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靖江王》第64章 西王
  大明崇禎十九年七月,四川成都府,正在發生一幕人間慘劇。

  大西皇帝張獻忠又要殺妻殺子了。

  這是農民起義軍的老傳統了,每當官軍圍剿,農民軍走投無路的時候,總是要將妻、子殺掉,免得留給官軍受辱。

  只有四十歲的張獻忠,這種事已經乾過好幾次了。

  隨著一聲又一聲慘叫,一個又一個妻妾倒在血泊中。

  只剩下一個一歲多的男嬰。

  張獻忠的手停頓了一下,又緩緩地拔刀。

  “父親三思,您征戰一生,只有這點骨血啊!”

  張獻忠的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紛紛跪下求情。

  孫可望,大西國平東王,極有謀略,軍中外號“一堵牆”;李定囯,大西國安西王,作戰英勇,軍中外號“小尉遲”;劉文秀,大西囯撫南王,文武雙全;艾能奇,大西囯定北王,箭法如神。此四人乃是大西軍的四大軍頭,少小拜張獻忠為父,戰功卓著。

  張獻忠望著孫可望:“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一刀砍去,嬰兒倒在血泊中。

  張獻忠現在的形勢很不妙,他要拚命了。

  兩年前他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命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遍設文武百官;頒行《通天歷》,設錢局鑄“大順通寶”行用;開科取士,任為郡縣各官;對西南各族百姓“蠲免邊境三年租賦”。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四川民心。

  然而,好景不常。

  大明朝在四川的殘余勢力,對大西軍進行了反撲。

  在明朝大學士王應熊、川陝總督樊一蘅、四川巡撫馬乾的統一運籌下,今年三月,副將曾英攻陷重慶;接著,王應熊會兵遵義,率副將楊展、屠龍、莫宗文、賈登聯等攻陷敘州。明軍有兵十余萬,聲勢大振。前不久,張獻忠親自領兵和明參將楊展激戰於彭山的江口,大敗,退回成都。

  回到成都後,正欲領兵再戰。傳來消息,清朝靖遠大將軍、和碩肅親王豪格攻佔了漢中。

  現在的張獻忠兩面皆敵,南有明軍、北有韃虜。

  必須選定主攻方向。伐明還是伐清呢?

  張獻忠是漢人,漢夷不兩立;張獻忠是陝人,他想打回陝西。

  他決定了,聯明抗清、先打豪格。

  此戰不好打!所以他殺妻殺子,又對四位義子留下遺言。若勝則罷。若敗,吾必戰死。吾死,爾等急歸明,毋為不義。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

  張獻忠布置完畢,拿起一張紙。樂了!這韃子說來也好笑,要戰你便戰,居然想誘降朕。不久前,滿清的詔書來了,寫得很好。有理解:“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表示諒解;有誘惑:“張獻忠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有威脅:“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

  “哈哈哈!這韃子也不看看咱老張是什麽人!當年活不下去,起兵反明。一造反就是十六年,殺人無數,連大明朝的鳳陽皇陵,都被咱一把火燒了。一張小紙片就想要朕投降?真正可樂也!”張獻忠哈哈大笑,目有淚光。

  表明了自己聯明抗清的決心後,張獻忠令義子們分兵四路,先行向陝西進發。九月間,張獻忠親自率部離開成都,

與義子們會合,十一月,大軍扎營於西充鳳凰山。  ??

  冬天的漢中,冷得很。不過對白山黑水間長大的和碩肅親王豪格來說,這點冷真不算什麽。“和碩”,滿語一方的意思。鎮守一方的大王還怕冷嗎?

  他拿起一本《火攻挈要》認真研讀。該書是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所寫。豪格敏而好學,喜歡研究西方的先進科技知識。他和在北京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是好朋友。湯若望送了這本書給他,托他到四川後保護傳教士。豪格欣然答應。

  看了一會,他被書中先進的火炮製造知識打動了。

  “此誠國之利器也!應上疏皇上,用西夷之法改良火炮”,豪格想。

  滿清有一點好,學習能力特別強。

  在和大明朝長期作戰中,滿人吃火器的虧吃得太多,所以特別重視火器的發展。

  後金天聰五年,皇太極就下令大量鑄造火炮、火銃。甚至組建了純火器化部隊:三順王的軍隊。因為弓箭的射程比火銃遠,八旗兵依然使用弓箭為主要射擊武器,但是火炮的數量卻非常多。到了明清戰爭的後期,清軍裝備的火器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超過了明軍。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豪格正看著書,戈什哈(滿語:侍從護衛)來稟告。

  “主子,參領格布庫抓到了一個奸細”。

  “奸細?把他帶進來。”

  一個又高的瘦、風塵仆仆的人被押了上來。

  “爾是何人?”豪格傲慢地問。

  “小人乃是張獻忠部將劉進忠,特來歸降王爺,為大清效力。”

  “哦,爾不會是西賊派來詐降的吧?”豪格讀的書多,想法也多。

  來人叩頭至血:“小人已經走投無路了,王爺不信,唯死而已。”

  原來劉進忠先為張獻忠部將,後因事得罪了張獻忠。懼禍,投奔了明將曾英。曾英因為他當過賊,不信任他。他把心一橫,乾脆剃了頭降清。

  豪格見其不似做假,放緩了語氣:“爾在四川多年,可知四川地理?”

