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從益州開始》第269章 無衣
  法正在幾年前於成都時,對安夷之地,在其他郡縣制度繼承上,以單獨設立的律令,即有耳聞。這一次,實乃將具體細則看到。

  從中,他是真實的感受到了官寺治理中的“治”為何治。

  治的是民,治的同樣是官吏自己。

  官寺想要治民,首先是成為受人信賴的官寺,安夷官寺以公正廉潔、高效有為、教育保障等諸多方面,可以說是非常詳細。

  默讀此則,約莫花費了一刻鍾的時間。

  旁邊的劉釜一直耐心等待著,還為法正重新換上了一杯熱水。

  看到法正觀完,他早有準備的將一些熟悉好的事項,由案幾上壓著的簡牘下取出,同樣放到了法正的手畔。

  見時間不早,面前油燈的火焰都變得微弱不少,他以鐵簪子挑了挑,然後指著面前自己總結的書冊,道:

  “我等此番平叛,如先前之言,攻、治結合,拿下一地就要守住一地。

  之前安夷之經驗,乃是與鄭君、鄧君等人共同摸索而出。畢竟是一縣之地,便是運用於南中其他郡地,亦或是需要進行微調。

  而此中所載,亦是我南陽之友所獻,我摘抄了部分,可宏觀通行南中之地,孝直路上亦可看看!”

  法正聽出其中意思,此當為有人為劉釜進言,但劉釜尚未實行,有意實行之策,便是為南中大計。

  法正頷首,目光只在第一頁看罷幾段總體方略描述,面有驚喜,又帶著疑惑道:“季安之友所書,便是開篇,描述的即是非常詳細,又考慮南中實際,便是州府幕僚或也寫不出如此治理之計。想來定不是寂寂無名之輩,是以有治世之才爾。

  正,敢請教其之高姓大名乎?”

  劉釜笑道:“這有何不可!此人名叫諸葛亮,字孔明,是我前次往洛陽相識。今於南陽求學於龐德公,水鏡先生等諸多名士!”

  法正聞言,肅然起敬,又帶著羨慕道:“能於水鏡先生、龐德公門下求學,其人才學自是不凡,正恨不得與之共事爾。”

  法正的潛台詞是,如此人傑,季安可別放過。

  劉釜笑著點點頭:“我也恨不得能邀孔明入蜀,與我及孝直共事。但孔明安於學業,年紀比我等尚幼,正是求學之時。

  待南中定後,我或親自出蜀一趟!”

  隨之,劉釜借此時機,以引進人才為名,單獨將安夷的縣考拎出,表達了他打算在平雍氏,法正在平朱提後,於明年春夏之交,舉行一場面向天下的“南中試”。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州府,還是朝廷,目前而言,都不可能給南中攻擊一些中低層官吏。至於郡縣長吏,便是現在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以期治理,劉釜多會用自己信任提拔之人。

  而南中大族、豪族多部分打掉後,以後世改版的“科舉製”在此實行,當時暢通無阻。

  由安夷的“縣考”發展而來的“南中試”,將成為劉釜麾下儲備人才的重要方式。

  當然,不能於短時間內,將所有的中低層官職,全都供給“南中試”之吏。因想要打斷大漢當前的世家壟斷,是不切實際的。便如其中一小部分官職,為拉攏更多的益州士族,能在未來和他穩穩的站在一起,自是要以“察舉”的方式安排出去。

  但這並不代表,他治理下南中,甚至以後或將治理更廣之地,為“察舉”輸送一批庸吏進來。郡府每兩歲的吏治考核,縣寺每一歲的吏治考慮,都將從制度層面,杜絕此事之發生。

  而像時代之進步,是需要一個過程。

  安夷,但因地方壟斷缺失的情況下,成功實施了縣級科舉。整個南中,乃至於大漢天下,自不會為之全面覆蓋。甚至走出安夷,走出南中,就會遭受到世家門閥之劇烈反對。

  劉釜想要做的是,在安夷這個先河之下,於未來,或者是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摸索出一條“科舉”與“察舉”並行的雙軌道方式,作為選拔人才方式的過渡模式。

  人才是強國之基,也是複興漢室的重要方式。

  劉釜對此深有見解。

  至少目前的情況下,為擁有人才,為治理南中,法正也是舉雙手認同劉釜的策略。但於將來,家族利益與個人利益交織之下,法正能否緊緊跟隨劉釜的科舉製策,誰又能說得清呢?

  直到幾臨人定,為劉釜單獨拉來議事的東路軍主將法正,方被劉釜送出了書舍,然後一直送到了法正的住處。

  今日天晴,便是星光璀璨。唯有天寒受凍,腳下為白日融化的積雪,此時成了非常光滑的冰塊。

  舍外,劉釜沒有踏入,說話間,便有遇到寒冷的霧氣呼出。

  劉釜拉著法正的手,臉上帶著鄭重,道:“明日平旦,我會孝直親自擊鼓送行。我與子美,率西路之兵,孝直率東路之兵。願我兩部,最終都能帶領更多的奮勇兵士走出來,會師於滇池。”

  法正握著劉釜的手,也緊了緊。

  他想到自入蜀地,不為劉璋待見,後受劉釜之邀,從於軍中……至今日,他得受數千兵士,為劉釜單獨委以重任。

  這等信任,讓他感激涕零,無以言表。便是經歷過生死的兄弟,或會如此。而想到未來,還能輔佐劉釜, 開創基業,興複漢室,法正心中有一種澎湃熱切。

  “正受君之命,忠君之事。但以平犍為、牂牁為己任,不使君失望。

  但看南中之戰後,天下何人不識君?”

  劉釜笑歎道:“願汝我能一直並肩作戰,克服困難,想明歲今日,定會迎來不一樣的局面。而觀天下之英雄人物,還看今朝我等!”

  第二日東方將白。

  南安縣寺外,法正一部人馬,先行集結完畢。

  劉釜與眾部將一一惜別,最後站在高台之上,親自擊鼓高歌壯行。

  一個個兵士的面孔,從他身畔經過,劉釜皆瞪大眼睛,似乎要將每一個人都記在腦海。

  同樣地,主將劉釜為之擊鼓的模樣,也深深刻在了所有奮勇軍的腦海裡。

  便是行進數裡,也能感覺到歌聲於耳畔回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