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要當明君之大隋楊廣》第三十六章 楊廣的目的
  王東洋已經不止一次跟手底下的這些太監們訓話了。

  他的目光中,滿是崇拜的望著文思殿——陛下下朝後辦公的地方,口中,訓斥著一大群立在他面前小心翼翼陪著笑臉的太監們:“……都給我聽好了,當今萬歲,實乃絕世之明君,天縱偉才,英明神武,你我身為臣子,能夠為陛下效勞,那是三輩子才可修來的福氣,所以,孩子們,本總領太監希望爾等凡事務必盡心盡力,忠心耿耿,絕不可有二心,如此,可保爾等榮華富貴,若不然,如果讓我查到,有誰膽敢生出懈怠之心,必不輕饒!”

  王東洋訓話。

  底下太監們,個個唯唯諾諾,點頭哈腰。

  說實話。

  這些太監們,怕王東洋更甚過怕陛下,沒辦法,縣官不如現管,陛下他老人家雖然至高無上,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神,是不會輕易責罰他們這些人人,更不會考核他們的工作,扣他們的工資。

  倒是首席太監,可是這些人萬萬也得罪不起的。

  特別是,太監群裡有好幾個於先帝駕崩之時,曾經眼巴巴盼著新皇帝上台後,直接將王東洋掃進先帝的陵墓裡面去與先帝殉葬的那些副職,眼見新皇登基,並沒有罷黜王東洋,反而,與先帝一樣重用他,這些人,心中雖然對王東洋恨得牙根直癢,認為定是他施了什麽妖法,蠱惑了新皇帝外,對王東洋牢不可撼的首座大太監一職,卻也只能望而興歎。

  沒辦法。

  唯有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

  他們。

  當然不敢怨悵陛下。

  縱有千般不是,都一並算在王東洋頭上。

  可是。

  他們卻不敢將絲毫的怨恨,流露出來,唯有私底下,與幾個死黨一起,議論議論罷了。

  那幾個副職之中,也有一兩個憑借皇后與嬪妃之力,不甚買王東洋帳的,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敢輕易得罪王東洋,當然,因為他們背靠大樹,王東洋似乎也拿他們沒辦法,所以,這些太監們,私底下其實也分成了好幾股勢力的。

  其中。

  王東洋這股勢力最大。

  沒辦法,他是首席,太監的總頭頭,又背靠皇權,所以,依附他的人最多。

  剩下第二股大勢力,是依靠皇后的副總管太監李嚴,李嚴因為祖上與蕭皇后娘家有些連帶親戚,所以自進楊廣登基宮後,李嚴就死死抱住了蕭皇后的大腿不放了,蕭皇后也沒有因為他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太監而棄之不用,大概,也是因為她有幾分顧念親戚顏面的意思,俗話說得好,皇帝也有三門窮親戚,也許蕭皇后想照顧一下李嚴也不一定,對於蕭皇后的照顧,李嚴自然感激涕零,他信誓旦旦向蕭皇后保證,一定永秉忠心,效忠娘娘,這,是太監中的第二股大勢力。

  第三股勢力,卻是一個名為錢通的副總管太監,因他是先帝時期,就已主管多年內務府的老太監了,資歷,甚至比首席大太監王東洋與副總管太監趙嚴還要老得多,加上,手握實權,所以,攀附者也不少,只因錢通年紀已老,他倒也看開了,凡事雖自有主見,卻不與王東洋和李嚴相爭,所以,王東洋與李嚴都很尊重他,這,算是太監中的第三大勢力。

  至於剩下的一些,無非是嬪妃們宮中的管事太監,雖有嬪妃依仗,可是,凡事還需多看王東洋等人臉色行事。

  總心。

  一句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太監也是人。

  自然也有小江湖,小圈子。

  這些。

  楊廣早已洞若觀火。

  不過。

  暫時之間,他卻不會對這些太監們做出什麽改革,楊廣認為,他需要這些太監們相互製衡,從而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有競爭,才能產生危機感,從而促進更優良的服務。

  前朝后宮,天下之事,概莫除外。

  就說前朝。

  其實。

  楊廣通過這數月的了解,也早已摸清了那些盤根錯節的各方勢力。

  其中,也如后宮太監們一樣,九州之內,這大隋朝雖然名義上盡歸王土,其實,也盤踞著幾大勢力。

  第一股勢力,自然是,關隴勳貴,也就是以“八柱國”為核心的那些軍事將領集團,楊廣知道,隋唐兩朝皇族盡出自於此,這個集團,出人才呀,所以,楊廣準備,著手將這一股門閥黑掉,拔除掉大隋的後來者。

  第二股,當推琅琊貴族,那是一些以“五姓七家”為主的世家大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其中,如王獻之、王羲之等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皆出於此,那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著名詩句,也是據此而來。這股勢力,也在楊廣打擊,消滅的范圍。

  第三股,是江南吳郡一帶,以顧、陸、朱、張四大家族為核心的長江流域的傳統士族集團,這一股,在魏晉時候可是大大出了風頭了,雖然在先帝楊堅整頓下,勢頭漸頹,可是,為防死灰複爍,對之,楊廣也早有想法。

  第四股,則是代北士族,主要是南北朝開始興盛的一些世家:河南竇氏、宇文氏、獨孤氏、長孫氏等等,其中,獨孤氏還是楊廣的姥姥家,不過,那也不行,楊廣認為,如果威脅到了皇權,一樣乾掉。

  當然。

  非必要時,楊廣並不一定采取暴力手段,對待這些人。

  他急於推行科舉,也正是想從制度上來改變目前大隋朝的人材結構,將那些勢力頗大的世家,漸漸削弱,可能,一兩年內,效果不明顯,但是,楊廣自信,十年之後,必然會大有改觀。

  另外。

  就在這次科舉殿試時,楊廣會將自己所研究的那個保皇教,順勢推廣出去,至於這一招,倒底是高明,還是昏招,自有實踐去檢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是嗎?

  楊廣認為,到時候,他將所有的大隋朝文武官員,都發展成保皇教的教眾,全部聚攏到自己皇權的這杆大旗下面來,相信,對打擊那些威脅皇權的門閥,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分化。

  瓦解。

  重組。

  兼並。

  都在楊廣的構想范籌之內。

  他的目的,就是要增強大隋朝的凝聚力,一盤散沙,是不行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