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三國:漢中祖最新章節!
春三月,太陽溫和的陽光照射在大地上,給關中大地帶來了和煦的溫暖。田野裡一派生機勃勃、生機盎然的景象,空氣中也充滿著泥土清香和草木氣息。
漢軍大營內,將士如蟻聚般集結,在漢軍將領的指揮下開始了一天的安排,搬運器械,修繕營寨,挖掘地窖以儲糧草。
諸葛亮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五丈原的製高點,眺望魏軍營寨。
相比於眾人的懊悔司馬懿沒有中計,諸葛亮則是一臉平靜。對於這個計策的可行性,諸葛亮可以說是心知肚明。
聲東擊西,切割戰場的策略不是不行,而是關中地形太過於平坦。魏軍非常容易調集兵力,容錯率高。對於漢軍而言,要求把握時間太過苛刻了。另外一點則是需要看魏軍指揮官是否會出現對戰場的形勢判斷失誤,顯然以司馬懿的才能不會看不出。
不過當諸葛亮聽到司馬懿大軍入駐渭水南岸,背水設營,倒是頗有興致地決定視察魏軍營寨。
“上丞相,司馬懿識破我等聲東擊西、包夾之策,接下來我等該如何是好?”楊儀跟在諸葛亮身後,問道。
諸葛亮沒有答話,而是站在坡上,用羽扇遮擋春日的陽光,眺望魏軍營寨。
半響後,諸葛亮緩緩說道:“不急,關中非我軍一路兵馬,子均手上亦有萬余人。況且司馬懿背水設營,此非明智之舉。”
相比於歷史上諸葛亮單路的局促場面,如今北伐關中可謂是諸軍頻出。魏延萬人出高平、走蕭關道攻安定;黃權、吳懿三萬人走渭水、陳倉道攻陳倉;王平萬人出儻駱道,攻槐裡縣;自己則率八萬人走褒斜道,攻眉縣。
仔細算下來,漢軍此次光可戰之卒發動十二萬人,還不記算上七、八萬的農夫,按照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所言二十萬人,所言並不虛假。由於黃權走渭水道,雖然並不平坦,但是由於水路的便捷所需的徭役甚少,最耗農夫的就是諸葛亮這一路大軍。
頓了頓,諸葛亮問道:“子均所部已經抵達何處?”
“啟稟上丞相,並無子均消息。若按行程而言,子均比我軍晚行二日,以其腳程,大概今明二日將會抵達關中。”監軍關興說道。
王平走的儻駱道是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諸道中最為快捷也最為險峻的一條古道,道路蜿蜒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各支流間,升降起伏於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之中。途中還有被稱為‘黃泉’的險地,多有毒蟲猛獸,世人視為畏途。
雖比諸葛亮走的褒斜道短了大概十幾裡的腳程,但褒斜道在秦時就已經被秦人開鑿成能通過大部隊和輜重的棧道了,遠比王儻駱道好走。至於子午道有六百多裡,通過子午谷道可以直接抵達長安南山。歷史上多次有兵家企圖偷渡,但卻從來沒有人成功。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派遣斥候渡過武功水,前往子均所部,讓子均抵達關中後,告知其計策取消,讓其向大軍靠攏,亦有軍士支援,可屯扎於武功水東側,以為連接。若實在難以應和,可撤軍回漢中。”
“諾!”關興應道。
諸葛亮眯著眼看著修繕營壘的魏軍,問道:“斥候可有探查出司馬懿大軍有多少人?”
“啟稟上丞相,據斥候探查所報司馬懿大軍今日灶火有五萬人之用,但奇怪的是昨日渡河之時,魏軍並無五萬人之數,最多只有四萬人之數。”楊儀說道。
關中兵團人數在七萬上下,安定郡郭淮五千人,陳倉城鄧賢三千人,李輔五千人,夏侯霸八千人,秦朗中軍兩萬屯駐長安,司馬懿大軍也就僅剩三萬人左右。
目前的戰況是,安定郡魏軍雖有五千人,但郭淮從東羌招募了三千人,一共是八千人,應對魏延的萬人綽綽有余;鄧賢、李輔、夏侯霸三人一萬六千人,依托汧水、陳倉抵禦黃權、吳懿的三萬人。
長安的秦朗率二萬中軍正在趕來救援的路上,司馬懿暫時以三萬人應對諸葛亮的八萬人。
聞言,諸葛亮上揚嘴角,澹澹說道:“此乃司馬懿疑兵之策,彷後漢虞升卿(虞詡字)增灶破敵之策,其部應在三至四萬人之間,欲作五萬人之數,欲恐嚇我軍,以等待魏中軍來援。”
東漢羌亂,羌人進犯武都郡,朝廷委任虞詡擔任武都郡太守。數千羌軍在陳倉的崤谷攔截虞詡,虞詡兵少就地屯扎防守,羌人分頭前往鄰縣劫掠,虞詡乘羌人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行進了一百余裡他,途中令士卒每人各作兩個灶,以後每日複增。
於是羌軍以為漢軍援兵抵達不敢逼近,虞詡成功到達武都郡。孫臏減灶誘敵深入,虞詡增灶逼退敵軍。
說著,諸葛亮露出一絲嘲諷之色,說道:“司馬懿所部僅有三萬余人,不屯住渭北眉縣,以待援軍,今欲涉水渡河,背水設營,阻擋我軍,其膽何其壯也!”
楊儀面露傲然之色,應和說道:“我軍大破曹真於高平,司馬懿居然還敢與我等爭鋒,實乃螳臂當車也!”
眾人面露怪異之色,瞥了眼楊儀。
諸葛亮用羽扇遙指著遠處的司馬懿大軍,沉聲說道:“傳我軍令與孟子討(孟琰), 午間率虎步軍出戰魏軍,元雄率二萬大軍壓陣,將司馬懿趕到渭北。”
“諾!”眾人應和道。
……
飽餐過後,虎步軍在孟琰的率領下,從營寨出發浩浩蕩蕩地向魏軍營寨前往。
“冬!”“冬!”“冬!”
在旭日的照耀下,虎步軍身上的甲胃散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沿途中不斷傳來一陣陣的鼓點之聲,如同一頭凶狠的猛虎緩步端詳著眼前的獵物。
魏軍營寨內,司馬懿倒吸一口涼氣,不由想起遠在洛陽中軍精銳中的精銳—虎衛軍。
咬了咬牙,司馬懿當機立斷,說道:“諸葛亮識破我計,我軍兵少,不可力敵漢軍精銳。傳我軍令,放棄渭北營寨,樂綝大軍精銳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