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恭的這次剿匪行動,和上次剿滅聖靈會亂民造反的軍事行動有所不同。 在上次聖靈會亂民造反中,吳世恭雖然最後可以說是獲得了完美的勝利,也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但是,無論當時吳世恭在守縣城的時候,還是後來發動衝鋒救援歸德府城的時候,吳世恭所有的行動,完全是依照著聖靈會亂民的行動和上司的命令,是很被動的做出了反應。可以說是毫無計劃的。
可是這次吳世恭的剿匪,卻是有目的的,主動的軍事行動。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制定自己軍事行動的計劃。
你還不用說,吳世恭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他其實明白,自己在兩世裡,根本就沒有學習過什麽軍事指揮,沒有一點兒軍事指揮知識。因此,他自己就不再別出心裁了,古板地按照專家的話來辦。
那個專家也就是導致吳世恭穿越的那個秦白。那秦白說過:每次軍事行動之前,都要確定好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而且,也只能夠確定一個目的。
那好!吳世恭這次剿匪,也就確定了一個目的。什麽目的呢?就是為了銀子!
拋開吳世恭要保證商路暢通,可以賺取押送鹽貨的銀子不說;也拋開如果剿滅了李鷂子這夥土匪的寨子,多少可以繳獲一些物資不談。現在關鍵的是,吳世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賺錢機會。
吳世恭從雷鷹這裡了解到了這個山區的土匪和山民的數量。從這些數量推算出來,這些人每個月至少需要三百石以上的食鹽供應。
如果吳世恭完全壟斷了這個山區鹽貨供應以後,起碼每個月可以賺取一千兩銀子的收入。對於現在的吳世恭來說,這每個月一千兩銀子的收入,完全可以讓他垂涎欲滴。
並且,這只是在目前,這個山區在聖靈會亂民造反以後,人員比較稀少的情況下。隨著局勢的穩定,在這個山區定居的人數將進一步地增加,吳世恭的鹽貨收入也將會進一步地提高。
但是,要完全壟斷這個山區的鹽貨供應有以下三個難點:
首先是這個山區的鹽貨供應,確實是沒有固定的銷售商,但是這不等於說是,就沒有銷售商往這個山區供應鹽貨。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其實這個山區還是有著鹽貨供應的。那就是在這個山區附近的那些鹽貨銷售商,也包括陸間辰和呂雲煥,他們再通過二道販子,把鹽貨提價賣到了這個山區的土匪和山民手中。
而當吳世恭壟斷了這個山區的鹽貨供應以後,那些山區附近的銷售商,除了直接供貨給吳世恭鹽貨的陸間辰,其他銷售商都將被吳世恭驅逐出去。而他們在金錢的利益之下,肯定不會逆來順受,也會對吳世恭的壟斷行為做出反擊。
到了那個時候,吳世恭就一定要在這個山區中,保持自己有足夠強大的武力,來維持自己的壟斷地位;
其次就是,這個山區是地處汝寧府的,並不在吳世恭的防區之內。所以,吳世恭根本不能夠明目張膽地在這個山區內駐扎軍隊。因此,吳世恭就想用完全控制這個山區的土匪,來達到自己在這個山區內保持武力的目的。
最後就是,因為要完全控制住這個山區的土匪,所以在之前,吳世恭用送給雷鷹一部分物資,來換取雷鷹不和自己敵對的做法,就有些欠缺了。
因為現在的吳世恭,就不是要雷鷹這夥土匪作為自己的同盟軍了,他要雷鷹這夥土匪,完全要成為自己的附庸。
為了加強對雷鷹的控制,就不僅僅要用利益來束縛他了,而且還需要用鮮血讓雷鷹頭腦清醒,讓他知道背叛吳世恭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從以上的一些分析就可以看出來,吳世恭這次去攻打李鷂子的山寨,就是要把李鷂子這夥土匪在這個山區的勢力給連根拔除。根本就沒有第二個選擇。
另外,吳世恭也根本沒有去考慮這個選擇:通過自己的這次軍事行動,只是消弱李鷂子土匪的實力,以便於自己在以後,可以通過李鷂子和雷鷹的內鬥平衡,來控制住這個山區的土匪。
不要說吳世恭對於自己能不能夠玩弄這麽高深的政治手腕,表示出沒有什麽信心。萬一以後玩出什麽火來,到了那個時候,不見得吳世恭明目張膽地開出大軍,到這個山區來進行什麽“維和行動”啦?
