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從益州開始》第628章 變天(下)
  第631章 變天(下)

  到達皇宮時,鍾繇不是最後一個到達的,但等候之人,也差不多到齊,唯有曹操等寥寥數人未至。

  四周官吏,無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目光有意無意地看向後方的大道。

  “鍾公,昨夜可睡的安生?”

  一道聲音從背後響起,鍾繇轉頭,便見神色有些亢奮的楊修,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身側。

  “德祖啊!”鍾繇招呼了一聲,望了眼泛白的天色,道:“如何安生啊!朝廷之於內外,變化多端耳!”

  楊修看起來昨夜一夜沒睡,雙眼布滿血絲,他望了眼旁側站立的世子曹植,還有一側的世子曹丕,道:“鍾公當保重身體,三世子昨日還與修論道,鍾公學識淵博,為政方明,乃朝廷之所以仰仗……”

  年近六旬的鍾繇,身體很是硬朗,但心情卻是悲催。

  朝廷之於局面下,漢室之失,只在朝夕,他奮鬥了大半生,最終還是要歸於曹氏,那種理想和現實的巨大鴻溝,讓他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

  楊修在旁論之,鍾繇思緒不覺飄遠,豈能不明白楊修之意。

  在曹營眾人的推崇下,曹操稱帝,乃是必然。接下來,必將面臨另外一個問題,正是曹操之下的儲君。

  曹丕與曹植,近月來,兩兄弟表面關系依舊親密,但各方投效勢力,正是湧動之間。

  而在繼承人方面,自回到鄴城後,曹操時常加以考教。

  曹丕有司馬懿等人獻言獻策,曹植則是有楊修等人謀劃,兩人皆爭相贏得曹操之心。

  而這裡面,若有名士之屬,能多加美言,至少能於曹營繼承者之爭上,取得一定優勢。

  但朝內重臣,無不是政治經驗豐富之輩,加上曹操正是壯年,雖有病疾,但權勢於手,誰又敢這般站隊,將自身給陷進去。

  楊修在拉進關系間,後方大道上,傳來馬蹄聲,乃是魏王曹操於一行上百親衛護送下,到了。

  楊修急忙回歸原位,鍾繇耳邊也恢復了情景,他看著天空的鵝毛大雪,心歎道:“真是多事之冬啊!”

  ……

  “陛下,時間到了,該是上朝了!”

  劉協今日穿著莊重的冕服,他坐在案幾處,望著窗戶,不覺間有些出神。

  在許都的這些年,潁川也常有下雪,但絕對沒有像鄴城今歲這般大而又漫長。

  “陛下!該上朝了!”

  當內侍的聲音,再次於耳邊響起時,劉協才站起身來。

  近幾年來,他的黑發,以可見的速度白了下來。

  他正是而立,但卻因時常處於深宮,給人一種滄桑遲暮之感,就像這大漢天下。

  如今便是這大漢朝廷,他劉協也難以再保住。

  奸相曹操,終是決定,把最後的遮羞布給扯掉。

  想到昨日半夜,他無奈擬下的禪位詔書,劉協雙目不覺發紅。

  “大漢因朕而亡,朕便是死後,又有何顏面,見太祖皇帝,光武皇帝?”

  ~
  皇宮外,一身黑色冕服的曹操終於下了馬車,他抬頭看了眼密密麻麻的朝臣,還有左右站立的禁軍,目光眯了起來:“一切可都準備妥當?”

  “回曹公,一切準備妥當。”

  一旁回話的,正是早早到來,於此等候的司馬懿。

  “善!”

  曹操大步向前,目光平視著前方,一股霸氣從周身散發,讓人突生一種膜拜之感。

  在他來到群臣最前,於侍從的唱喝聲中,帶領著眾人,往大朝會之所而去。

  跟隨在後的眾臣,議論聲早就停歇,直盯著前方那個身影,自曉在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當以魏王、大丞相曹操所領群臣,到達殿內後,時辰已到,天子劉協才踏入,並一步步走到高位。

  感受到下方臣子們的情緒變化,劉協心中即是感歎,又是冷笑。

  “便是這大殿中,還有幾人心懷漢室?

  可惜啊!一場大雪,劉皇叔,終沒有殺來鄴城,否則,又怎會有今日曹賊之張狂?”

  劉協閉上了眼,回味又是感歎。

  當他再睜開眼時,許是殿內的沉靜,讓許多人目光皆望了上來。

  “陛下!”

  旁邊的黃門侍郎鄭發,再度出言提醒道。

  於眾人注視下,劉協漸漸站起身來,面向朝堂,道:“朕在位近二十余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複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

  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歷數昭明,信可知矣。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

  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遂禪位於魏王。”

  堯曰:“谘!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詔書所言,以追堯典,可謂給足了曹操隆中,更表露出其中的正確性。

  同數月前,原皇后伏氏,所昭示於天下的劉協血書,完全不同,但當下,沒有人在乎。

  當劉協將此詔書念出後,就如同一錘定音般,宣布大漢之主的退卻。

  許多人都看向了最前方的魏王曹操。

  只要曹操走上去,那他就會名正言順的接過朝廷的指揮旗。

  但這一刻, 本是為眾人期待的曹操,站在了原地,然後,大聲哭了起來。

  “自董卓之後,天下紛亂,陛下以大毅力而慰蒼生,可惜鄙臣未能竭盡全力,而平天下。

  枉顧陛下之信任也!

  又如何能受陛下之禪位?安定中國?”

  在這緊要關頭,曹操主動推辭起來,論道起了自己的不是。

  一些人急切中,像鍾繇、司馬懿等人,臉色神情淡然,並不意外。

  便是以當日的朝會也是漢天子之禪讓,魏王之第一次推辭。

  但在朝會結束後,一切並沒有結束。

  鄴城之內,官吏將領百姓之龐大的請願隊伍,再臨魏王府,而請曹操接受天子之禪讓,為國家而行之。

  直到第三次群臣百姓,再以請願時,曹操終於沒有再選擇辭讓。

  這一日,乃是建安十三年十月初八,一個天氣逐漸放晴的冬日。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