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三國:漢中祖最新章節!
公元224年,農歷甲辰,魏帝曹丕黃初五年,季漢天子劉禪建興二年,吳王孫十萬黃武三年,五月。
諸葛亮平定越嶲郡後,留王平駐守卭都,領漢嘉、越嶲二郡兵事,協助越嶲太守馬謖,安定越嶲郡局勢。
諸葛亮親率萬余大軍五月渡過瀘水(金沙江注①),追擊孟獲叛軍。
沿途諸葛亮陸續收服各部小規模叛軍,同時沿著孟獲大軍進軍路線行進。
平定最大規模的高定叛亂之後,代表著南中基本平定。但對於諸葛亮而言,遠遠的還沒結束,打完之後,如何治理南中,才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作為叛亂繼任者的孟獲,便是諸葛亮計劃中的重要棋子,欲將其收服。
孟獲,其父漢人,其母彝族人,建寧孟氏。孟獲此人,飽讀詩書,不善軍略,精通漢、蠻言語,漢蠻發生矛盾時,經常為雙方公正處置,是故夷、漢被其所服。
因此諸葛亮基於其被夷、漢所服的威望,而欲收復其心。
諸葛亮率領一萬五千名漢軍與孟獲大軍八千大軍對峙於石門一帶,何為石門?其山如兩壁直立,高聳入雲,恍如石門。
孟獲心知自己不善軍略,故堅守險要不出,試圖希望讓諸葛亮因糧草不濟而退兵。
果然如孟獲所想,諸葛亮進軍至石門時,便暗中喟歎一聲,其險堪比陽平關
明面上命士卒嘗試進攻孟獲營寨,又暗中命鄧艾尋找穿插身後小道,但兩者皆是徒勞無功。
一連數日毫無進展,而且因為路途遙遠糧草運輸緩慢,軍中糧草漸漸不濟。
在諸葛亮暗中著急之際,卻得雙喜臨門。
其一、鄧艾發現似乎可以通過邗山直達孟獲所部身後。
其二、李恢派遣的濟火部首領安甸率領部民前來相助,而且攜帶大量的軍需糧草。
當諸葛亮聽聞時,笑著迎接濟火部首領安甸。
安甸恭敬拱手問道:“濟火安甸見過丞相。
”
“安昆主,不必多禮。中路李都督戰況如何?”諸葛亮輕搖羽扇,驅趕熱氣,輕聲問道。
“都督中路戰況順利,……已經兵發盤江,呼應永昌郡。故遣在下,前來相助丞相剿滅孟獲。”安甸操著南中口音的漢語答道。
諸葛亮感慨說道:“南中平定德昂居功甚偉。安昆主心懷大漢,亮回成都,稟告陛下,賜封安昆主。”
安甸聽聞面露喜色,拱手答道:“甸盡微薄之力,愧不敢當。”
又遲疑半晌問道:“丞相可是被石門阻卻?在下知一條荒廢小路,可通孟獲身後,可截斷其糧草。”
“嗯!亮正為此憂慮,昆主請說。”諸葛亮佯裝不知,問道。
安甸見諸葛亮如此信任自己,心中大喜,拱手沉聲說道:“丞相,邗山有小道,可通石門之後,但如今皆已荒廢,期間數十裡地更是了無人煙。甸記事之年,曾隨我父翻越邗山小道,崎嶇難行。丞相若不棄,甸願為先鋒,開辟邗山小道。”
諸葛亮望著安甸黝黑的臉龐,頓時說不出話,片刻之後,才感慨說道:“昆主,相助之情,亮何以為報。”
安甸憨笑道:“丞相,甸受李兄大恩,無以為報,如今正是報恩之時。”
諸葛亮點點頭,歎道:“昆主義士也!君不負大漢,則大漢不負君,今日相助之情,亮不敢相忘。(注②)”
次日清晨,安甸、鄧艾等人率領士卒出發,浩浩蕩蕩向邗山而行,開辟小道。
不過十日後,諸葛亮便得安甸、鄧艾通報言邗山小道可以行軍。
諸葛亮不顧眾人反對,親率中軍,以安甸、鄧艾二人為先鋒,共六千人,翻越邗山小道。
兩日後,諸葛亮大軍出小道直插孟獲叛軍向益州郡撤退的歸路。
當消息傳到孟獲營帳時,孟獲正與其弟孟優對弈。
“報,斥候有急事稟告!”
“讓斥候進來說話。”孟獲望向營帳,微微鎖眉,說道。
斥候大步入內,拱手著急說道:“府君,諸葛亮大軍在我軍身後出現。”
孟獲繼任雍闓之位,自領益州太守。
“什麽?諸葛亮在我軍身後。”孟獲猛地起身,驚呼道。
“噔!”孟優手上的白子跌落地上,目瞪口呆。
斥候低頭說道:“屬下不敢欺騙府君。”
孟獲呆滯許久,他不知諸葛亮明明在石門前於自己對峙,為何恍如天神下凡般出現在自己大軍後方。
“諸葛亮麾下多少兵馬?”孟獲緩了緩,回神問道。
“約有六千人。”斥候稟告道。
“召集眾將議事。”孟獲當機立斷下令。
二刻左右,營中大小將軍集結帳中。
“諸葛亮率領大軍六千人出現在我軍身後,諸位以為如何是好?”孟獲抑製住心中慌亂,緩緩問道。
帳下諸將聽聞,議論紛紛,猶如鬧市一般。
孟獲面露不悅,緊鎖眉頭,呵斥道:“肅靜,誰有想法可出列闡述。 ”
蠻將出列大聲說道:“府君,敵軍不過六千,我等八千可以一戰。拚殺之事,我等南人難道還畏懼漢人?”
孟優面露難色拱手勸道:“府君,夷王高定手下精銳之士,都不是漢軍對手。我等又如何是諸葛亮對手,軍陣之事,豈能因人數而決定。”
帳中蠻將聽聞後,大聲說道:“高定手下精銳,難道我等就不精銳?諸葛亮兩萬大軍,高定不過萬余人,加之漢人詭計多端,自然不敵。”
“如今現在漢軍六千人,我軍八千人。現在與他野戰,如何打不過六千。”蠻將拱手請求出戰。
孟獲不懂軍事隻覺得蠻將言之有理,諸葛亮以多欺少,高定不敵;如今自己兵力多於諸葛亮,怎麽還是不敵。
孟獲頓時胸有成竹,環視眾人,緩緩說道:“諸位肅靜,我意已決,全軍出擊與諸葛亮決一死戰。”
頓了頓,孟獲沉聲說道:“不管怎麽說,決戰兵力,八千對六千,優勢在我!”
①《水經注》:“又東北至犍為朱提縣西為瀘江水……時有瘴氣,三月、四月徑之必死,非此時猶令人悶吐。五月以後,行者差得無害。故諸葛亮表言五月渡瀘,並日而食。”
②明·郭子章《黔記》:“安氏之先濟火者,蜀漢時,佐丞相亮刊山通道,擒孟獲有功,封羅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