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靖江王》第110章 親王
  這一次出征回來,朱亨嘉收獲很大。最大的收獲不是打了大勝仗,擴充了地盤和軍隊,而是他又多了三個孩子。

  石賢妃給他生了個女兒,朱亨嘉起名為朱慧姚;陳淑妃生了個兒子,起名為朱若登;黃慧嬪生了個兒子,起名為朱若峰。

  多了兩個兒子,子嗣稀少的隱憂解決了。按說是件喜事,可人心不足蛇吞象。在給子女的封號問題上,朱亨嘉發火了,他要升一升。

  孤的爵位小一點也就罷了,難道孤的子女們爵位也要小嗎?比不上親王,居然連郡王都比不上?

  此事說來話長。

  太祖打下江山後,規定老朱家宗親們爵位分八級: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奉國中尉之子皆封奉國中尉)。

  太祖對自己大哥一脈,相當的好!他是把靖江王當親王看的。《明史》卷五十四《禮志》記載:“靖江王則以親王封,故視秦、晉儀“。

  其他郡王冊封時是鍍金銀冊銀寶,而靖江王和親王一樣,是金冊金寶;其他郡王每年只能得糧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而靖江王,每年糧二萬石,鈔萬貫;靖江王府還置有莊田,這是其他郡王所沒有的。太祖甚至把太子用的東宮儀衛都賜給了靖江王。

  然而,太祖的壽命是有限的,歷史的發展卻是無窮的。

  到了永樂大帝時,他大搞削藩。靖江王雖然沒削,但明確規定了,是郡王,不是親王。永樂以後降為“祿視郡王“,但在皇帝恩賞方面仍享受親王待遇。

  再往後,越搞越不象話。

  郡王就郡王吧,還要在子女封號上歧視一下。嫡長子、嫡長孫不歧視,其他子女歧視。

  其他郡王的除嫡長子外的其他兒子,封鎮國將軍,靖江王的其他兒子低一級,封輔囯將軍;其他郡王的女兒封縣主,靖江王的女兒封縣君。

  媽媽皮,太祖一死,你們就這麽欺負人!歷史上,原主造反,年號定為洪武二八七年,直接把太祖以後的所有明帝的正統性全否了,估計也是咽不下這口氣呢!

  搞笑的是,封號上歧視人家,卻又不把人家的兵權削了,還讓人家管著桂林的鹽運,人家又有兵又有錢還有氣,不造反才見鬼!

  這一次朱亨嘉多了三個孩子,想按郡王規製,給兒子封奉國將軍,女兒封縣主。結果,宗人府經歷(五品)朱任然說,不行,按以前的規定,您的兒子只能封輔國將軍,女兒只能封縣君。

  這位朱任然經歷,可不是外人。乃是朱亨嘉的叔祖輩,靖江王一脈的大長輩,比朱亨嘉大一歲,今年五十二歲。

  太祖給自己的直系子孫取名,名字中都帶著金木水火土。給大哥這一脈取名,不按五行。依這幾行字取名:“讚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得襲芳名”。

  朱任然,任字輩;朱亨嘉,亨字輩。妥妥的,叔祖。

  見管宗人府的叔祖不同意,朱亨嘉也沒硬來。其實硬來也行,監國的時候,他就硬來了一回,把自己的兒子立為了世子。按永樂大帝的搞法,你不是親王,是郡王。郡王的兒子應該稱王長子,怎麽能稱王世子呢?可朱亨嘉沒按成祖的搞法,按的是太祖的章程。太祖時,咱這一脈是親王,金冊金寶冊封的,稱世子有何不可?

  自己的這位叔祖這麽不聽話,朱亨嘉很想換個人管宗人府。太祖時,很重視宗親。宗人府設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

這五個職位全是正一品,由親王擔任。後來,就不要求親王擔任,只要是宗室或外戚都可以當宗人令,掛個名,也不真管事。真管事的是宗人府的屬官,正五品經歷。宗人府由禮部代管。  朱亨嘉想讓自己的這個叔祖掛個宗人令的虛名退休,讓自己的從弟,鎮國將軍朱亨跨來當這個經歷。

  這件事先不急,先解決子女封號問題。怎麽解決?爾等老是糾結親王還是郡王這個問題。乾脆一杆子打到底,整明確了:親王。咱自己把自己從二字王,變成一字王;把“靖江王”變成“靖王”,不就解決了?到時候,孤的嫡子做王世子,其他兒子做郡王,女兒做郡主。多好!

  這件事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關鍵要達到眾望所歸、理所應當的效果,有點難。

  ??

  說乾就乾,朱亨嘉找來了心腹,內閣次輔孫金鼎。

  上次在擁立自己監囯這件事上,孫大學士表現得很出色,找了一幫文武大臣,三辭三讓,讓自己監囯顯得名正言順,充分營造出了一種人心在孤、孤不出奈天下何的效果。

  “三辭三讓”源自於周泰伯讓位於季歷事,後人稱為盛德。從曹丕代漢以後,三辭三讓變成了一種禮製。禮製的意思大家都懂,雖然很麻煩,不搞又不行。

  一聽監囯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孫金鼎激動得臉冒紅光。監囯不先找首輔關守箴商量,而是找到自己這個次輔。到底監國還是跟自己更親近些呀!

