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當下局面中,代表曹操一方的楊修,實際比益州將領們,更加急迫。
但出乎楊修預計的是,益州牧劉釜,並未像其之部將劉楓一樣,故意拖延,以期在心境上給予他壓力。
而是於其到往街亭官舍當日,為之介紹手下部將幕僚相識,並在介紹完關、涼地方當前局勢後,隨即於下午就開始了初次談判。
此中做法,於實際上,表露的正是益州牧劉釜之誠意與氣魄,讓楊修竟有些佩服。
當然,初期談判,劉釜並未參與,以主簿仲長統與楊修直接會面討論。
楊修恰也是曹操手下主簿,統籌錢糧兵馬諸事,同仲長統職權相當。
此亦為雙方主簿之第一次交鋒。
便是楊修本家家世,自其祖震至父彪,可謂之四世太尉。
以楊修之才華,更得曹操讚賞,自歎不如。
與楊修相比,仲長統非是出身顯赫世家,比不上楊修所在的弘農楊氏。然於學識,見知,品性方面,即於楊修的首輪談判交鋒,就讓楊修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首日之雙方談判,聚焦於兩個焦點上,一是長安、上邽城內,許都朝廷所屬據守官吏與兵士安全轉移問題,二是潼關歸屬問題。
在此問題上,楊修和仲長統,各代表曹操與劉釜真實想法,各抒己見。
下午之談判,自是鬧得不歡而散。
這種雙方的間隙,甚至延續到了劉釜黃昏於官舍,為楊修等人舉辦的宴席中。
對於下午仲長統代表他相談內容,於官舍辦公的劉釜,前後腳即知道。
曹操意欲以上邽城和長安城,換取曹洪、鍾繇、韋康等將領兵士離開,並贖回許諸等被俘之將,歸往曹營,但對潼關毫不讓步。
這於劉釜的戰略上,並不劃算。
早先判斷出曹操會提出此法,遂以劉釜在看過蜀內蜀外,若諸葛亮、法正建議後,大膽提出,以弘農、河東全部,易曹洪等上萬人之離開。
雙方之首輪交鋒,皆以最大程度,保護並爭取本方利益。
不歡而散,乃是預料之下。
但在宴中,劉釜絲毫沒有因白日雙方不快,而表現出疏遠之意,反而帶著手下幕僚部將,與楊修等人舉杯邀酒。
宴至高潮,劉釜指著案幾上的幾個小菜,悲切道:“而今天下紛亂,天災人禍下,每歲死傷者萬萬,便以關涼這幾歲之瘟疫、兵亂,更是百姓流離失所,可是太祖高皇帝立大漢以來,那個富饒之關涼乎?
可惜許多人卻是忘了,這關中與涼州,乃是大漢之關中、涼州,同樣是百姓之關涼。
可得民心乎?
今之宴請,我念及百姓貧苦,多以錢資資助貧寒,軍中與官寺更以提倡節儉,遂以寒酸小菜招待。
但請楊君等,勿要怪罪才是!”
劉釜以益州牧身份,雖是致歉,但如楊修等人,豈能不知劉釜意中,於朝廷以鍾繇、韋康等人,這些年來,治理關涼,籠絡軍閥,卻將百姓放之後的不滿。
言外之意,他劉釜既然收攏關涼軍閥,治理地方,即以安置百姓,恢復民生為己任,定然會比許都朝廷做得更好。
谷 這種情況下,如他楊修,如背後的曹操,又有何臉面,以他所圍之地,早先於民生之不顧,而今卻妄圖易得曹洪等人安危?
楊修等人臉色不佳,剛剛喝下的酒水,多有愁苦。
此言剛落,便見劉釜舉杯站於楊修面前,又道:“楊君來時路上,可曾見地方百姓之返鄉耕作?”
楊修頷首道:“然也。”
劉釜又道:
“可見我益州兵士有欺壓地方之行?”
“可聞本地百姓於我部治理之見?”
“可得關涼百姓,有於前番地方軍將治理之懷念?”
接連三問,見楊修等,複沉默不語,就是整個宴席上的目光,全聚集於劉釜。
劉釜不慌不忙,面露感歎道:“為關中涼州,同屬之大漢子民,我為漢之宗室,為天子守牧一方,責任所在,當好生治理,絕胡羌、匈奴之患,歸得民心民意,楊君以為如何?”
劉釜之言,實際是讓楊修這個曹操使,認同他現在對關涼之治理。此中亦為楊修在白日談判中,表述含糊不清之部分。
現在劉釜親自問之,明著將之定為雙方接下來談判之基石,楊修卻不能繼續裝聾作啞。
在來街亭前,大司空曹操之令,軍師荀攸之言,各以認為,除非於朝廷大有利,否則斷不能直接承認劉釜於關涼之治,以便為將來,朝廷兵取關中,提供名義支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至少在表面上,不論前次討伐荊州劉表,還是討伐袁紹,曹操攜天子、誅叛賊,都站在道義之上。關中之地,停戰只是無奈與暫時,作為大司空平定天下之絆腳石,定取之。
而今次劉釜以收百姓委托,兵得關涼,還和許都朝廷部發生了大戰。於名義,實際是有些站不住腳的,很容易落人詬病,可朝廷一旦承認其中之治理,以之正義性,對劉釜而言,那很多問題皆會迎刃而解。
白日時, 仲長統沒有刻意提及此事,只是為雙方實際軍政利益,展開角力,楊修也有意淡化,但他沒有想到,劉釜會突然出手,親自下場。
為劉釜之前所言,楊修尚能氣定神閑,眼下臉色微微一變,他很明白,今日若不給個準確說法,明日的談判多半不會進行下去。
他沉吟道:“河東、弘農,此中關中郡所,曹公命部各有所平,其中多地,當歸雒陽安置,劉使君認為呢?”
借此酒宴,楊修沒有回答,而是以兩郡所佔之地附屬反問,誠然是給出自身條件。
劉釜緩緩側身,於楊修的注視下,反問道:“潼關本為我方馬超所佔,不知楊君可代表荀君做以歸還?”
同樣沒有給予準確答覆,但兩方之互相所問,實然已算肯定答覆。
有舍才有得。
在無法拿得河東、弘農全部,尤其以河東郡,還有大部分為袁尚所得,劉釜同意雙方停戰,以各方治理,實際對他在三輔和涼州統治,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在回到潼關這個關鍵關塞上,楊修又一次低頭看著面前小案沉吟。
少頃,他再次仰起頭。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