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從益州開始》第72章 好感
  年輕人間,最受關注的,大多數是年輕人間的事情。

  而如諸葛亮這等年輕一輩中,於天下間小有名氣者並不算太多。

  蜀人劉釜劉季安當為其一。

  大漢是個重孝的國度,而劉釜的“孝善者”之名,自讓一大部分人對之產生好感。

  加上其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助仆之事,讓之名聲漸漸從蜀地擴散。直至劉釜以身犯險,喊出“為南中太平計”,七進七出入深山請夷人出山,以納入大漢朝廷控制的實務之舉,才讓之名聲,由蜀地徹底傳到了蜀外。

  尤其和蜀地相鄰的荊州,成為了劉釜名聲盛傳的第二之所,尤其在為襄陽市吏的族兄劉炤的刻意宣傳下,無論是市井,亦或是郡府內部,對於劉釜之名多有知之者。

  而今次能得此間主人,也是襄陽本地賢才蒙嘗君相邀者,無不是本地士子或是有名氣的才子,對於劉釜這等同齡青年自有耳聞。

  不論安夷縣之貧富,劉釜能以十八歲的年紀,得士人敬重的景毅傾力舉薦,為一地縣長,就足夠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了。

  於劉釜的名字,諸葛亮在來荊州的路上同樣有所耳聞。

  其信息來源,恰是自北面南下的流民。

  “蜀地之間,內有一縣,名曰安夷,安夷者,可收夷人或是流民,只要前去者,無犯事,便可獲得戶籍,擁有土地耕種。”

  這則消息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從什麽時候傳出的,反正在流民間流傳甚廣。

  內中更言之,只要順利抵達安夷,當地縣寺還可借之糧食,待之富足後,可延期而還之。

  亂世之間,尋常人尋一立足之地,甚是難也!

  何論土地與糧食?

  這等傳言之下,初時尚無人相信,但自去歲夏末有上百個人,翻越崇山峻嶺,而入蜀地,且自今歲春夏回到荊州,向南下的流民道明實情後,有越多越多的人,開始湧入蜀地,欲入安夷。

  誰人都知原有的入蜀之路,因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的緊張對抗而被封鎖,為此,為求活命的流民,竟沿遷陵而上,硬生生的踩出了一條路。

  臨地本地之民,遂將之命名為“入夷路”。

  諸葛亮當日在途中,不知一次的聽人談起此事,並直接記下了劉釜這個名字。

  在之想法裡,若傳言是事實,若入夷事也是事實,那這劉釜是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不僅請夷人出山,接受朝廷管理,以使南中安穩。更是接遠近流民,救得無數性命。

  知道現在,除了道聽途說的關於劉釜之事跡外,諸葛亮僅曉得:

  “劉釜,字季安,蜀地豐安人也,祖籍南陽,家祖乃是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大漢宗親。”

  今又得聞個中事跡,諸葛亮也難怪會如此感興趣。

  廳舍中人,說道蜀地,又說到南中,且又言到了劉釜所行的稀奇事,就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許多人開始出言,討論其劉釜在南中所實行的政令。其中,以劉釜實行縣試的爭議最大。

  大家都是士族,包括當事人劉釜也是,而之行徑,分明是在砸世家子弟的飯碗,什麽時候輪到他們眼中的泥腿子,僅通過一場考試,就能騎到他們的頭上了?

  “簡直荒謬!”

  在詳細了解了縣試的運作流程後,終於有人忍不住破口大罵道。

  小小少年諸葛均顯然被這廳舍內眾人的反應給嚇到了,屁股悄悄的往兄長諸葛亮邊挪了挪。

  反觀諸葛亮,

氣定神閑,依舊穩坐不動的聽著旁人的議論,但在之心裡,翻起了驚濤駭浪。  “安夷長劉釜此法,卻也符合安夷之形勢。安夷初建,並無大族把持,所以此法得以實行,且無大的反對。

  從形勢上看,其人以考試代替察覺,這是想要不論出身,發掘賢才為之所用,當真是寒門子弟的福音,也算是打破了大漢之規矩!

  其能為,常人所不能為也!

  長此以往,只怕有更多的蜀外之人,願意入蜀而參與縣試,以求為吏。

  劉釜劉季安,若是無心之舉也就罷了,若是有意,那此人之志,甚大也!

  而之所為,也是為天下人謀取了另一個出路……”

  諸葛亮看透了劉釜的真實心意,對劉釜之所為,談不上完全讚成,但之行為,卻讓之產生了敬意。

  實際上,同曹操多年後的納賢令一般,劉釜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將自己“唯才是用,不問出身”的想法提出來,但願在安夷發展的過程中,真能“釣”上幾個可用的“魚兒”。

  可惜諸葛亮年少,現當下一心求學讀書,即使有想法去蜀地看看, 但路途太遠,其人也不會去。

  尤其當下之荊州,可是遠離戰亂,一片安和之地,不知有多少名士居於此。

  廳舍內的小宴逐漸到了末尾,在許多人發了一會脾氣後,終於有人說出了安夷長劉釜當前最緊迫的問題。

  “吾聞之諸多流民,得聞安夷之政策,拖家帶口而往之。據聞安夷遷來之民,歲春時已到五萬之巨,劉季安借以鹽鐵之利,得以從外買賣糧食,以慰之民。

  今歲之末,依之形勢,恐不下十萬。

  安夷再怎麽建設,不過一新縣,土地未完全開墾,本地糧食收寥寥,屆時,如何以民為食,這才是他該考慮的事情!”

  此人身材修長,氣質非凡,年紀感覺比諸葛亮隻年長三兩歲。

  其言一出,滿舍皆恍然,連諸葛亮也忍不住看了此人一眼。

  他明明記得,此人方才一直未有出言,如他一般靜靜坐著,沒想到一出言,即是關鍵。

  廳舍內的宴會散去,諸葛亮帶著弟弟諸葛均向此間主人行禮告別。

  一處酒肆,望著方才那青年的背影,諸葛亮疾走兩步,腳步趕上後,見年輕人停下,遂行禮道:“琅琊人諸葛亮,字孔明,敢請教君之姓名?哦,對了,這是舍弟諸葛均,字子平。”

  年輕人看著諸葛亮,又看了眼諸葛均,清晰的記得此二人是蒙嘗君宴中受邀者,只是方才未有出言。

  且觀這位叫諸葛亮的少年,雖是第一次見面,但心生一種若有若無的親切感,於是,行禮道:“潁川人徐庶,字元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