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明靖江王》第88章 川局
  “大哥,小弟無能,敗了!”李定國回到龍場驛向孫可望請罪。

  “二弟不要氣惱,明日吾親自帶兵去打劄佐城,替汝雪恨。”

  “不可!明軍銃炮精良,裝在車上行進迅捷。那些戰車,戰時為炮,守時為城,十分難對付。不過卻有兩個缺點。”

  “哦,二弟快講。”

  “其一、銃藥消耗大,補給困難;其二、適合平地作戰,山區運動不便。龍場驛地形崎嶇,利於我軍。大哥不妨藏兵於龍場驛,伏擊明軍。”

  “哈哈!大家都說二弟作戰勇敢,是’萬人敵‘,依吾看,不光是‘萬人敵’,還是‘智多星’。就這麽辦”。

  “大哥,弟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自家兄弟,但說無妨”。

  “義父生前曾要吾等歸明,弟觀靖江監國頗有中興氣象。您何不帶吾等兄弟歸順大明,一來為國家盡忠,二來為義父盡孝?”

  孫可望一聽這話不耐煩了:“二弟,吾說了多少次了,吾也欲歸明。但那靖江王小瞧吾等,連個公爵都舍不得封。不戰不行。等吾打勝了這一仗,一定領兄弟們歸明。可好?”

  李定國還欲再勸,孫可望甩袖而去。

  ??

  “哎!這孫可望一個勁地猛攻龍場驛,不來劄佐城與孤決戰。龍場驛地形又險,去龍場驛決戰,不利於吾軍。這該如何是好?”朱亨嘉向群臣問計。

  不料將領們大眼瞪小眼,無計可施。

  李明忠想了一下道:“監囯,不如吾軍先打息烽所,再打養龍坑司,佔了烏江渡,斷敵後路?”

  “李將軍,汝這個主意好!”朱亨嘉打算聽李明忠的,忽見鄭封又在捏下巴。

  根據歷史經驗,只要鄭子房一捏下巴,準有損招。

  “鄭卿有什麽好主意?”

  “監國,西軍大將賀九義駐守在息峰所,他手下三萬大軍,地形又險,不易打。您不如佯攻息烽所。”

  “佯攻息烽所?”

  “您大張旗鼓地去打息烽所,走到一半再返回。您一走,孫可望必然以為劄佐城空虛。他一定會率主力偷襲劄佐城。到時候,您誘其在劄佐城決戰的目的就達到了。”

  “哎呀,鄭卿,還是卿的點子多呀!”

  “監國,臣還沒說完。”

  “哦,鄭卿快講。”

  “賀九義把主力擺在前方的熄烽所、底寨司、開州、青山司,後方的養龍坑司守軍不多,僅留了三千兵。監囯何不派兵偷襲養龍坑,控制烏江渡,斷西軍後路?”

  “鄭卿呀,這養龍坑在後方,孤怎麽能越過開州、息烽所,偷襲養龍坑?”

  “監國忘了,這一段有烏江的支流清水河,您派兵逆河而上,至乖西司偷偷上岸,奇襲養龍坑,控制烏江渡。西軍便成了甕中之鱉矣。”

  “這清水河不是號稱天險嗎?”

  “臣已派人打探過水情。現在已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清水河並不險。”

  ??

  “川地久亂,民生凋敝。末將自駐敘府至今,所屬各州縣,僅征得稻谷四十八石、粗米九石,官兵枵腹難忍,騾馬宰殺殆盡,請回保寧就食”。

  和碩肅親王豪格正在看信,這封信是他的部將,敘府總兵馬化豹寫的。信中主要傾訴了四川殘破,征集不到糧食的窘境。

  打敗了張獻忠後,豪格開始了他的四川攻略。

  他顧不上追大西軍的殘兵敗將,目光盯上了駐守在四川各地的明朝殘余勢力。

  豪格讀的書多,知道以漢治漢的道理。打下合川後,他立即委任明朝降將王遵坦為四川巡撫。

  明朝四川巡撫馬乾扼守內江,豪格命王遵坦招降馬亁。馬乾回信說:“某為大臣,義無降理。古人有言,封疆之臣應死封疆,此正某畢命之時也。”

  “馬乾有骨氣!”愛新覺羅·豪格最喜歡有骨氣的漢子。

  他讚了馬乾幾句,立即率軍攻打內江,馬乾不屈戰死。

  接著豪格進軍遵義(明代屬四川)。

  大西軍渡過烏江渡,進入貴州後,明朝督師、大學士王應熊領兵佔了遵義。

  聽說豪格來了,王應熊不敢戰,逃往赤水衛。明四川總兵賈登聯、副將譚得勝乾脆降了豪格。

  多了賈登聯、譚得勝部兩萬降兵,本來是件喜事,但豪格卻開心不起來。

  他和馬化豹一樣,軍糧也快盡了,實在養不活兩萬張嘴。

  ??

  “來,賈將軍、譚將軍,本王敬兩位將軍一杯。”

  “多謝王爺!”

  豪格敬酒,二將不敢怠慢,一飲而盡。

  “兩位將軍是真心歸順吾大清嗎?”

  “末將願為大清赴湯蹈火”。

  “好好好!本王欲向兩位將軍借樣東西,兩位將軍可舍得?”

  “王爺欲借何物?”

