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影視世界學才藝》第四百零七章 辦報,浪潮
韓家只是小地方的名門望族,在省城的影響力都頗為一般,更別提在這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滬上了。

 即便有著呂韻音家族的支持,想要在這裡開展錢莊業務也絕對是難比登天。

 徐多藝很清楚,錢莊或者說銀行,絕對不是一個小地方來的小財主能夠玩得轉的,所以他需要陳大偉來“點醒”他。

 果然,在徐多藝剛剛透露出要在滬上開錢莊的想法,陳大偉立刻便給他潑了一盆涼水。

 “妹夫啊,你不要嫌我說話直,這生意可沒你想的那麽簡單。”陳大偉巴拉巴拉說了一通,舉了幾個滬上本地銀行家破產的案例,想讓徐多藝知難而退。

 “那可能是我考慮不周了。”徐多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果斷從善如流。

 “沒關系,這兩天我帶你和韻音四處轉轉,你也可以再考慮考慮。”陳大偉見徐多藝將他的話聽了進去,心中頗感欣慰。

 但是他也不知道徐多藝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他提建議固然是好心,可萬一辦了壞事就不好了,於是主動提出帶著徐多藝考察考察市場。

 “太麻煩了吧,聽說姐夫在經營一間規模不小的布莊,應該沒有時間吧,我帶著韻音到處看看就好了。”徐多藝推辭道。

 “我那就是小打小鬧,這點時間還是有的,你們兩個初來乍到,怎麽能沒有一個本地人給當向導呢。”陳大偉堅持道。

 “那就有勞姐夫了。”徐多藝點點頭,雖說他和本地人也沒啥太大區別,但見陳大偉態度堅決,估計是勸不住的,索性就答應下來,省的麻煩。

 如此,徐多藝和呂韻音便在陳大偉家住了下來,白天跟著陳大偉遊覽滬上兼考察市場,晚上便和他們一家一起聚餐聊天,倒也很是快活。

 不過考察了幾天之後,徐多藝便已徹底放棄了在滬上開錢莊的計劃,韓家的錢財與勢力根本經不起這麽折騰,哪怕他用出真本事也不行。

 因為現在的滬上根本還掌握在西方列強手中,像徐多藝這樣在滬上無權無勢的外來者幾乎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闖出一片天的,即便是走杜老大的路線,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且馬上就要鬧革命了,在這個時候開銀行,怎麽看都不是明智之舉。

 然而開不了錢莊並不代表徐多藝是白跑一趟,他又不是一心發揚家族事業的韓諾,還是可以做其他生意嘛。

 在徐多藝自己安排的機緣巧合之下,他受到某些特定的啟發,決定辦報。

 相較於其他技術含量更高的產業,報紙看似容易一些,而且這玩意是輿論陣地,用好了會有奇效。

 現在距離革命大潮已然不遠,徐多藝更可以趁此良機引導輿論,發上一筆橫財。

 武昌起義爆發後,滬上頃刻間成為中外傳遞有關辛亥革命消息的中心,民情振奮,革命輿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短短兩個月內,滬上共創刊了30多種小型報紙,大多以宣傳革命、報道各地起義和轉載各地消息為主。

 如《民立報》因報道革命消息真實,人們爭相搶購,每份竟賣到一塊大洋。

 徐多藝覺得這個錢不賺白不賺,畢竟在這個時間點上,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革命。

 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黑暗主宰那邊,不過徐多藝此舉也可證明他在商業上的的天賦,黑暗主宰之所以選中韓諾,除了他的靈魂屬性,也是看中他運轉錢莊的能力。

 徐多藝辦報成功不僅可以體現他的商業價值,甚至可以展現出他對人心的把煽動對輿情的影響,他覺得黑暗主宰應該會滿意他的這項技能的。

 於是,徐多藝開始著手聯系收購滬上辦不下去的小報。

 滬上的現代報業應是始於1872,在這一年大名鼎鼎的《申報》創刊。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滬上已經有了大大小小的報刊近五百家,尋找一家經營不善的報館並非難事。

 徐多藝果斷下手收購並將其改組,然後高薪聘請了幾個得力之人去羊城、江城等大城市作為特派記者收集新聞,靜待革命浪潮的到來。

 呂韻音對徐多藝大膽涉足報業的決定有些微詞,但奈何徐多藝的態度非常強硬,作為賢內助,她也只能盡全力幫助徐多藝辦報。

 呂韻音不愧是從小跟著她父親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她在管理上頗有一套,徐多藝只需稍加指點,她就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看到妻賢至此,徐多藝忍不住生出想要帶著她一起加入八號當鋪的念頭。

 不過徐多藝知道他只能提供建議,最後拍板的還得是從不露臉的那位。

 呂韻音盡心工作,徐多藝也沒閑著,他偶爾冒出幾個天馬行空的點子,就能讓報紙的銷量增長不少。

 在徐多藝看似不經意的調整之下,在大革命開始前,他的報紙就已經扭虧為盈,開始賺錢了。

 報紙走上正軌之後,呂韻音開始無限思念被他們扔在家裡的兒子韓磊。

 徐多藝見妻子念子心切,便安排她先回家去,畢竟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還是回家去安全一些。

 呂韻音並沒有什麽政治嗅覺,無比想念孩子的她欣然接受了徐多藝的安排,在徐多藝新雇傭的保鏢的護送下返鄉。

 徐多藝則坐鎮滬上,坐等革命爆發,趁機為民眾普及革命意義,並大撈一筆。

 10月10日, 大革命的浪潮自武昌而起,迅速以燎原之勢席卷大半個中國。

 滬上自開埠以來,向來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進入近代中國的窗口,革命黨早已將這裡當做輿論宣傳的絕佳陣地。

 這時候,徐多藝的那幾位特派記者立了大功,他們剛好被安排在革命浪潮最為洶湧的幾個地方,收集來的信息非常有價值。

 徐多藝親自操刀,將這些真實信息加以潤色和改良,從而成為了一篇篇煽動性極強,且意義深遠的文章。

 這些文章一經刊登,立刻引發了報紙的搶購熱潮,價格最高的時候居然賣到了兩塊大洋。

 徐多藝當真賺了個盆滿缽滿,短短幾天時間便豪取了十萬大洋。

 然而還不等徐多藝將這些錢妥善處置,事情便突然超出了他的掌控。

 7017k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