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稱王》第一百九十七章商談
“求醫者絡繹不絕?百姓治病,沒有那麽積極吧?”長孫無忌見又一個計劃被打斷,不由眉頭一皺,再次問道。

百姓能忍就忍,能撐就撐,一點小病,根本不會去看,這點長孫無忌他還是知道的。

“因為姑複郡不收取治療費用…”

“不收錢!怎麽可能!”杜如晦話沒有說完,長孫無忌就驚呼了起來。

“這有什麽不可能的,求醫者只需要幫助醫學院做一些事情,就可以抵扣醫藥費,醫學院用藥材救治病人,病人幫助官府做事,官府支付醫學院工錢,承擔他們的開支,這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循環。”杜如晦講解道。

李世民有些奇怪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因為今天長孫無忌,表現有失水準。

“陛下,這是一件好事,長安擁有很多醫者,可以按照這種方式,組建醫學院。”房玄齡提議道。

“嗯,這事可以考慮。”李世民輕輕點頭說道。

“陛下,王太守曾經說過,對於窮人可以免費,有錢人則沒有必要。”杜如晦說道。

“區別對待,會不會引起不滿?”李世民遲疑了一下問道。

“不會,有錢人更在意能不能治好自己。”房玄齡笑著說道。

“那到也是啊!”李世民失笑道。

“這事記下來,改天再談論一下如何安排,克明你再說說其他的事情。”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在禦書房之中,有一張書桌,擺放在角落,正有人奮筆疾書,記錄李世民需要的東西。

“姑複郡給臣印象最深,除了醫學院,就是養殖場,他們的養殖場,雖然沒有上林苑那麽大,但是養殖的家禽,卻要多上許多,密密麻麻的家禽,看上去就非常驚人。

每一處養殖場,每天都能收獲上萬的蛋,一部分用來孵化幼崽,一部分則提供給軍隊,官吏,老人和孩子。”杜如晦咂咂嘴回憶著說道,顯然到現在,他想起養殖場,還非常吃驚。

“我們也學著建了養殖場,不過數量增長很慢,死了一些,產蛋不多。”房玄齡眉頭一皺說道,從姑複學了不少東西,只不過差強人意。

“這我到是略知一二,姑複郡的養殖場,注重衛生,每天上下午都有人打掃,喂養也很精細,他們養殖了蚯蚓來作為飼料,而且冬天會給家禽升溫。王太守說這叫…這叫科學養殖。

據說還會對家禽進行挑選,瘦弱的挑出來殺掉,隻養殖體型強壯的,用來孵化的蛋,也是那些產量高的家禽,所產的蛋。

當然!臣也是一知半解,要想知道完整的養殖方式,最好從他們那裡叫人過來指點。”杜如晦講解道。

“好家夥,原來還有這麽多門道,難怪一直比不上。”房玄齡感歎道。

“嗯,寫信給王牧,讓他安排人過來指點。”李世民點點頭說道,他剛才就在計算,一個養殖場,每天產蛋上萬,姑複至少有五個養殖場,一天五萬枚蛋,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萬,別說有多種,就這數量,已經讓他心裡火熱。

李世民心裡想的是,姑複能建立五個,那麽整個大唐能建立多少呢?別說多了,就按照五十個計算,一個月就有一千五百萬枚蛋。

算著算著,他腦子就已經被熱血衝得昏昏沉沉的,掩飾不住迫切的心情,所以他補充了一句:“盡快!”

杜如晦理解的點點頭,他第一次見到的時候,同樣非常震驚,百姓從棚子裡,抬出一框框拳頭大的鵝蛋,堆得滿滿當當的一屋子。

因為蛋不好運輸,除了一部分本地吃,剩下的則會加入軍糧之中,把大量蛋混進麵粉裡面,

製作成餅子,面條。杜如晦有時候都在羨慕,姑複郡的人生活太好了,雖然不可能天天吃肉,但是比起大部分人,都要好得多。

“還有其它的嗎?”李世民壓製住心情再次問道。

“精耕細作方面,他們做得更好,高大的水車,幾乎在姑複每一個村莊都能見到,把水不斷的抽到田裡,帶動著磨坊。

姑複五座城池,道路已經快要全部連通了,全是寬敞的水泥路面。”杜如晦回憶著說道,最後歉意的對李世民一笑:“臣在姑複時間不長,只看到了這些。”