  “兩位將軍的項上人頭”。

  賈登聯、譚得勝大驚。還沒來得及從桌上站起來,一群精銳的正藍旗護軍(原巴牙喇兵)舉刀衝向二人,將二人砍為肉泥。

  殺了二將,豪格領兵突然包圍了二人的部下,將二人所統的兩萬降兵殺了個乾乾淨淨。

  殺完以後,豪格喃喃自語:“兩位將軍不要怪本王,本王也知道爾等死得冤。誰讓本王手裡沒糧食呢。軍無糧必亂,與其等爾等作亂,不如本王先下手為強”。

  這麽大一個四川,怎麽會沒有糧食呢?

  打仗打的!先是張獻忠和明軍打,殺來殺去,十停四川百姓殺了三停;然後清軍入了川,滿洲大爺們一時手癢,又殺了三停百姓;再然後,明軍和清軍打,明軍內部又軍閥混戰,十停百姓再死了兩停。

  打來打去,十停四川百姓只剩兩停。人少了,促進了野生動物的繁殖。一些地方,老虎下山,城裡可聞虎嘯。

  沒有百姓,哪來的糧食?

  沒有糧食,愛新覺羅·豪格本事再大也沒轍,隻得全軍退往保寧(四川閬中)就食。

  清朝在四川的實際控制區,僅剩保寧及其附近一小片地區。

  驕橫的八旗兵,敗給了一頓飽飯。

  ??

  豪格一撤到保寧,川蜀大地熱鬧嘍!各路諸侯爭霸。

  為了爭地盤,大家你打我、我打你。打是疼,罵是愛,熱熱鬧鬧做一家人。

  大的軍閥有以下幾位。

  楊展,四川嘉定(今樂山)人,崇禎十二年武進士,任職參將。他的地盤在嘉定、峨眉一帶。

  這個人在四川軍閥中算不錯的,對老百姓很好。在兵荒馬亂、哀鴻遍野的情況下,他注重恢復生產,“遣使告糴黔楚,自紳士以下至弟子生員皆給資,農民予牛種,使擇地而耕,願從戎者補伍,百工雜流各以藝就養,孤貧無告者廩之”。

  由於措施得力,楊展的控制區,成了當時四川惟一自給有余的地方。

  王祥,原為明朝參將,盤踞於江津、合州、彭水、黔江一帶。豪格撤退後,他又佔了遵義。

  這個人很殘暴,對老百姓太狠!

  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他不惜竭澤而漁地榨取地方殘存的黎民百姓。

  在他的地盤,你要想活命,就得掏銀子買免死牌。有免死牌,活;無免死牌,殺。養牛得交銀子買牛票,才讓你養。更過分的是,你已經買過牛票了,過段時間派兵搶你家。你有牛,是有錢人,不搶你搶誰?“其始也,每家給免死牌一張,需銀若乾兩;其繼也,每牛給牛票一張,需銀若乾兩。未幾,而牽其牛,掠其人,掘其糧,焚其室。胥西南之民而兵之,朝而負耒,夕而荷戈矣”

  他無惡不作,撈了很多銀子。有錢自然有兵,兵很多。但是老百姓都恨他。

  於大海、李佔春,原為曾英部將,拜曾英為義父。屯兵於涪州(今涪陵)西平壩,控制著涪州、長壽、墊江三州縣。

  侯永錫,原明軍偏裨,據守永寧(今敘永)。

  馬應試,原明朝滬州衛指揮僉事,任遊擊,據守瀘州地區。

  這個人在無惡不做方面,和王祥有一拚。

  他喜歡在瀘州至富順地區遊竄,所過之處,大肆搜殺焚掠,“江安、納溪、九姓(九姓司在今滬州市)等處俱遭蹂躪”。

  譚文、譚詣、譚宏,號稱“三譚”,沒有映月。原為忠州衛世襲衛官,駐於忠州(今忠縣)、萬縣、夔州(奉節)一帶。

  搖、黃各部,號稱“搖黃十三家”。原為農民起義軍,後來同當地官、匪糾結,變成一種不倫不類的武裝。

  活動於四川東北部地區。各部互不統屬,

  首領人物有爭天王袁韜、逼反王劉惟明、震天王白蛟龍、行十萬呼九思、二哨楊秉胤、黃鷂子景可勤、整齊王張顯等。

  這些人中以袁韜最出名,外號也狠:爭天王。曾軍率眾數萬,屯軍於涪,號稱要歸順大明。結果卻劫掠如故,涪人流離。

  不過此時他牛不起來,剛被豪格收拾了一頓。大敗,逃到涪州附近。和涪州軍閥李佔春打內戰打得火熱。

  四川除了有軍閥,還有封疆大吏。

  督師一人,弘光帝任命的大淵閣大學士王應熊,剛剛病死。

  總督一人,弘光帝任命的川陝總督樊一蘅。

  四川巡撫馬乾,剛剛和清軍血戰而亡。

  歷史上永歷帝為了拉攏各地的實力派,一口氣在四川任命了一位總督、五位巡撫。十羊九牧,搞得亂七八糟。他派宗室朱容藩總督軍務;任命原李乾德、楊喬然、江而文、詹天顏、范文光為四川各地巡撫。

  朱亨嘉決定不犯這個錯誤。繼續以弘光帝任命的樊一蘅為川陝總督。

  誰來接替壯烈殉國的馬乾四川巡撫一職呢?

  朱亨嘉想來想去,目光落在了反腐成效明顯、政績卓著的都察院監察禦史陳邦彥的身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