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道不可逆》第一十七章:太極拳譜
  風起一邊啃著包子,一邊看著古玩攤上的東西。物件的新老,風起能通過天眼看的出來。

  不是天眼能辨別古玩,而是真正老物件的上面,有一層讓風起也說不明白的氣。

  這種氣不是天地間的靈氣,或許和廟宇裡面的信仰力有些像。這種氣越濃,物件的年份也就越老。

  風起的鑒別方法是取巧,別人想學也學不來。

  路邊一個書攤引起的風起的注意,書攤上的書都是舊書,還有許多線裝本的。

  風起一眼掃過,“嗯?這本書“氣”的濃鬱程度這麽高?居然達到了明代早期!”

  他隨手拿起這本書仔細打量起來。

  《太極拳譜》四個手寫大字首先映入眼簾。這個手抄本還算是保存完好,有封皮也有封底,再看書頁也沒有缺少的樣子。

  風起有些感歎:“這本手抄的書,是怎麽歷經六七百年的時間保存到現在的,有點不可思議。”

  風起翻看書中的內容,說來也奇怪,隨著他一頁一頁的翻書,那頁面上的動作仿佛也似活過來一樣。

  畫面上那小人所做出的各種動作和姿勢,仿佛是在現場教學一樣。

  以風起現在大腦過目不忘的本領,這些會動的畫面立馬就記在了他的頭腦中。翻到最後一頁,一整套太極拳法他隨時可以演練。

  上午風起在省圖所翻看的各種拳法都沒有這種效果。

  “看來這手抄本的拳法,抄書之人是有功夫在身的,通過筆墨把拳法的精髓和氣韻展現了出來,不是印刷體能比的,也不怪李曉晨說“法不輕傳”。風起琢磨著。

  在封底扉頁上,風起看到一篇蠅頭小楷的豎版文字,這篇文字的結尾處“君寶”二個小字讓他整個人一下子就蒙圈了。

  這本《太極拳譜》的抄寫者居然是……張三豐!

  風起心跳急劇加速,目瞪口呆,足有半分鍾處於思維停止狀態……

  “這……這不是抄本,這是原本啊……”

  “老板,這本書多少錢?”風起不動聲色向攤主問道

  攤主是一個30來歲的瘦小男人,目光遊離間閃著一絲精明和狡儈。

  “哦,兄弟真是好眼光,這可是清代流傳下來的珍品古籍,一看您就是的識貨的,三千你拿走。”攤主有些高興的說道。

  市場本來就冷清,好不容易來個看貨詢價的,那肯定是高興的。

  “看起來有點年份,五百吧!”風起回道。

  古玩行就是這樣,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一旦你還了價,一般是不能反悔的,這也是行裡的規矩。

  其實就是攤主要三萬,甚至三十萬,風起也會買,這叫什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也不是風起非得還價,這仨瓜倆棗的他還不放在心上。

  只是他知道古玩行的規矩,攤主叫三千,你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反倒會讓賣家覺得賣虧了,或者就不賣了,然後再找明白的人給鑒定,那就麻煩了。

  “兄弟你這大刀是關二爺的嗎?”攤主笑嘻嘻地說道:“這市場你也看到了,沒幾個人,可以便宜賣你,最少一千。就當兄弟給我開個張吧!”。

  “行吧,成交,我掃你吧,V信轉給你。”風起假裝想了想說道。

  “好勒,謝您惠顧!”攤主高興地說道。

  他是前些天下鄉鏟地皮花一百塊買的。所謂“鏟地皮”是古玩行的“專業術語”,指的是活躍在最底層的文物販子。

  以風起天眼的辨別能力,這本古籍成書於明早期是絕對錯不了的。

  這麽珍貴的東西是怎麽流傳到一個小攤上去的,這絕對是明珠蒙塵啊!

  張三豐是太極拳法的創始者。太極拳在中國武術的發展過程中,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

  張三豐,本名張君寶,在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與《倚天屠龍記》裡說他為人天賦異稟、正氣凜然,寬和從容,頗有仙風道骨之姿,是當世無出其右的武學奇才。

  百歲之時自創太極拳法,將武當派發揚光大,威名遠揚,江湖豪傑、黑白兩道無不拜服。

  當然,這只是小說中的描寫,而大多數人也是從小說裡知道張三豐的。

  風起平時博覽群書,是知道史書上如何記載張三豐真人的。

  張真人貫穿宋、元、明三個朝代,這個時期,統治者皆信奉道教,張真人在當時就被人們視為神仙。

  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人專門在全國各地的道觀尋找他。

  到了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更是數度下詔,欲見張三豐,甚至親自去求見,也未能如願。

