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汝寧軍大營,吳府書房中。
“哎——!兵到用時方恨少啊!”面對著又召集起來的幕僚,吳世恭忍不住長歎道。
“長敬!此次又是何人來信啊?”鄧啟帆的問話引來了一陣大笑。
“是曹州劉鶴洲。”吳世恭也樂出了聲,“他要我軍沿運河行軍,與其相互照應,護送其至通州大營。”
“這不是把我們的行軍時間給打亂了嗎?我們拖延越久,韃子越發猖狂,就怕朝廷那裡責難啊!”薛永利立刻皺起了眉頭。
自從汝州余子璉、南陽李祿相繼來信以後,汝寧軍出兵的計劃和調兵的方案一變改變,把負責軍令司的薛永利搞得煩不勝煩,所以他對劉澤清的來信有著本能的反感。
“劉鶴洲那裡難以拒絕啊!”知道薛永利的不快,於是吳世恭笑著解釋道,“劉鶴洲那裡二萬魯兵與歸德隔運河相望,與其交好很為重要,萬一有變,最低要其保持中立。哎——!汝寧軍所在的四戰之地太過麻煩了。”
“其實此事倒也非壞事,晚些去京師總是好的。”一旁的張之恆插嘴道。
張之恆的話引起了眾人一陣點頭。在前幾天剛接到勤王詔令時,汝寧軍的高層曾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去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去的時間確實越晚越好。
因為現在的吳世恭與朝廷的關系已經產生了隙縫,所以汝寧軍如果抗詔不遵,那就立刻把矛盾激化了。而去勤王,起碼也維持住了雙方的關系,也不會讓朝廷首先把目光指向自己。
但是汝寧軍也不想去首當其衝。清軍剛入關,正是氣勢正旺的時候。如果汝寧軍與其發生激戰,最好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萬一慘敗,更有可能是萬劫不複。所以汝寧軍準備讓其他明軍先消耗掉清軍的一部分實力,等其撤退時,再尾隨追擊,爭取佔上一些便宜。
而現在沿著運河行軍,正好有理由可以拖延一些時間,其實是符合汝寧軍共識的。
“可朝廷那裡又如何分說?”薛永利又提出給疑問。
“一事不煩二主,還是讓葉監軍上奏吧!”吳世恭答道,“還是以防陝匪的理由。”
這倒也不是汝寧軍在尋找的借口。張獻忠、羅汝才他們的投降地點也太靠近汝寧了。雖然熊文燦是信誓滿滿,可汝寧軍上下一致認為這些農民軍是在詐降。再加上余子璉又把汝州這個包袱扔給了吳世恭,所以汝寧軍需要重新安排兵力。
周巡的南陽軍一點兒也不能夠動。因為余子璉和李祿的離開,他要防禦南陽至汝州這麽廣大的地區,兵力其實已經是捉襟見肘了。而且他的部隊還需要調駐防區。
而湖廣的薛勇和陶辛兩個鎮也不能動,他們要西防農民軍。東懾鳳陽、南京的官軍。生怕汝寧軍主力出動時,這些軍隊來個偷襲老巢。
而汝寧本部也要留下相當的軍隊,這次就留下了兩個協,由楊如松來指揮。而這一切,都需要進行適當的調動。如果調動沒有完成,吳世恭是不會放心把汝寧軍主力帶走的。
當然。吳世恭也是利用了監軍葉忠。他讓葉忠向崇禎皇帝密奏:為了防止民賊死灰複燃,葉忠將監察留守的汝寧軍防止投降的農民軍再次造反。
不過葉忠也沒什麽不樂意的,起碼這次他又逃脫的上戰場,可以在南陽安心享受了。所以這事也就是互相利用吧!
“那出征的兵力要調整嗎?從逃過黃河的百姓那裡得知。韃子可是超過了十萬大軍啊!”薛永利又問道。
吳世恭想了一會兒,最後決定道:“還是原來的那些吧!有了這些兵力,自保有余了吧!再派快馬去追岡統領,讓他不要去夷洲了,先和啟發匯合,坐船沿海岸北上,直至最北未結凍港口,然後趕來與主力匯合。”
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僵持,鄭芝龍終於答應派船輪換在台灣的黃啟發部了,而這次輪換過去的是岡薩雷斯率領的陸戰團,換船的地點就是在松江府的碼頭。為了增加自身的兵力,吳世恭也把這支部隊抽調了過來。
“不過出征的時間還要往後調一些,就定於十一月上、中旬吧!智能!這事就交給你了,選個黃道吉日。”
吳世恭的話引起了一陣笑聲,智能鼓囊著抗議道:“小僧可是禪宗,選黃道吉日那是道士做的。”屋裡的笑聲就更大了,誰也沒有理睬智能的抱怨。
“那就先這樣,等我領軍出征,汝寧這裡就要辛苦各位了。”吳世恭最後說道。
眾人也站起身紛紛告辭,可這時,張之恆和智能就落在了最後。見吳世恭疑惑地看向他們,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大人!學生(小僧)有事要說。”
見他倆如此默契, 吳世恭又笑出了聲。其他人也很知趣地先行告退了,見到屋中只有仨人,吳世恭就先對智能說道:“小和尚,我知道你想說些什麽!想與我一同出征。我可不太願意。不過,你這和尚怎麽殺性這麽濃啊?”
“除魔衛道,當然義不容辭,可小僧的幾次出征卻都沒打到韃子,真是……。哎——!不過小僧還有一事相求:等此次出征歸來,醫藥司之職小僧就要卸辭,大人還是另選俊傑吧!”
智能是個死腦筋,吳世恭一時三刻也沒辦法說服他,於是吳世恭就搖搖頭,轉頭又問張之恆道:“那之恆先生又是何事?”
張之恆微笑著答道:“與智能大師同事。望大人帶上學生,有什麽公文事務,學生正好可以代勞一二。”
吳世恭一想,此次出征,可能會與朝廷打交道,身邊確實需要一位熟悉朝廷事務的幕僚。而智能也沒辦法說服他,不如就答應了他們倆吧!
於是吳世恭點點頭,道:“算了,我也不攔著你們。不過你們一定要一直待在中軍。兵事太險,刀眼無情,還需小心一些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