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當片警那些年》第3卷 第3章 此路不通
  其實我跟小胖兩個毛孩子出現在凶案現場,本身就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只不過,除了新來的蔣叔叔,其他人都心照不宣。原來黃叔已提前跟眾人打好招呼,在我們不打攪查案的情況下,請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了黃叔的請托,大夥就當沒看見我倆,甚至還有兩位叔叔幫我們拖住了二舅,趁著吃飯的間隙,左一言右一句同他攀談起來。二舅不疑有他,有一答一,以為自己是在配合查案,提供線索。

  我尋著機會,溜達著靠近了那口廢棄的機井。機井周圍的泥地,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的腳印,有負責偵查的叔叔留下的,也有早上趕來的村民的,更多的是昨天晚上,醉酒摔倒的陶三春的痕跡。根據小胖告訴我的信息,屍體的腳都快爛沒了,再加上天氣情況和地理位置等諸多原因綜合分析,我估計,能夠找到凶手足印的可能性不大。

  屍體不在井中,想必黃叔他們已經對枯井周圍取證完畢,否則,蔣叔不會下井撈屍。

  我小心地靠近井邊,仔細觀察相關痕跡。井口口徑約為70厘米左右,為了防止人畜掉進去,一般不會超過這個尺寸。當年井打了沒幾米,因為資金問題停工,所以並沒有打多深。我探頭舉著馬燈往井裡照了一回,目測井深大致不會超過6米。

  井壁部分是乾涸的泥土和礫石,並沒有鋪設井管,井底部分看不太清楚,不過從蔣叔糊的那一身泥,可以推斷出,井底多半是濕軟的淤泥,因為風刮起的揚塵,帶入井內,混合積雨以及原本的泥漿而形成。

  看完現場,假設蔣叔口中的柴刀就是凶器,我在腦海中大致勾勒出這麽一副畫面。

  凶手將死者約到這裡,用柴刀將死者砍死,又懼怕屍體被發現後,從衣物認出死者的身份,遂將其衣物脫得一乾二淨,倒著將屍體拋屍入井,並將凶器扔入井內。至於是不是砍殺至死,依賴於屍檢之後,法醫給出的結論。

  這一系列的行為,大致可以推斷出凶手具有一定的反偵察意識。

  很可能,即便是我們從井中將柴刀撈出來,也無法在上面提取到指紋。同理可以推出死者的衣物,大概率被凶手帶走並銷毀。不過,倒是給我提供了一些思路。

  我在腦中,寫下第一條線索:1、凶器——柴刀(疑似),可嘗試提取指紋,可嘗試追溯來源。

  接下來,再回到拋屍地點這個問題上。小胖上午告訴我,此地極其隱蔽,村裡能想起有這麽個地方的人不多,但是七八年前,打井的動靜必定不小,保不準有記憶力好的。從這個點上來分析凶手,范圍實在是太大。打井的施工隊、架井架的工人、這塊苞米地的承包戶、村裡面的人、甚至是從此地路過,不小心發現了這口枯井、等等等等,都有可能。

  我在腦子裡,寫下第二條線索:2、凶手——本村人、臨村人,所有打井的知情人,偶爾發現的路人。這條麽,可以暫時先無視。

  只是,撈起來的屍體現在在哪裡呢?

  整理了一番自己的思路,我裝作不經意地又回到人群中。我指著井,衝著正在觀望的小胖打了個手勢,小胖立刻會意,對我眨吧兩下眼,開口問黃叔,“老爸,你們撈上來的屍體呢?怎麽沒看到?”

  小胖真是蕙質蘭心,善解人意!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忍不住偷偷給他比了一個大拇哥。

  黃叔摸摸小胖的圓腦袋,“屍體爛得厲害,我已經讓司機帶著先運回縣裡了。

我請你大伯去市局借調了一名法醫到縣裡,估摸著這會兒,市裡的專家應該到了,只等屍體送到就開始解剖化驗。  死者是名男子,身材高大,身高約為180厘米,頭部朝下,插入井底淤泥中。屍體高度腐爛,沒有穿戴任何衣物,四周也找不到能夠證明他身份信息的線索,只有大蔣找到的那把柴刀,目前看來是我們唯一的線索。”

  黃叔微微一笑,告訴我們關於死者的關鍵信息,身高約180厘米身材高大的男子。

  180?我微微一怔,上午做題的候,剛好刷到一道,用鞋碼算身高的公式,如果a表示腳印長度,b表示身高,單位為厘米,公式類似於 b=7a-3.07,通過b值可以求出a值。接下來,厘米換算成碼,公式:厘米*2-10=碼數,這麽算起來,死者大概穿43碼的鞋,鞋印長度約為26.4厘米。

