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洪荒:天啊,這隻鳳凰太苟了》第176章 林陽之道,天道多於人道
卻說老子意欲令其分身李耳出函谷關,化胡為佛,分取西方佛教氣運。

其出當時之大商國都洛邑,只見國都之外,四野一片荒涼。

到處是斷垣頹壁,井欄摧折,阡陌錯斷, 田園荒蕪,枯草瑟瑟。

田野裡不見耕種之馬,而大道上卻戰馬奔馳不息。

目睹此景,李耳不由搖了搖頭,心中暗道大商縱然在封神量劫中獲勝,延續了氣運。

但終究還是迎來了氣數終結之日,這一次,恐怕是要到盡頭了。

李耳一路西行,長路漫漫,用了數月時間,終於將近函谷關。

遠遠望見函谷關,只見其兩側是崇山峻嶺,大河滔滔,從中間穿過,可謂天險。

自大商遷都洛邑之後,函谷關便是天下重鎮,其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 南依秦嶺, 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

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

李耳騎青牛而至, 才到關下,突然之間函谷關門戶大開,從中率眾走出一名商朝大夫,氣宇非凡,遠遠就對自己頂禮參拜。

李耳不由微微驚訝,心中一動,卻已是知曉此人與自己有緣。

卻說這大夫,正是此函谷關的關令,名為尹喜者,其自幼好學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學會了佔星望氣之術。

而就在李耳到來之前,其夜觀天象,見東方紫雲聚集,長達有數萬裡,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

早知是聖人出行,因此沐浴焚香,令人清掃道路,以待聖人。

也就有了如今之舉。

尹喜迎李耳入函谷關中, 請其住下,當晚便來問道。

其問李耳如今大商禮崩樂壞,天下諸侯四起,爭霸奪鼎,目無朝廷,如他這般大夫,該當如何。

李耳告訴他無為而不為,身國同治,即便諸侯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李耳之言,乃是行不言之教,使民自化。

尹喜深明其意,然則還是歎息,卻是知道此法之艱難。

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豈能有此理想之法?無為而不為,能做到此的,恐怕也就只有眼前之聖人了。

而就在這時,突然李耳心中一動,抬眼看去時,只見有一道身影如夢幻般顯化。

在其旁邊,取一蒲團,坐了下來。這人不是林陽,又是何人?

李耳眼皮抖了抖,笑道:“見過道兄。”多寶連忙跟著拜見。

尹喜雖然不識林陽,但見李耳如此,也知林陽肯定也是聖人一般的存在,頓時也連忙大拜。

林陽這只是一化身而已,真身尚在不死火山中煉化法則碎片。

只是夢中證道,見李耳在此高談闊論,忍不住現身而已。

見李耳行禮,林陽也稍稍回了一禮,又對多寶、尹喜點了點頭。

林陽這才開口道:“聞道友在此說道,忍不住現身來與道友一論,不知道友如何?”

“不敢請耳,固所願也!”李耳答道。

林陽於是道:“方才聞道友所言,講無為之道,不言而教,可惜天下之人何等愚蠢,怎麽行此道?”

李耳點了點頭,道:“確是如此,不知道兄有何高論?”

尹喜也不由緊盯林陽。

林陽笑道:“我也不知治天下之法,只是明白眾生弱肉強食之理。”

“天生萬物以養眾生,又置生殺而治之。所謂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亙古之理也。”

李耳點頭,

道:“此亦是無為而不為之理。無為之道,即為天道。”林陽也點頭:“無為之道為天之道,然天道非隻如此。”

“天道貴生。”

“生生不息,方為天道。若無眾生,天地也將失去意義,則天道何存?”

“只是眾生皆有七情六欲,便難免紛爭,紛爭一起,便沒完沒了。”

“於是又衍生了因果、氣運、劫數等等之物。天道以此平衡眾生,莫令天地失衡也。”

“然天道四十九,遁去其一。眾生皆有一線生機。這一線生機,又稱變數。此為天道之所不能顧及也。”

“天道不變,人道多變。此間道理,何其複雜?”

林陽說著,也不禁搖頭。

李耳也是歎息連連。

天道不變,人道多變。連天道都不能治人道,何況聖人?

畢竟其他的不說,就眼前的這個林陽,不就是人道最大的變數嗎?

只是如今坐在身旁,卻讓李耳有些恍忽。

畢竟一向以來,他和林陽都是敵對的。但是現在,林陽和他論道,卻讓他有一種遇到了知己的感覺。

這可真的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萬物眾生,自有平衡,我等也只是聊盡人事而已。”李耳歎道。

當下,兩人相談論道,各抒己見,讓一旁的尹喜大為激動,連忙認真聽講。

只是兩人之道,雖然都為天道,但終有不同的理解。

老子是無為而不為,一切順應天道。

而林陽雖然也領悟了天道,但其中卻也摻雜了部分人道的道理。

認為天道雖然要尊,但眾生本身,行人之道,卻也要力爭那一線生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為眾生者,若只是聽天由命,那不是眾生。

唯有自強奮發,頑強拚搏,努力求生者,方才叫做眾生。

兩者之道,大同小異。而就是這一小塊異處,卻見了區別,見了高下。

李耳感歎自己遠不如林陽也。

林陽與其論道許久,盡興而去。

多寶見其自始至終,對自己不理不問,論道完了便直接離開,心中不由升起了失落之感。

而李耳深思了許久,雖大有所得,卻也不免有些意興索然。

見多寶之狀,李耳倒也知其所想,笑道:“林陽道兄雖然與你老師交好,但你聽其道法也應該知曉,其為天道多於人道。”

“天道四十九,人道隻得其一,人道終不如天道也!”

多寶聞言,似懂非懂,茫然地點了點頭。

李耳也不管他,在函谷關又住了一段時間,期間應尹喜之求,著寫了一書,為《道德經》。

有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

《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尹喜得之,如獲至寶,終日默誦,如饑似渴,並由此入道,修成大法,此後成為老子之傳人,創有道統,為文始派。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