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反刺殺
沈羲和與蕭華雍已經下旨賜婚,這種情況下,未成婚蕭華雍就遭遇不測,與婚後蕭華雍喪命是兩回事,前者說不好聽會言她命裡帶凶,將蕭華雍克死。
陛下又會如何對沈羲和?是讓她嫁給蕭華雍守喪之後再改嫁,還是這場婚事就此作罷,無論如何,沈羲和再嫁也得三年之後,哪怕不是守孝,也不能未婚夫剛死,轉頭就嫁給未婚夫婿的兄弟。
曾經指婚給皇太子的沈羲和,除了他們兄弟,沒有人敢娶。這三年,沈羲和就會如同質子一般被扣在京都,甚至她的一些自由也會遭受到限制。
三年的時間,風雲變幻,誰也不知道陛下何時會對沈家發難,這一場對決的結局又是如何?他當時想到的只是不讓她為難,不讓她受到絲毫牽連。
她像翱翔九天的鳳凰,應該是自由的,是為人敬仰的,是俯瞰天下的。
“陛下對你下手,你為隱藏實力,就如此與陛下耗下去?”在蕭長贏心中,蕭華雍詭計多端,又傲氣不已,絕不會就這樣任人魚肉。
蕭華雍微微一笑,沒有回答他的話,他凝視著石壁的雙瞳沉寂幽深。
“你說話啊?”蕭長贏催促。
蕭華雍不再理會他,最後被蕭長贏叨嘮得煩了,他不耐道:“閉嘴,否則孤讓你走不出此地。”
蕭長贏頓時咬牙靜默,蕭華雍不是在威脅他,他們是被陛下的人所綁,若他有個三長兩短,陛下還怨不得蕭華雍,阿兄只怕猜得到這是陛下派來的人,會更恨陛下,只怕要行大逆不道之舉。
蕭華雍也想到了這一點:“倒是可以讓你阿兄傾盡全力替孤開一次路。”
蕭長贏若是在這次事件之中有個萬一,蕭長卿一定能瘋掉,這世間能夠讓蕭長卿牽掛之人本就不多,一個兩個都死於帝王之手,蕭長卿只怕再沒有耐心慢慢籌謀。
冷哼一聲,蕭長贏道:“太子殿下也莫要落入我手中。”
太子能借這事兒暗殺他,他難道不行?
“若此刻是阿兄在,他定不會說出這等無知之言。”蕭華雍譏諷道。
太子死了,可與親王死了是兩回事,太子死了,是國事。陛下要給天下一個交代,莫說蕭長贏不能不著痕跡對他不利,一旦被查出蛛絲馬跡,必然要成為陛下的頂罪人。隻說蕭長贏便是能乾淨利落,事情鬧大,陛下未必不會把蕭長贏變成替罪羊。
閉上眼眸,蕭華雍懶洋洋道:“好生養精蓄銳,你我少則要被關押三五日。”
沈羲和擔憂祐寧帝給他下毒,他也擔憂,故而這些人送來的吃食與水,他都不沾,不吃不喝三五日還死不了。
這一局是陛下挑起,但誰說結束,就由不得陛下。
沈羲和沒有派短命去尋找蕭華雍,同樣知曉短命厲害的天圓也好似忘了這一茬,他還是帶著沈羲和指派給他的人兢兢業業搜尋著太子殿下的下落,蕭長卿也在派人尋找蕭長贏。
正如蕭長贏所料,蕭長卿已經猜透了是何人對蕭華雍不利,既然是陛下出手,那麽蕭長贏定然是沒有性命之憂,可他也不能堂而皇之表現出他看透了帝王手段,隻得裝作不知,到處尋人,哪怕是用心去尋了,也沒有將人給尋到。
她不知短命和海東青,不知蕭華雍若想被尋到是多麽易如反掌,故而也就不知蕭華雍是故意帶著蕭長贏落入陛下的圈套,這天夜裡,一群人殺上行宮的時候,是行宮守衛最薄弱的時候。
大部分人都派出去搜尋皇太子和烈王殿下的下落,沒有人會想到竟然有這麽多凶徒會殺到行宮,哪怕是祐寧帝都沒有想到。
沈羲和從睡夢之中驚醒,聽到外面的廝殺聲,懸著的心才落下,果然一切正如她所料。
祐寧帝綁走了蕭華雍,是逼蕭華雍亮出底牌自救,蕭華雍一直不亮出底牌,祐寧帝就一直困著他,或許現在多了個蕭長贏,計劃會略有改變,但大致對待蕭華雍的方式卻不會變。
失蹤的是太子,又不是皇帝,國家大事有人做主,百官再緊張,也不會群龍無首。
祐寧帝是打定主意要來一場持久戰,就算蕭華雍能夠忍得住,他定然還有後招,比如對沈羲和出手,逼得蕭華雍不得不反抗。
這段時日,蕭華雍對沈羲和如何,人人都看在眼裡,蕭華雍從不會後悔,他將對她的情宣告天下,人人皆知,因為他有護得住她的自信。
故而這一場和陛下的博弈,他從未有想過要和陛下僵持下去,任由戰火蔓延到沈羲和身上。
然則,他要動就必然逃不過陛下的眼睛,很早以前他就在想,陛下會如何對他下手,他要如何應對, 才是最佳的法子。
既然反抗不行,營救也不行,那就順著陛下的心意,自己派人來刺殺自己可成?但是刺殺他還不行,也得讓陛下也感同身受才是。
殺上行宮的人不是他的人,應該說不全是他的人,而是先帝最寵愛的貴妃之子,差一點就登基為帝,陛下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先帝欽封的嘉辰太子。
當日祐寧帝城樓前殺凶,又製造一場刺殺來掩蓋,嘉辰太子就知道,祐寧帝這是一箭雙雕,原本他投降就是為了自保,謙王母子絕不能對他動殺念,文武百官都看著,他大不了交上所有權勢,日後做個富貴閑人。
可祐寧帝想要把殺謙王和妻兒這樣的罪名往他身上扣,他如何能夠不逃跑?
在想要做兩手準備的宦官以及聽聞謙王被殺,心中懷疑的汝陽長公和韋駙馬的幫助下,嘉辰太子趁亂逃離了皇宮。
這些人一直沒有任何動靜,所有人包括蕭華雍都以為嘉辰太子已經罔顧,否則怎會二十多年不興起一絲風浪?真的甘於平凡,做個閑散富貴翁?
蕭華雍獲得了胭脂案的名單,揪出了韋駙馬,救了汝陽長公主和蕭甫行母子,才真正知曉了背後的事情,故而沈羲和遞給他的胭脂案證據,遠超她自己所想的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