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讀書人的事,不能叫忽悠,應該叫勸導。
不論漢中張魯,西涼人,羌人,只要踏過白水關,進駐綿竹,作為蜀地士子讀書聖地的任廬,也別想幸免於難。
今次相見任師,劉釜到有很大的把握,說服任師,方這些同門師兄弟隨他抵抗益州外地。
客舍內外的話語聲沒有持續太久,當任安派來長子任重到來時,眾人便紛紛見禮,肅而站立。
任安年事已高,平日任廬的一應事務處理,其實都是幼子任重來安排的。
任重三十有五,性格直率,脾氣火爆,要求甚是嚴格,不好仕途,可以說是任安的複製版。
於廬舍的士子間,非常有威望。
同劉釜等人見禮後,即面向周圍圍攏的人,道:
“爾等如此喧鬧,成何體統,可是學舍的課業都完成了?”
這話果然很有效果,一聽到要加“課後作業”,大家紛紛一哄而散。
任安為有效教導門下子弟,將廬舍的教學區分成了幾大模塊,各教授不同的五經內容,有些相似於分科制度。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這種制度的好處是,可讓求學者,按照喜愛的科目去學習。
眾人散去,任重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面向旁邊的劉釜時,平時嚴肅的面孔,難得有笑意湧現:
“季安,還有諸位,吾父已在學舍相侯,請!”
任安的身高,當下僅僅七尺多一些,不算特別高大。但年輕時,也有七尺六寸,不算矮。人生的方臉大耳,留著短須,相貌甚是威嚴,渾身上下,籠罩著濃厚的儒生氣息。
任重帶著劉釜等人進來的時候,任安正在翻看簡牘。
簡牘上記載的,乃是前些日子,收上來的學子提問篇。
任安每月都會抽上幾天,以專門解答任廬內學子們的問題。
“阿翁,季安他們來了!”
任安是背對大門,面向舍外的清泉的,當任重於之耳畔說道時,方轉頭。
劉釜等人,恰於此時,齊齊拜下。
“弟子劉釜(扶風法正/孟達)(南陽劉楓),拜見任師(任公)!”
任安兩手虛扶道:“不必多禮,快快起來!”
身邊的任重,自是代父出面,將劉釜等人扶起。
眾人依次落座於下方的案幾。
許久未見,任安先讓劉釜近前來,好生打量一番,歎道:“光陰如梭,不過數載,吾猶記當年汝母送汝來學堂時,汝尚未到七尺,現在都這麽高。
這些年來,吾亦多次聞曉,汝之孝義之名。
而名聲是個好東西,也是個壞東西,其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近些年來,汝可落下學問?”
劉釜躬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釜記任師教誨,不敢忘耳,這些年來,無論為吏,還是行程,都未有落下書冊!
前次,釜過洛陽,得曹司空所贈,其中書冊,今次亦拿來,但請任師收下,以傳遍天下士人。”
任安目光注視著劉釜,頷首讚道:“活到老,學到老。吾任廬只能教汝學習方法,平日學習之事,多靠自學,汝能記得便好!
曹孟德贈汝之書,吾亦有聽聞。汝能獻出由吾任廬摘錄傳遍天下,是以有兼濟天下之心。
吾心甚慰!”
平日得任安的誇讚,是件很難得事,就連侍奉旁邊的任重,也是掩飾不住驚意。
劉釜自踏入舍內,已連番得到父親兩次的稱讚,就連去歲路過綿竹,為父親視為得意門生的嚴顏,也未有此待遇!
任安又道:“吾記得前歲,汝於吾書之,言及過蜀外之事,如曹孟德勢將崛起,還有當下的南陽之戰,益州存亡。
竟不想於今日,竟全部應驗!
而今天下大亂,就連蜀地也不能幸免,可不嗚呼悲哉!”
任安觸景生情,聯系當下的益州內外之亂,對任廬的未來,還有之教學,產生了濃濃的擔憂。
但之語中表露的一切,聽在法正任重孟達劉楓耳中,猶如偏偏驚雷。
劉釜劉季安,早在兩年前,就料定了當下的幾處戰局?
今已一一應驗,莫不是有先知之能?
若是從旁人口中說出,法正等人或是不信,但從任安口裡說出,那就不得不讓他們相信。
法正幾人陷入沉思,而難得看到弟子劉釜,任安心裡高興,遂精神抖擻的再聊起了家常,順帶問起了好友景毅病逝之事,並表示了對劉釜婚事的關心。
劉釜後,法正也被任安叫上前去,在考察了法正的才學後,任安也是大讚,進而聊起了好友法真。
法真要比之大上十幾歲,與之一樣,皆屬清高之士,趣味亦是相投。而法真中平五年去世,時年八十九歲,算是高壽。
想到一些老友接連逝世,任安不免唏噓。
後面,他還稱讚了孟達劉楓二人,即有感而發道:
“當今漢室衰弱,奸逆為有除盡,不禁憾爾!
為興漢室,只有看爾等!
這天下,也將爾等的天下,當不負先賢也!”
劉釜、法正等人,皆應之。
一場交談,轉眼到了午間。
任安留劉釜等人吃飯,飯後,任安問起了白水關戰事和趙韙反叛之事。
見劉釜對劉表平叛趙韙之事,相對擔心,而為白水關的戰事滿是憂慮,尤其坦露手下缺少文士時,任安不由笑道:“蜀地安危,關系吾等每一個人。
吾不願出仕,是以想授學之。但又怎會不讓門下之人入仕?
季安如今缺少人數,吾便允汝於任廬招募半日,除老幼者,汝能募得多少人隨汝,是以汝的能力,何如?”
先生任安如此通達,讓劉釜大喜,他向後和法正對視一眼,馬上一揖,謝道:“謝先生成全!”
知劉釜時間緊迫,任安便讓之下去,於任廬招募人手,並讓幼子任重輔導之。
後半日,劉釜於任廬招募才能者,隨軍北上的消息,不斷在任廬發酵。
初時,得聞劉釜大名,想要隨軍應募者,幾乎擠滿了廬外的半個道路。
但當劉釜非常真誠的訴說了行程的危險和艱辛後,一些人隨之退卻。即便這般,在短短的三個時辰內,劉釜也招募到了三十余名士子,除過寥寥數人外,皆是清一色的益州士子,也是真心願意從軍,守護益州之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