀漢猶如蠻夷,非中原者。

 如今高堂隆所言,夷狄勝,而中原衰。便有暗指蜀漢愈發強盛,而身居中原的曹魏有衰敗的危險。若曹叡不進行自我反省,內安百姓,外退賊人,曹魏可能會亡國,有被大漢所取代的危險。

 曹叡不由聯想之前鳩佔鵲巢之言,心中甚是一陣煩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