“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整個大唐,都像愛卿嘴裡的姑複郡,朕就高興了。”李世民感歎道。

“還有水運,姑複到長安,這幾次全走的水路,不但快捷,運輸量也非常大。如果是以前,恐怕一年半載,都難以得到那邊的消息,現在每一季都有人員往來。”房玄齡提醒道。

“水運確實重要,南糧北調可以減少消耗,傳旨匠作監,建造船隻。”李世民點點頭說道。

“陛下,匠作監在打造水車,製作水泥,還有煤礦,養殖場,恐怕沒有多余的人手。”房玄齡提醒道。

李世民被房玄齡的話,說得一愣,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居然會缺少匠人,他覺得好像沒有弄大的工程。

仔細的估算了一下,這才發現房玄齡說的是事實,不由揉揉額頭問道:“可有辦法,抽調人員?”

“抽調是沒有問題,只不過這速度快不起來。”房玄齡回答道。

“慢一點就慢一點吧。”李世民無奈的說道。

他知道因為香料的問題,接下來匠作監之外的船工,肯定會一掃而空,全部匯聚到江南一帶,只是依靠匠作監的匠人,肯定很慢,主要是水車也很重要,停不下來。

君臣商議了好一陣,又談起了今年的規劃,直到過午,這才散去。

“老狐狸今天有失水準啊!”離開皇宮,杜如晦淡淡的笑著說道。

“嘿嘿!關心則亂,他想得太多了。”房玄齡忍不住笑了一聲。

“他所在意的,別人未必會在意。”杜如晦微微搖搖頭說道。

“克明你是說,他們無心朝堂?”房玄齡問道。

兩人雖然沒有提名字,但是都知道說的是誰。

杜如晦微不可查的點頭說道:“以我看來是的,畢竟在外面自由自在。”

“無心朝堂好啊,沒有那麽多狗屁倒灶的事情。也沒有那麽多算計,不用過得那麽累。”房玄齡語氣之中,帶著一絲羨慕。

“沒辦法,在其位謀其事,你我深陷其中,有進無退。如果不是有一大家子,還不如死了清淨。”杜如晦感歎道。

大家族牽一發而動全身,杜家都指望著他,自然不好退下來,更何況還有子女。

“誰家不是呢。”房玄齡苦笑一下說道。

房家雖然沒有杜家那麽大,不過親戚朋友也不少,如今雖然沒有鄉黨一說,不過人總是更信任老鄉,也想著有人幫襯,所以不知不覺,就匯聚了不少人,都指望著房玄齡吃飯。

“這次你們杜家有何行動?”房玄齡問道。

“自然是出海探尋。”杜如晦也沒有隱瞞,開口說道。

“房家出一些人,就跟著你們。”房玄齡並不覺得意外,微微一點頭說道。

杜如晦一口答應道:“好,王兄弟答應給我挑選兩個大島,到時候你們房家,自己選一個,是好是壞,就看天意。”

“呵呵,這個不錯,全憑運氣。”房玄齡笑著說道。

“想不到大唐之外,還有那麽廣闊的天地,真是大開眼界啊。”杜如晦感歎道。

兩人早已經交流過,所以房玄齡明白杜如晦說的是什麽,他笑著問道:“你為何沒有在陛下面前提起?”

