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長安北郊。
時入冬季,天空灰蒙蒙的,飄散著小雪。橫貫關中東西的渭水,早已經進入了結冰期。要到春初,渭水的才能重新流動起來。
“禦~”
哈著白氣,劉禪挽著韁繩停在渭水河畔,隔河眺望著長安城。
“替馬裹蹄,從此處過河。”
“諾!”
漢胡摻雜的騎卒紛紛下馬,取出麻布將馬蹄裹起,以為防滑之用。
劉禪牽著汗血馬,踏在堅固的冰面上,朝著長安而去。
從北地三水舊城出發,劉禪沿著涇水一路南下,直抵長安,不過短短幾日,途中夜間於各郡縣休整,次日就趕路。
一路過來,年輕的劉禪都感到吃力,而年歲已高的廖立完全上跟不上大軍行進速度,與其他文臣一同行進到池陽。
眾人剛抵達渭水南畔時,前將軍王平領著數百騎迎了上來。
“臣王平拜見陛下。”王平身著甲胃,行軍禮道。
劉禪扶起王平,替他拍了拍肩上的雪花,笑道:“許久未見子均,英武仍在,甚是不錯。”
王平受寵若驚地說道:“陛下北行,威震夷狄,上授單於,胡眾皆降。臣於關中,無不慕之,隻恨未能追隨陛下身側。”
劉禪哈哈一笑,打趣說道:“子均之語,朕日漸受用啊!”
頓了頓,劉禪問道:“怎未見到上丞相?”
王平替劉禪牽過汗血馬,說道:“啟稟陛下,上丞相昨日前往新豐縣視察東征大軍糧草囤積情況,因天晚遂留宿新豐,若按腳程估算,不過一、二刻時辰便能面見陛下。”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新豐縣,舊名麗邑縣,劉邦與項羽的鴻門宴便設在此處。西漢建國後,劉邦因劉太公思念家鄉豐縣,於是建驪邑縣附近為他新建一個“豐”地,並改名新豐縣,將豐縣居民全部遷到“新豐”居住。
新豐縣位於長安以東,臨近關中大動脈渭河。東近潼關,北接河西,乃是關中東出的橋頭堡。其本身地勢背山帶河,廣袤二百余裡,肥土沃野,蓄積多饒,乃是八百裡秦川膏腴之地。
加上渭水北岸就是大漢重新疏通的鄭白渠,故它上接隴右之糧,北聚鄭白新糧,又自收本地糧草。於是新豐毫不意外成為大漢東出大軍的屯糧基地。這次諸葛亮前去視察,是在查漏補缺。
劉禪披上皮襖,問道:“明歲征討逆魏,可有眉目?”
王平遲疑半響,說道:“近日多次商討,諸將議論紛紛未有確定。有人或言我軍彷淮陰侯渡龍門之舉,直擊安邑。或有人以為龍門渡水流湍急,敵軍若有備,則難進攻。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羊渡龍門,實攻蒲阪渡。”
韓信能為兵仙可非浪得虛名之徒,秦末諸侯亂戰,能讓韓信輕松掃蕩北方,只能說是降維打擊。降維打擊之下,導致北方諸侯好似無能之輩。
韓信聲東擊西,渡過龍門渡就可以說是天才般的想法。當時魏王豹重兵把守河東,韓信陳兵蒲阪造船以為渡河之舉,卻不料韓信以木罌從龍門渡河,進攻河東,繞過魏王豹的重兵。
身為治軍者不可能沒有情報偵察,魏王豹肯定也是在得知龍門渡沒有渡船後,又加上蒲阪渡水流平坦,可為大道。才聚兵蒲津渡,只是他怎麽都沒想到,兵仙韓信還有“木罌渡軍”這一招,令人驚歎不已。
穿過城門,劉禪思量問道:“子均可有所得乎?”
王平微皺眉頭,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河東難克,不如轉攻潼關。我軍向西渡過大河,不取河東,轉而南下,於風陵渡渡過大河,抵達潼關身後,與留守關中大軍前後夾攻潼關。”
“此戰我軍攻克潼關,就可直擊洛陽。曹叡見我軍至此,必然惶恐,將舍棄洛陽,從而遷都鄴城。而我大漢手握潼關,進取弘農,又有風陵渡。日後可從兩麵包夾河東,緩緩蠶食河東,或與魏軍大戰一場。”
王平的想法險中帶穩,穩中帶險。河東有潼關在側翼掩護,只有西面專心抵禦大漢進攻即可。因此王平的想法是先剪除西側的潼關,進逼曹叡遷都洛陽,攻佔弘農郡。
一旦大漢攻佔潼關或弘農,那麽大漢進攻河東的選擇方向變多,曹魏的防守力量也就薄弱了。從而效彷大漢進攻關中一樣,緩緩蠶食河東諸城,在河東與曹魏展開決戰。
這是王平在戰略上穩重的地方,其中的險在於實現這個戰略上的戰術上。
大軍向西渡河蒲津渡,虛晃一槍,不攻河東,而是沿著中條山通道南下,從風陵渡再次渡過黃河,繞到潼關身後,截斷潼關的後路,攻取弘農,進逼洛陽。
而險就險在大漢需要留兵於河東,守住司馬懿緩過神來的進攻,保障大漢的側翼。在東面,打敗或能守住支援的曹魏軍隊。如果有孫權在南側發起進攻,曹魏大軍不一定能夠及時救援。如果幸運的話,潼關直接投降,沒有堅守,大漢可以直接進取洛陽。
如果局勢在魏的話,潼關守將堅守不出,曹魏又援軍進逼,大漢很可能會因為退路的問題,走水路撤回關中,或重新北上從蒲阪渡過河。可以說王平的計策確實不錯,頗是精妙,奇正結合。
劉禪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問道:“上丞相是何意見?”
王平搖了搖頭,說道:“上丞相認為平之策雖妙,但是漢吳有中分天下之盟限制,難以東出。而且即使能逼迫曹叡遷都,但是因河東在側,時而進襲,即便大漢有潼關, 想要攻取河東,所費時日亦是巨大。”
“是故上丞相以為,不如我軍此次直接進取河東。依仗河東之民,取其糧草,北克太原,東取上黨二郡,可進佔三晉之地。曹魏失守河東,糧草需從河北千裡轉運,則我軍有糧道之利,可蠶食並州。屆時潼關食之無味,曹魏自撤其兵,潼關不足為患。”
大漢與東吳有中分天下之盟,函谷關以西屬於大漢,以東屬於東吳。如果實行這個即可,那麽大漢攻佔了弘農,又進逼洛陽,恐有違背中分之盟,不好向盟友孫權交代。
不過中分之盟僅是次要的,諸葛亮主要認為的是王平的方案不過是為了方便攻取河東,以大漢如今的優勢,不如直接進攻河東。一旦攻佔了河東,曹魏也就難以堅守潼關,自然會落入大漢手中。
可以說諸葛亮的想法很明確,東討河東,進佔三晉之地。
“上丞相有如此之言,東討之事應有對策,或許是上丞相一時難定。子均勤練兵馬,整軍備戰即可”劉禪猜測道。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