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從益州開始》第595章 北征(上)
  荊州戰情,牽動著許多人的心,每有戰事變化,軍報必第一時間送往成都,以供劉釜知曉。

  此外,作為敵對之首,鄴城的曹操, 亦通過諜探,時刻打探荊州局面,便於對關中和並州戰略做出調整。

  若說荊州於孫氏進攻下,乃是一灘渾水。那來自於關中和並州之軍,對曹營的抵抗和反擊,從五月開始,就是洶湧之流。

  形成對北方戰況轉變的, 不是來自於為馬岱和霍峻死守的潼關, 也不是來源於吳懿和高乾等部, 對太原的突襲攻奪,恰是來源於甘寧、張繡、魏延部,向南陽曹營大軍的大軍進攻。

  老將徐晃守於南陽數年,就算年初曹營內部,預料到甘寧等荊州將領,會再奪宛縣,以主動取南陽,進而向潁川施壓,緩解關中壓力。進而,以大將典韋馳援徐晃,構建了新的宛縣防禦體系,且將甘寧大軍,或將進軍的多處要塞堵死,防范嚴密。

  可沒想到,甘寧兵以出奇, 沒有直接攻奪重鎮宛縣,而是借助山勢,連取六處曹軍大營,先行襲擊了東武亭。

  東武亭是宛縣的北方屏障,因山巒起伏,軍隊難以大規模進發,向東側恰有驛道相連,易守難攻,借此地利之優,成為了徐晃大軍,於南陽本地重要的後勤儲備之所。

  此中補給,不僅是供給宛縣,還要向西北的數座軍塞運往。

  去歲關中戰事開始,為保持對關中進攻,接鄴城命令,徐晃本部人馬,一直保持防禦之態,但面向析縣的小規模戰事,恰是不斷。

  為甘寧拿去的西北數處軍塞,正也是大軍主力一部分。

  而甘寧以新野大軍為主導,聯合丹水前線之部,突兀向宛縣西北發起的攻勢,實令人措手不及。

  但能取得南陽之征討的前期勝利,實於甘寧軍內部諸將眼中,並不多人意外。

  因為新野開赴前線,負責襲擊的主力,正是益州青衣軍特戰之部,共計有三千精兵。裝備精良,皆是成都周邊軍匠營鑄造,所帶之器械,又是精心布置。內中兵士,無不經過特種作戰訓練,尤其擅長山地作戰和遠程奔襲之戰。

  在這支益州援軍,早於三月,為荊州州府調來新野時,以之軍容軍資和兵士訓練模式,即已引得甘寧軍內部轟動。

  而當得知此部,當年能大敗曹洪等部時,人莫不敬重。

  現在,東武亭於短短數日,為這支精銳先做襲勝,甘寧本部後於正面戰場相隨相擊,兩相配合下,方使徐晃大軍於宛城北側戰事,出現潰敗之勢。

  東武亭被甘寧上路大軍南下,就在徐晃小心調集典韋軍,試圖奪回時,甘寧親率的中路大部人馬,聯合騎兵在內,計一萬四千之部,再次動了,這次奔襲方向,依舊不是宛縣正面戰場,而是直取棘陽。

  下路張繡所領,則是奔襲中陽山。

  三路人馬的先後出動,打得就是徐晃難以平衡。

  分來的三個方向,又皆是要地,徐晃若想策援,兵士疲於奔命,更難形成有效幫助。

  這波南陽戰情的急轉直下,就算善於統率的徐晃,也是無可奈何,未有借助前番布置,艱難阻擋甘寧部的猛烈進攻。

  而以甘寧、徐晃、張繡等成名已久的大將,於統兵戰事方面,各有千秋,皆為當世名將。

  一旦有人佔得先機,先發製人,那另一方自會處於被動之中。

  不過,甘寧這次在南陽戰事上的機會把控,及個中安排,讓徐晃這位對手,深覺變化之大。

  其在宛縣,同部將幕僚議事時,忽然想到了一個,差點被之忽略的人。

  徐庶,徐元直。

  當南陽戰局,傳到鄴城時,一年來,統籌朝中軍政之事,略過天子,以做獨斷的曹操,將徐晃送來之信,細細研讀。

  隨即,叫來了楊修、鍾繇等幕僚,前來議事。

  祭酒郭嘉,則於二月以來,陷入持續昏迷之態,想到過往幾年前,常有郭嘉、荀彧等人於側,萬事不決可以問之。

  今卻是只剩下少許,或因志向,於暗處分道揚鑣,曹操不免感傷。

  “南陽之地,甘興霸出奇兵,而行奪取,或是徐元直出謀劃策,志在潁川。

  而以豫州危機,情形之下,吾於關中和並州交戰之態,只怕越加困苦。

  誰又能曉得,劉季安在並州、關中、荊州之所,準備如此周密。

  便是孫伯符之部,也為之擊潰,不得已而退之。

  此即為乃翁之失也!

  未曾想荊州戰情,會如此急轉直下。

  不知應對甘寧之軍,保衛後方,並為南陽吾方提供助力,爾等可有人選舉薦之?”

  曹操目視眾人臉色,發現想今歲被召來鄴城、並以委任尚書令的鍾繇等人,在面對他所言的不利局面時,皆以面色從容,心中一定。

  今,他同劉釜交戰,正是火熱關鍵,南陽情形,更是牽動所有人的心,如何應對,非常考驗人。

  鍾繇、或是楊修等人, 各以奇才,處事沉穩,在此方面,看來早有腹案。

  見舍內眾人,一時未有主動起身者,鍾繇當先建言道:“南陽關乎潁川,更是許都,天子安危,甘興霸來勢洶洶,但以徐將軍準備充分,前期失利,只要沉穩阻之,此中憂患,並不足以成為大患。

  至於安穩潁川,豫州,此中人選,吾願向公舉薦荀君!”

  鍾繇一開口,就將荀彧再次推到了案上。

  從去歲開始,荀彧漸離中樞,雖有朝廷虛職,但多於家舍修養,閉門不見。

  這次再舉薦之,不顧及曹操的猜忌,鍾繇可謂是冒了很大風險。

  誰都知曉,在關並戰事開始前,荀彧乃是最為反對曹操稱公之人,以至於兩人分道揚鑣。

  戰事開啟,曹操為團結朝廷內部,暫緩行之,可依之性格,既已表露,又豈會放棄?

  荀彧安能允許?

  這時再讓荀彧主豫州後方,以做啟用,關鍵還要考驗曹操本人的胸襟與信賴,還有荀彧本人之所願,兩者可會互相退步?

  且觀之,以鍾繇所薦,能繼續守安鄴城者,實唯以荀彧最是合適。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