  劉進忠來了精神:“小人在西賊營中多年,不僅熟知四川地理和各地守軍情況。小人還探知,賊酋張獻忠正屯兵於西充風凰山”。

  ??

  豪格召開了軍事會議,沒辦法,他雖是一軍主帥,多爾袞卻怕他太累,給他派了兩名副帥幫忙。

  想分我的權?一般人豪格找個理由就砍了,但這兩人根基太深,沒法砍。只能商量著來。

  一位是衍禧郡王愛新覺羅·羅洛渾,太祖努爾哈赤的曾孫、和碩禮親王代善之孫、克勤郡王嶽托長子。得罪了他,就是得罪了兩紅旗。

  另一位是貝勒愛新覺羅·尼堪,太祖努爾哈赤之孫,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第三子。此人和博洛一樣,都是多爾袞提拔的皇族新生代將領。也是多爾袞摻在豪格軍中的沙子。

  “尼堪”,滿語中漢人的意思。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聽說長子褚英又給自己添了個小孫子,很高興,就去看。一看,很驚訝,這小家夥長得白白嫩嫩的,不象滿人,倒象漢人呢!就給他起了“尼堪”這個名。因為“尼堪”這個名字,他小時候經常被其他皇族笑話。為了證明自己是高貴的愛新覺羅家子孫,不是低賤的尼堪。愛新覺羅·尼堪,殺起尼堪來,比誰都狠。

  “大將軍,吾以為應該等吳三桂部到齊後,再一起進兵”,羅洛渾和他爹嶽托一樣,一貫主張以漢製漢,這一點和多爾袞不謀而合。

  “是啊!大將軍,吳三桂部頗為精銳,合兵一處,獲勝的把握更大”,尼堪喜歡和羅洛渾保持一致。

  “大將軍,我軍剛取了漢中,銳氣正盛,現在又盡知四川地利,應該一鼓作氣,趁勝進軍。怎可錯失良機呀!”護軍統領敖拜氣得跺腳!

  格布庫、都類、星訥諸將都主戰。

  豪格一見,大多數將領都主張繼續進軍,心裡有底了。

  他對著羅洛渾、尼堪冷冷一笑:“什麽時候吾八旗將士墮落到要依靠漢人打仗的地步了?本帥決心已定,不等吳三桂,即刻進軍。違令者,斬!”

  羅洛渾、尼堪二人,羞慚滿面、不敢多言。

  ??

  在內奸劉進忠的指引下,八旗軍很快就攻佔了四川北部大片地區,往張獻忠屯兵的鳳凰山殺來。

  十一月二十六日清軍前鋒護軍統領鼇拜,率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對大西軍發起突然襲擊,擊潰了大西軍一部。

  二十七日晨,清軍隔太陽溪與張獻忠的大西軍相遇。面對這意外的襲擊,張獻忠沉著應戰,指揮大西軍分兩面抗擊清軍。

  戰至中午,豪格率大軍至,他遣參領格布庫進攻大西軍右翼,都統準塔攻擊大西軍左翼。戰鬥打得非常激烈,參領格布庫被張獻忠義子艾能奇射死。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隔著太陽溪對峙。

  大西皇帝張獻忠有點摸不著頭腦。韃子怎麽來得那麽快?川路險峻,自己又在川北布防了不少軍隊,按說韃子不可能來得這麽快呀。莫非來得不是韃子主力,只是一支偏師?

  他不知道自己內部出了奸細, 指引豪格大軍前來。還以為面對的是清軍的小部隊。可是從今天作戰情況看,敵人打得很凶,又不像小股部隊。

  所以張獻忠起了個大早,帶了幾百衛士出營到河邊查看敵情。

  豪格也沒休息好,這大西賊怎麽這麽能打?比明國的官軍戰力強多了!剛一開戰,就把正白旗驍將格布庫射死了。

  他也起了個大早,帶著戈什哈們和漢奸劉進忠到河邊土坡巡視。

  豪格正在土坡上觀察,忽然發現對岸西營走出幾百人。其中一人衣飛蟒,半臂,被眾人簇擁在正中。

  豪格問劉進忠:“此人是誰?”

  劉進忠定睛一看:“衣蟒者,八大王張獻忠也”。

  清軍有土坡遮擋,大西軍看不清清軍,所以未做防備。清軍卻將大西軍看得清清楚楚。

  豪格聽劉進忠說那人是張獻忠,大喜,令親信戈什哈亂箭射之。

  豪格的戈什哈,個個皆是精選出來的勇士,用得全是硬弓,比一般弓箭手射得遠,箭法又好。亂箭齊發下,大西軍紛紛倒地,

  其中有一名叫雅布蘭者射中張獻忠左乳,將他射下馬來。

  左右侍衛拚死將張獻忠搶回軍營醫治。無奈箭傷過重,呼疼不止,半日後歿於軍中。死前再次叮囑四名義子,勿忘自己是漢人,可降明不可降清。

  張獻忠死後,部眾以錦褥裹屍,埋於僻處,往南撤退。

  一代雄傑張大王,生前立過一個石碑《聖諭碑》,碑文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