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外,寒風颯颯,旌旗獵獵作響,魏軍士卒手持槍戟巡視著大帳。帳內,暖氣騰騰,火盆劈裡叭啦地燃燒著,曹魏文武按席而坐。
辛毗咳嗽幾聲,拱手說道:“陛下不妥啊!臣以為此戰成敗關系重大,維系天下。昔高祖攻破長安,定鼎中原,破滅項羽,遂成帝業。今我軍至此,疫病肆虐,應當固守為上,不可輕動。更何況陛下以身犯險,如何可行!”
曹叡微微蹙眉,說道:“我軍有疫病,而蜀軍亦畏嚴寒,兩軍皆有難,卿又何出此言乎?”
出此計策的衛臻也不滿意,拱手說道:“辛公既處理營中疫病,敢問辛公,我軍目前得疫病者多少人?”
“二千五百七十八人。”辛毗答道。
“可為何營將士,不知精銳否?”衛臻反問道。
“多為遊擊營士卒及洛陽屯戶,遊擊營精銳也!”辛毗答道。
衛臻站起身子,朝著辛毗,拱手說道:“七日前,我軍感染疫病者不過千余人,今卻有二千五百余人。敢問辛公,若待至春夏用兵,我軍將士又能剩下多少人?又何能抵擋蜀軍?辛公莫不是想複烏林之敗?”
正如衛臻所說,按目前的患病趨勢,與蜀軍相持最終吃虧的會是魏軍。辛毗被堵得啞口無言,隻得歎了口氣,轉身坐下。衛臻向辛毗行禮致歉,也坐回位上。
曹叡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公振之言,乃朕意也。辛公所言,亦是正中要害之言。朕讀史以來,便發現關中此地歷代大小規模征戰不計其數,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關中戰場上,決定了多少代君王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
“昔日秦佔關中而霸天下,至始皇滅六國而一統天下;前漢高祖據關中方有而天下,滅趙魏,定齊燕,南敗項羽,遂成帝業;後漢光武起於河北,興於關中,漢又中興。而我武皇帝兵分二路,敗馬超,降韓遂,西北歸於一統。”
曹叡意氣風發,手按長劍,身姿挺拔地在輿圖前踱步,分析歷代關中戰事。
曹叡看了眼辛毗,沉聲說道:“今我大軍戴甲十萬,士卒精銳,敵軍雖乃鬥士,但畏寒且少,其何能匹敵乎!朕不明白諸卿談論劉邦滅三秦之事,仿佛這關中之地,對於我們注定了凶多吉少。”
“朕雖未經我武皇帝伐馬超之戰,但朕卻常聽武皇帝追憶之言。二十年前,武皇帝從許昌踏上征途,進軍關中,西北大地遂歸於一統。本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佔盡天時人和。”
曹叡看著眾人拔出長劍,指在輿圖上的眉縣,說道。
“朕雖然未見過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之象,但聽其言猶在眼前浮現。難道二十年後,這裡近至於一變而為我軍的葬身之地了嗎?無論怎麽講,會戰兵力是十五萬對九萬,優勢在朕。”
“陛下高見!”眾人起身拱手應道。
曹叡滿意地將長劍收入劍鞘,看向司馬懿問道:“今要進討西蜀,大將軍擅長謀劃兵略,可有進諫之言?”
司馬懿聞言,遲疑半響,拱手說道:“啟稟陛下,據臣所派出斥候可知。黃權麾下約有二萬余人駐於渭北眉縣附近,魏延領萬人屯於渭南五丈原之地,其余蜀軍應在雍城大營內。”
頓了頓,司馬懿繼續說道:“臣以為我軍若要進取,穩妥起見,應先斷蜀軍糧道,使其無糧,其次,攻而破之。蜀軍糧道原先有二,即陳倉渭水道與褒斜道。陳倉渭水道引隴右之糧東出,屯於千渭之會;褒斜道出漢中之糧,屯於五丈原。”
“今糧倉何在?臣不敢妄言篤定,讓臣猜測的話,以為五丈原應還有諸葛亮大軍所積之糧。畢竟此乃十萬大軍之糧,非一、二萬人之糧。這也是為何,諸葛亮遣驍將魏延屯住五丈原,是乃為保此地糧倉也。”
司馬懿猜測得八九不離十,自從陳倉被攻克之後,目前大漢的糧草基本都是轉到陳倉渭水道運輸,囤積於陳倉。攻克眉縣之後,諸葛亮將五丈原部分軍糧搬運到眉縣,移軍到雍城之時,又帶走五丈原部分糧草。
如今的漢軍軍糧多地存儲,如同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一樣,符合諸葛亮的謹慎的性格。畢竟任何一個糧倉被破,漢軍都不會陷入缺糧的狀態。
曹叡微微蹙眉,問道:“依大將軍之意,可是過渭水攻魏延所部,引諸葛亮來援?”
司馬懿指著輿圖上的眉縣、五丈原之地,將心中思慮已久的計劃全盤托出,說道:“正是,我軍可兵分二路,渭北、渭南同時進軍而攻。臣願率精銳至渭南,攻蜀軍五丈原營地;而陛下可率羊兵大部,進取眉縣,令黃權不敢過河而援。”
衛臻面露憂慮,說道:“陛下若屯軍於渭北,諸葛亮與黃權夾擊而攻,大將軍應如何為之?”
司馬懿瞥了眼衛臻,解釋說道:“陛下,臣非將陛下置於險地之中。陛下統率八萬大軍攻眉縣,為羊兵;臣從大軍中抽精銳五、六萬人圍攻魏延,為實兵。諸葛亮與黃權若擊陛下,臣渡河擊其尾, 與陛下前後夾擊,攻破蜀軍。”
“若諸葛亮渡河救魏延,陛下則可順利圍困黃權所部,遣士卒渡河助臣即可。屆時臣將借冬寒,破諸葛亮大軍於渭南,與陛下匯合陳倉。不知陛下可有惑乎?”司馬懿說道。
曹叡沉吟少許,問道:“朕若統渭南精銳,可還是如此破賊乎?”
司馬懿捋著胡須,說道:“若陛下統率渭南之軍,臣為羊兵,亦是如此。只不過諸葛亮若渡河救魏延,臣可遣上將繞過眉縣,行至諸葛亮身後,與陛下夾擊諸葛亮。”
小書亭
曹叡撫摸著冰冷的劍柄,沉聲說道:“朕已禦駕親征,又豈能為羊軍乎?朕當統率渭南精銳,攻滅蜀賊,卿於朕之北,護衛朕側翼。”
“諾!”司馬懿應道。
“望諸卿盡心協力,同退蜀軍,以保關中。”曹叡說道。
“臣等自當奮戰,以報陛下。”眾人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