  張三豐深知,皇帝若太過追求道術,對天下百姓會釀成禍事,故避而不見。

  張三豐自幼便極其聰明,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據說是經火龍真人傳授,得成大道後,在武當山創立了三豐派。

  張三豐在文治上提倡三教合一,他認為儒釋道各有各的妙處,何必總惹口舌是非。

  在武功上開創了太極功夫,他注重內功修煉,提倡練功時,要凝神調息,方可達到目的。

  張三豐在史書上的活動時間,主要是在明朝時期。他卒於何時,也一直無法考證。

  不過從記載來看,張三豐的活動時期達到了上百年,這也是非常罕見的,在壽命普遍短的古代,他是少有的超長壽者。

  風起離開古玩市場,邊走邊看向扉頁上的蠅頭小楷。這些年風起研究玄學,更是通曉大小篆,金文,甚至是甲骨文字都認識不少。

  風起看著《太極拳譜》中的蠅頭小楷,心中恍然。原來這篇小楷是張真人自己對創立太極拳過程的記述。

  “洪武初年,余雲遊至武當,卜地結廬,面壁靜修,以求靜功,方三年有成。後夜靜而晨動,以圖靜動相合,屢不得。時見蛇纏鵲躍,明悟理想義。曰以柔克剛,名太極拳法。憑太極陰陽為體,用五行八卦,經取河圖與洛書、緯取八卦與九宮,合太極拳十三式。君寶。”

  短短幾行字,卻是把太極拳的創立過程說的非常明白。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三豐真人在洪武初年來到了武當山,用了三年時間修煉成了內功,即文中所說的“靜功”。

  然後他晚上修煉內功,白日修武技,他想把內功和外功結合起來,屢次失敗。

  後有一日看見蛇和鵲纏繞間相鬥,受到啟發,明白了該怎樣去實現了自己想法---那就是老子說的以柔克剛。

  三豐真人將陰陽和五行八卦糅合於拳法中,然後命名為太極拳法。太極拳的運行心法是按照經緯(縱橫)來形成完整的一個閉環的,經取用的是……

  風起也玩古玩,知道有時候是寶貝找人的。他心中激動:“這寶貝今天是遇到他這個正主了麽?”

  站在自家的大院中,風起閉上了眼睛。

  《太極拳譜》裡所有畫面上小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清晰地反映在他的頭腦裡。一整套下來,極其連貫,毫無瑕疵。

  這得益於風起的大腦被開眼開發,讓他記憶能力,領悟能力成倍增長。

  風起跨步伸手,擺出了第一個姿勢,在反覆熟悉這一起手勢中,他覺得很爽,運起天眼,風起看到,這個動作牽引著天地間的稀薄靈氣,在朝他身體鑽入。

  如果風起可以內視的話,就會發現,星光點點的靈氣不斷地沉積在了他的皮膚上,肌肉裡。

  《太極拳譜》中“八法五步”是最核心的內容。

  八法指的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八種“勁兒”,是按方向和距離進行區分的。

  “五部”指的是“手法、眼法、身法、腿法和步法”五個部分。

  說白了就是與敵對戰時,你的“手、眼、身、腿、步”如何因地製宜地運用八種勁法。

  與公園裡那些打太極拳的人不一樣的是,風起所修煉的太極拳法是張真人親手所書寫, 在書寫時一縷真氣透過筆墨,完全展示出了拳法的精髓。

  一呼一吸間,張真人的導引術和吐納術,隨著風起起手式便自動地開始流轉起來。

  風起完全沉浸其中。

  只見他兩腳開立、兩臂前舉、屈膝按掌,一個起手式後,緊接著野馬分鬃式,抱球收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

  然後第三式白鶴亮翅,轉身抱球、跟步後坐、虛步分手;

  再然後第四式手揮琵琶:跟步收手、後坐挑掌、虛步合臂;

  ……

  一整套拳法十三式,有上百個動作,風起沒有任何遲滯,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彈性在此刻都一一展現了出來。

  這是天眼反哺,改造了他身體的原因。不然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原本他是做不出來的。

  “看來天眼對我的改造是全方位的,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超強的領悟能力,身體的爆發力……”風起暗暗揣摩著,“有了這些能力,我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走的更遠。”

  一套動作下來,風起精神奕奕。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僅僅練了一遍,風起的太極拳法就已是有模有樣。

  可以說是一遍入門。這要是讓李曉晨知道了,不知道會驚訝到什麽程度。

  閉著眼睛的風起,感覺《太極拳譜》上的那些動作,就像播放機似的一幀一幀而過,在腦海中不斷播放。

  每一次播放,他都和剛才自己打的那一遍相比較,風起就感覺他又多明白了幾分。

  風起進入了一種頓悟的狀態,玄之又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