  “監囯放心,此事,臣一定處理得妥妥貼貼”。

  孫大學士立即行動起來,造勢!聲勢要大,要轟轟烈烈、眾志成城!

  先聯絡關守箴、顧奕、余朝相、范友賢、嚴天鳳、史其文、陶成、白履新、張成、孫貴、楊武、楊輔臣等靖藩老臣,說咱王上,打敗滿清三順王,護衛大明河山。功勞這麽大,理應封親王。大家都說,對,是這麽個理!再聯絡何騰蛟、堵胤錫、何吾騶、蘇觀生、曾道唯等大學士;然後是嚴遵誥、李明忠、李赤心、高必正、孫可望等勳臣、武將。先京官、再外官。自古水漲船高,朱亨嘉的爵位往上升,下面的官員自然跟著沾光。勸進這種事,官員們沒有不樂意的。

  於是內閣的大學士們領著百官上疏了,鋪天蓋地,一上就是幾百道。大意都是,王上您為國為民,殫精竭慮,功勞這麽大,一個郡王對不起您的功勞。請您順應民心,自己封自己為親王吧!

  自己給自己升爵,這個事,朱亨嘉有點不好意思。第一次,拒絕了。沒關系,大家繼續上疏,眾志成城,一上又是幾百道。第二次,又拒絕了。再上疏,殿下,您不封自己為親王,臣子們誓不罷休。

  朱亨嘉一看,既然大家這麽真心誠意地讓自己稱親王,再推辭寒了大家的心。準了!

  大明朝,前前後後實封親王六十五位(含靖江王)。其中明太祖所封二十五王,或因罪被廢,或絕嗣,或死於流賊,或亡於韃虜。目前只剩下了周王、遼王、唐王、魯王、韓王、岷王、靖江王這幾支了。朱亨嘉恢復太祖舊製,重新封自己這一脈為親王,實在是想為皇室開枝散葉,一片公心呀!

  既然準了,下一步,就是擬定封號了。朱亨嘉覺得,把“靖江王”中的“江”字去掉,直接稱“靖王”便好。

  有人不同意,一看,又是自己的叔祖,宗人府經歷朱任然。

  “監囯,‘靖王’這個封號,隆慶先帝曾經用於追封自己不滿一歲死去的皇子朱翊鈴。先帝追封朱翊鈴為靖悼王。是否重新擬個封號?”

  朱亨嘉明白了,這位叔祖覺得“靖王”和死人的封號有點重,不吉利。要是平常也就改了,偏偏這次,因為給子女封爵的事,朱亨嘉和叔祖搞得不痛快。汝越是反對,孤越是要用。大不了孤死後,不用“悼”這個諡號便是。

  於是,朱亨嘉說話了:“孤覺得‘靖王’這個封號挺好。 若天命在孤,百無禁忌;若天命不在孤,再好的封號也沒用。驅逐韃虜、撫平四夷,曰‘靖’;平定動亂,廓清宇內,曰‘靖’;秩序安定,民生安康,曰’靖‘。孤決定了,就稱’靖‘王”。

  ??

  朱亨嘉自封靖王后,又大賞百官,分封諸子、諸女。

  本來大明祖製,王子不滿十歲是不能冊封的。但朱亨嘉覺得自己現在處於戰爭環境中,多封幾個王,更利於穩定自己這一方的人心。

  於是,封朱若登為宣化王;朱若峰為安平王;朱慧姚為昭平郡主;朱慧娥為興安郡主;朱慧姞為義寧郡主;朱慧娖為陽朔郡主;朱慧媞為富川郡主;朱慧媛為靈川郡主;朱慧妍為永福郡主;朱慧婷為荔浦郡主。

  石賢妃、陳淑妃、黃恵嬪生兒育女有功,朱亨嘉賜石賢妃、陳淑妃玉如意、玉碗、玉碟、玉鐲、玉簪、玉香薰、玉果盤、

  翡翠珍珠鐲子、瑪瑙果盤等物;封黃恵嬪為麗嬪。

  忙完這些,朱亨嘉龍顏大悅,去王妃石氏的寢宮,和石賢妃嘮嗑。忽見,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昭平郡主朱慧姚,用小手抓著一塊紅色的玉佩。顏色鮮豔,質地細膩,非常漂亮。

  “愛妃,此物從何得來,很是好看呢。”

  “殿下,此乃平南侯的夫人使人送來的,說是雲南產的‘赤瓊’,做成玉佩給姚兒玩,正好”。

  “平南侯史其文?孤不是讓他帶著李定國、賀九義去雲南討伐沙定洲了嗎?算時間,也應該到昆明了。怎麽還沒有軍報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