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萬仙劍宗》第10章 大相國寺
  一行人順利的進了城,汴京外城已經可以說是十分繁華了,但是這內城更是要遠勝之。正值下朝,各位官員的馬車在道路上排成了隊。要知道這可是大宋的政治中心,長長的馬車隊伍裡都是能影響整個大宋命運的大人物。

  “香車已盡花間市,紅袖歌殘水上樓。”

  來了汴京就不得不提一下,汴河的風景了。

  在《東京夢華錄》裡是這樣形容的:“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乾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秀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

  汴京繁華,可見一斑。

  過了州橋,趙凌雲覺得自己真的走進了《清明上河圖》裡,街邊店鋪鱗次櫛比,米行、肉行、布行、邸店、酒樓、藥鋪,當然也少不了豐富宋朝人民精神生活的瓦子、妓院等等。禦街上,行人如織,書生、小販、官宦,還有行走江湖的賣藝人。

  盛世景象,烈火烹油。

  趙凌雲心裡歎息了一句:“百年之後,金人鐵騎長驅中原、直搗汴京,生靈塗炭,野狗食人,這輦轂繁華、壯麗輝煌的汴京頃刻間煙消灰滅,可歎可惜啊。”

  不過,百年之後,自己也不過是一坡黃土,管不了這麽許多。

  遠遠的能看到,氣勢恢宏的皇城城牆了。

  趙凌雲也不得不和小玲兒告別:

  “小玲兒,我要到大相國寺去送信了,要是有什麽事直接去大相國寺找我。”

  小玲兒有些不舍,說道:

  “趙家哥哥,這大相國寺和我家也不過四五裡的距離。你忙完了正事,一定要去我家一趟,我和哥哥還要好好謝謝你的救命之恩呢。”

  趙凌雲笑道:“小玲兒,你要是找我上門喝杯茶說說話,那我必定欣然前往。但是你要是再提什麽‘救命之恩’,那我可就不敢上門了。我可不想讓人看做是一個挾恩圖報的小人。”

  小玲兒一聽,有些著急的說道:“我看誰敢說這種屁話,趙家哥哥隻管來,但凡有人敢嚼舌根,我必不善罷甘休。再說,我丁家也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家。”

  趙凌雲心道:“看來小玲兒還不知道,你老爹還真是個忘恩負義的。”

  當下點點頭,說道:“那等我完成師傅交代的任務,就去丁府討杯茶喝。”

  小玲兒聽到趙凌雲答應上門做客,也笑了起來:“那我就掃榻以待了,趙家哥哥,可一定要來啊。”

  趙凌雲抱拳道:“那賢弟保重了,告辭。”

  小玲兒也學著趙凌雲抱拳道:“兄弟,保重,告辭。”

  兩人就此分開,趙凌雲牽著黑龍走在了南門大街上,不一會,就來到了大相國寺門前。

  大相國寺位於汴京內城的中心,始建於南北朝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佔地達500余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

  站在大相國寺門口,趙凌雲心下感歎:“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好家夥,這裡是哪,汴京,這麽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多少當官的大佬,歐陽修、蘇軾蘇轍這種大文豪都只能租房子。而大相國寺,就佔了500多畝,

什麽概念,就是一個寺廟抵得上十個小區。  看著大相國寺雄偉的大門,趙凌雲羨慕的想到:“不知道大相國寺還收人不,不過自己沒有本科學歷啊。”

  當然,人家的服務也是很到位的,不等趙凌雲開口,就有知客僧上前來詢問。

  趙凌雲客氣的說明了來意,知客僧叫來一個小沙彌,跑著去後院傳話,自己則招待著趙凌雲到耳房喝茶。

  就在趙凌雲和知客僧說了一會話後,小沙彌就過來請趙凌雲去會客廳見智光大師。

  大相國寺的法號按“智慧清靜,道德圓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所以智光大師在大相國寺輩分很高,現在位居金剛禪院的後堂,就是帶領弟子讀經,講經的老師。大相國寺的主持慧衍,就是智光大師的弟子。

  來到了金剛禪院的會客廳,小沙彌就站在門外,而趙凌雲打開門,就見到一個須眉皆白的老和尚。

  不待趙凌雲開口,老和尚就先說話了。

  “小友就是‘黑面無常’劉立山的弟子嗎?果然英雄出少年,萬仙劍宗不愧是中原名門。”

  這下就把趙凌雲給弄的不好意思了,這老和尚上來二話不說就給自己戴高帽,要知道萬仙劍宗雖然在江湖上勉強算上一流門派。

  但是大相國寺也不差啊,確切的說,大相國寺有些超然物外的意思。不僅在江湖上威望厚重,和皇家的關系也十分不錯,甚至官家也經常來大相國寺上香。 說句不太合適的話,這大相國寺就是黑白通吃的龐然大物。沒道理對自己一個剛出江湖的毛頭小子這麽客氣,甚至客氣到有些不太尋常。

  當然,也難怪趙凌雲費解,這裡面還牽扯到,萬仙劍宗上一代宗主,“南鬥劍仙”梁楚生。

  這位梁楚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典范,四十多歲繼任萬仙劍宗的宗主,快五十了才在劍斬河間五虎一戰成名。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和少林、武當、青城各大門派試劍,共計五十余場,未嘗一敗。當然,要是只有這些也沒有什麽,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遼威虜軍之戰爆發,梁楚生雨夜趕赴宋遼前線,想要刺殺遼國主帥耶律隆慶。可惜的是遼國軍營太大沒有找到帥帳,出於泄憤,梁楚生斬殺契丹將士百余人,取其右耳,留書而返。耶律隆慶也被這次刺殺嚇破了膽,宋軍受到鼓舞,士氣大盛,奮勇殺敵,最終遼國大敗。

  要說這場戰爭是梁楚生一人扭轉戰局,那就有些對不起李繼宣,魏能,田敏,秦翰,楊延昭,這些優秀將領了。但是江湖上,卻留下了“南鬥劍仙”梁楚生的赫赫威名。甚至當朝官家也聽說過梁楚生名字,想要給他封官,結果梁楚生卻婉拒了。

  說起來,這大宋也夠奇怪,高層文官賣國賣的毫不猶豫。但是底層的江湖武夫,卻恥於求和,勇於國戰,真是咄咄怪事。

  可惜的是,後來梁楚生就再也沒有在江湖露過面了,有傳言說他就在萬仙山裡歸隱。所以,智光大師就算不看萬仙劍宗的招牌,也要給“南鬥劍仙”幾分薄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