“你這是考我啊!”杜如晦沒好氣的看了一眼摯友說道。

房玄齡笑而不答,顯然是想看看,摯友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陛下雄心勃勃,如果知道外面的天地,定然心裡向往,只不過如今大唐,更需要安穩,不能太折騰了。而且有嶺南和姑複在開拓,已經足夠。”杜如晦說道。

“你說得極是,如今朝堂,以安穩為主。”房玄齡讚同道。

“你發現沒有,這兩年朝堂越發平靜了。”杜如晦問道。

“這不是正常的嗎?天下安穩,朝堂自然要平靜一些。”房玄齡眉頭一動,不解的說道。

“羊毛,煤炭,玉石,大家都顧著向外跑,到處尋找發財的機會,自然就少了許多精力,放在朝堂之上。”杜如晦搖搖頭說道。

房玄齡眉頭微微一皺,思索著說道:“你不說,我還真沒有想到這一點。”

“你說這是刻意引導,還是無心之舉?”杜如晦眼睛微眯著問道。

聽出了好友有些迷惑,房玄齡認真思考了一會,這才說道:“應該是無心之舉,畢竟當初他需要借助蜀中家族的力量,後面是存心引導,也並非是因為朝廷安穩,而是需要人力。他卻不知道無意之中,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說著,房玄齡頓了頓又繼續說道:“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有心讓世家力量向外擴張,畢竟他知道外面天地廣闊,任何一家都沒法獨佔,說實話,他這個人,我看不懂。”

杜如晦忍不住笑了起來,隨後說道:“王兄弟這人,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啥叫人不可貌相,比起程知節,他腦子更好用,還不像那個家夥,混不吝的。”

房玄齡也忍不住笑著點點頭,表示讚同,程咬金有時候會裝瘋賣傻,撒潑胡鬧,讓不知情的人以為他是個渾人,卻不知道,這是他刻意塑造的形象。

但是不得不承認,他這個辦法很好用,我就不和你講道理,能動手就不動嘴,所以你明知道他是裝的,偏偏拿他沒有辦法。

“這次香料事件,恐怕大唐世家,有一半的力量,會投向海外。”房玄齡感歎道。

“是啊!”

見杜如晦笑得有點古怪,房玄齡好奇的問道:“你這是有事情沒有說出來,莫非其中有何隱情?”

“隱情到談不上,只不過有些人恐怕會吃一些苦頭,折損一些實力。”杜如晦嘴角一翹,帶著笑意說道。

《大明第一臣》

房玄齡眉頭一挑,猜測道:“都被利益衝昏了頭腦,想必海外並沒有那麽簡單,不然的話,也等不到現在才發現。”

“厲害,這都被你猜到了,大海之上,風高浪急,一不小心,就是船毀人亡,江南的人雖然熟知水性,不過近海與南洋,並不一樣。還有那些土族,也並不是那麽好相與的,沒頭沒腦的衝過去,不吃虧才怪。”杜如晦一副等著看好戲的樣子說道。

“原來是這樣。”

“姑複為了開拓海外, 做了詳細的規劃,多大的島嶼,去多少人員,跟隨著除了護衛,還有醫官,工匠;甚至包括食物,飲水,都有強製規定,比起行軍,還要嚴格。”杜如晦講解道。

“謀定而後動,難怪短短數年,能夠拓土千裡,征服數十個部落,小國。”房玄齡讚歎道。

“這也是我像王兄弟學到的,在姑複郡,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計劃,每一個村莊,都要有書面的計劃,這一年需要做什麽,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做得好有獎勵,做不好就有懲罰;縣令則要對未來三年,或者五年,做出規劃,第二年根據進度做出調整,可以說姑複郡即便三五年沒有郡守下令,都不會生出亂子。”杜如晦佩服的說道。

“三年計劃,五年計劃,這完全可以拿到朝堂上來用啊。”房玄齡嘴裡喃喃自語的念叨著。

“沒錯,我也是這樣想的,只不過想寫好奏折,再呈與陛下。三省六部,完全可以針對自身,先定下計劃,然後按照計劃去做,而不是等事情發生,才去解決。”杜如晦點點頭說道。

“嗯。”房玄齡應了一聲,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在思考,這是否可行,又該如何操作,其中的利弊要考慮清楚。

無過便是功,這一點是官場的共識,只要治下沒有出亂子,沒有案件,就是最好的消息;包括無為而治,這也是很多官員的心思,要他們主動找事情來做,這會引起很大的動靜。

如今的官員,九成來至於世家,讓他們吟詩作畫,書寫文章,講講道理,所有人都會,真要說務實,完全是抓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