   1米80的大高個!川人身高多偏矮,這十幾年營養水平是跟上了,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缺乏日照極少有紫外線照射,所以皮膚白皙但身高不夠,若是能長到1米75以上,那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聽了黃叔的話,我在腦中又寫下一條線索:3、死者,身材高大,身高約180厘米,鞋碼43,鞋印長度約為26.4厘米;本地人(概率45%),不是本地人(概率55%)。

  “二舅,咱村裡,有1米80的大高個麽?”我湊到二舅身邊問他。

  “1米80,少的很。我們這裡,1米75都算大高個了,我是沒得什麽印象,不過支書或是村醫那裡應該有體檢記錄。你們倒是可以去問一下。”

  “二舅,這塊苞米地可真大啊!這上下左右都通往哪裡啊?您知道不?”小胖冒出一句話。

  “這塊苞米地靠著三個村子呢。沿北面走個一裡路的樣子就是機耕道,從機耕道往西是咱們村,往西北是馬家溝,往東還有個楊家坪。這裡雖然偏,但是每天在機耕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拖拉機、三輪車啊什麽的還是很多的。”

  聽了二舅的話,果然驗證了我的推測,從拋屍地點來調查凶手,以苞米地為圓心,這范圍至少得包括臨近的三個村子,這麽大的調查范圍,以目前的人力情況來看,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頭我、小胖、二舅三人說著話,那頭吃完飯的刑警隊的叔叔們繼續開始進行取證工作。經過一系列繁瑣細致的取證之後,柴刀終於被撈了出來,我仔細打量了一番,將刀的外形牢牢地記在腦子裡。

  此時月上中天,天色已晚,黃叔問明我們的落處之後,便讓我們先隨二舅回家,他們還要繼續在這裡展開物證搜集工作。我們辭別眾人,跟隨二舅循著來路返回。一面走,我一面在腦子裡理思路。

  這個案子目前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確認死者的身份,可以從本村最近的失蹤人口開始調查。二是從柴刀開始調查,村裡有多少賣柴刀的鋪子,有多少打鐵匠,都可以去查。三,是調查凶手,但是目前掌握的線索太少,很難查。

  無論從那個方面入手,都是一項大工程,屍體也不在此地,若是在,興許我還能用共情術問一問,眼下這種局面,只能耐心等待,等待著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多的線索浮出水面。

  回到家以後,大家各自安置,一宿無話,伴隨著窸窸窣窣的蟲鳴,我睡得很熟,沉沉地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在公雞嘹亮的打鳴聲以及大黃興奮的狗叫聲中,我醒了過來。小胖全然不覺,翻了個身,又繼續呼呼大睡。我起身穿衣走到廊下,卻發現二舅早起了,拿了條板凳座在廊下,正在分竹篾子。

  這是準備編個啥東西的樣子。我來了興致,也搬了個小板凳,看二舅刨竹篾。卻見柴刀在他手上飛舞翻轉,很快地一條條竹條條在他手上變得規規矩矩,長度一樣,寬度一致。

  “我編個籃子,一會帶你們去撈魚!”二舅嘿嘿一笑,我卻盯著二舅手裡的柴刀不放!

  仔細打量,兩把刀還是有所區別,不同的地方在於刀頭與刀柄的接口位置,二舅手上這把,接口更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位置。昨天晚上那把,金屬接口要更長一些,耗的鐵更多, 幾乎包住了手柄三分之一的位置。這可真是一把特別的刀,更費功夫,更耗氣力,我似乎有所發現!

  “二舅,你手上的刀不錯,哪買的啊?”

  “趕場的時候去農具店買的啊!這刀是不錯,挺結實的!耐用”

  二舅手上活不停,繼續削竹篾子。

  明天又是趕場的日子,我決定明天跟小胖一大早就去趕集,今天麽,就先抓魚吧。

  第二天一大早,天都還沒有亮亮,我已經抓了小胖去趕村裡的早市。

  顧不上去買豬肉,我打聽到農具店的位置,帶著小胖找了過去。

  哪知農具店裡的柴刀都跟二舅手裡的那把差不多,接口都沒有那麽長。我們二人隻得繼續在集市上轉。

  如果沒事的話,在村裡趕集其實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有賣雞娃子、鴨娃子的,一個個毛茸茸的擠成一堆,唧唧唧唧地叫著,可愛極了;還有商量著要去哪家抓豬崽的村人們;地面上鋪著一塊一塊的塑料布,上面擺滿了要販賣的山貨野物,運氣好的話,還有打死的野兔山雞,就是野豬什麽的不常見。

  我們找到賣柴刀的鐵匠,鐵匠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我一瞅塑料布,上面擺放的可不正是我們要找的那把刀嘛!

  一番攀談,老鐵匠隻記得這款柴刀打了多少把,賣了多少出去,至於賣給了誰,買刀的人長成個啥樣,他完全不記得了。線索中斷了,案子陷入了僵局,小胖有些垂頭喪氣。

  最後我們在集市上買了兩隻小黃雞仔,他這才又重新振奮了精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