那種行動只要一做出來,吳世恭的對頭余子璉肯定會上綱上線,就是最後到彈劾吳世恭造反,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吳世恭畢竟是把自己的軍隊開出了自己的防區了。
既然目的明確了,那吳世恭的軍事行動的開展也就清晰了。吳世恭這次軍事行動,就是要攻佔李鷂子的那個土匪寨子,打垮李鷂子所有的土匪勢力。
並且在攻佔寨子以後,在這個寨子裡駐扎一批兵丁,利用這些兵丁,威懾遙控著雷鷹的勢力,完全壟斷這個山區的鹽貨供應。
吳世恭並不害怕李鷂子的山寨有多麽的堅固。不要說吳世恭這次出兵,帶著自己所有的五門火炮。就是火炮一時三刻攻佔不下這個山寨,吳世恭也將把這個山寨長久的圍困起來,有著自己千戶所堡壘中,這麽多的物資供應,長久的拚消耗,李鷂子的山寨也肯定拚不過自己。到了最後,就是餓,也要把李鷂子寨子裡的人都餓死。
吳世恭也不害怕李鷂子逃跑。在匆忙之間,李鷂子最多帶著寨子裡的一些土匪骨乾逃跑。如果失去了寨子這個根據地,李鷂子也肯定不能夠在這個山區落腳生存了。
而到了那個時候,吳世恭也是同樣的在這個山區裡,消滅了李鷂子的土匪勢力,同樣能夠保證自己鹽貨的壟斷地位。至於李鷂子以後在山區外面興風作浪,反正那也不是在吳世恭的防區裡。吳世恭犯不著去操這份心。
因此,吳世恭的軍隊進入了山區以後,就不緊不慢地行軍著,一點兒也不追求兵貴神速。再加上吳世恭的軍隊,帶著大量的物資和工具,準備著對李鷂子的山寨進行長期的圍困,也確實是走不快。當然,吳世恭他們也是時刻保持著警惕,防止有著什麽埋伏。
而李鷂子作為地頭蛇,在吳世恭的軍隊一進入山區以後,對於吳世恭軍隊的動向和攻打目標也是很快就知道了。
知道了吳世恭的軍隊是來攻打自己的,李鷂子確實也有些緊張。但是,李鷂子也是久經風浪的老土匪頭目了,也並不是第一次遇上官軍剿匪。所以,李鷂子也就立刻集中人手,準備死守自己的山寨。
而李鷂子這次就有些判斷錯誤了。李鷂子把這次吳世恭來攻打自己寨子的軍事行動,當成為以往官軍剿匪的一般軍事行動了。
在明朝以往的官軍剿匪中,如果官軍遇上了防禦堅固的土匪寨子,一般都不會去死命攻打。因為,那官軍攻打的主力,都是那些武官身邊的親兵。如果親兵損失太大的話,這個武官的實力也將會大大地受損的。出於保存實力的做法,那些武官也不會做這種虧本的買賣。
因此,官軍剿匪的過程一般就是:雙方裝模作樣地亂打一氣,接著土匪從寨子中扔出一些金銀和豬羊,作為對官軍的犒勞。官軍也就順水推舟地鳴金收兵了。
而到了第二年,同樣的戲碼再次上演一次。到了最後,有些討厭弄虛作假的官軍,甚至連裝模作樣的亂打程序都免去了。直接收取金銀和豬羊以後就走人,形成了一種制度化的,官軍到土匪這裡來收年貨的行為。
而李鷂子就是認為吳世恭是這麽一種剿匪行動。最多是因為,李鷂子去劫了吳世恭軍隊押送的商隊,掃了吳世恭的面子。吳世恭來報復自己一下而已。
可是李鷂子心中卻這麽認為:自己到底最後也沒有劫到什麽貨物,再加上自己土匪的傷亡也比吳世恭軍隊要大,說到底也是自己吃虧。並不是什麽不死不休的局面。
只要到時候多說一些軟話,再多送一些金銀和豬羊,只要憑借著自己寨子的堅固防禦,到時候也是能夠化解這次的誤會的。
李鷂子確實對自己的寨子的堅固程度是很放心的。畢竟這個寨子也是在李鷂子的多年經營之下。而且,這個寨子的選址,也是和吳世恭的千戶所堡壘有些類似,只能夠在寨子的正面攻打,所以是易守難攻的。
再加上寨子裡的物資儲備也是十分的充足。李鷂子估計著足以支撐三個月的消耗。李鷂子就不相信了:難道吳世恭就成年累月地攻打自己的寨子嗎?他就不回去過年了嗎?
李鷂子是完全不知道,吳世恭不要說是三個月了,就是一年,吳世恭也要把這個寨子給攻打下來。
所以當吳世恭的軍隊終於到達李鷂子的寨子的時候,李鷂子就在寨子上面高聲喊道:“吳大人,都是一場誤會啊!小人送給吳大人十對豬羊,一百兩銀子,作為對大人的賠償和犒勞。就這麽罷手怎麽樣啊?”
吳世恭身邊的兵丁,聽了這話都看向了吳世恭。吳世恭的這些兵丁,雖然都接受了長時間的軍事訓練,但是他們畢竟沒有經受過沙場上的考驗,心態裡還是有些老百姓的心態。
在這些兵丁的想法裡:既然李鷂子已經服軟了,又送了些金銀和豬羊作為犒勞,再加上自己又沒有什麽損傷。這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吳世恭好象是沒有看到那些兵丁的神色一樣,他是不動聲色,一揮手,命令道:“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