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顧七她隻想種田》第388章 大規模種田
最新網址: 可就壞在羅山村一面背靠著小羅山。

 那小羅山上有一處山泉,渝州大旱這三年,小羅山上的山泉救幾乎救了整個羅山村的百姓。

 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羅山村的村民從來沒有想過這處對於他們來說近乎保命的寶貝山泉再這一遭裡居然城了羅山村一小半村民的催命符。

 那日夜裡山洪來襲時,村子裡的村民因著大雨的緣故誰也沒有出門,隻將門窗緊鎖了。

 直到未時一刻,村子裡忽然傳來一陣巨響。

 緊接著不少村民都感覺到自己的床板開始晃動,伴隨著越來越大的晃動聲,緊急著越來越多的村民感覺到自己的房子也開始震動。

 有驚醒的村民大恐懼的大喊著‘翻地龍了’也顧不上屋外的大雨匆匆跑出門去。

 這出去一看,才發現哪裡是翻地龍,是小羅山發了山洪!

 洪水混著山石泥塊一同衝下來了,巨大的衝擊力帶著毀天滅地的轟隆聲,就在一眾羅山村村民面前,瞬間衝毀了坐落在山腳下的數處房屋。

 一時間慘叫聲哭喊聲響徹整個羅山村。

 -

 這一次山洪,羅山村死了二十多人,傷了近百人。直接壓垮房屋六座,損傷房屋十余處,損失不可謂不重。

 若只是這些,羅家村的剩余村民未必扛不過去。

 真正讓羅家村難熬的是,那些在大雨前插了苗的田地,因為雨水長時間的浸泡,近一大半沒了存活的希望。

 雖說已經育苗插秧的水稻喜澇並不怕雨水,但整個羅家村的村民裡也就只有那麽三四戶人家搞到了位數不多的水稻糧種,大多數羅山村的村民都是種的紅薯。

 紅薯耐旱、喜光照,原是極好種的糧食,便是在之前兩年裡,家中情況還過的去的羅山村村民裡還有不少人每日偷偷上山挑了少量的山泉水,養活著自家院子裡的幾方紅薯地,就靠著這些紅薯做口糧,一直撐到了如今。

 渝州初來雨水時,

羅山村的村民心裡都是歡喜的。

 有了雨水,就不用像從前那樣扣扣嗖嗖的在牙縫裡剩下救命些的吃水就為了養活那麽一星半點的紅薯。

 有了雨水不僅可有種紅薯吃飽肚子,還能種包谷、種水稻、種小菜,等熬過這一年入秋,苦盡甘來,後面便全是福氣了。

 可誰能想到這渝州的雨水,不來時它兩三年都不來,來時又氣勢洶洶多到要將整個渝中都淹了。

 要說紅薯的優點是耐乾旱、喜光照,那麽缺點就是怕澇怕陰。

 就在暴雨前半個月,不少羅山村的村民都早早準備好了薯塊用來出芽育藤再移栽扡插,加上那會兒天公作美,移栽扡插後,接連下了幾場小雨,便是紅薯地裡連水都不用再澆。

 奈何這些紅薯地不怕小雨、不怕大雨,就怕接連不斷的大暴雨,更怕雨水積累後無法排處形成的內澇。

 這不,澇著澇著就把大半的番薯藤給泡爛了,剩下的那些還堅強活著的情況也不算太好。

 如此一來,原本在村子外頭就有些惹眼的田莊,這會兒在羅山村百姓眼中就更惹眼了。

 -

 誰都知道村外的田莊換東家後雇了不少雇農翻地種地,更知道田莊裡挖滿了大大小小網狀的水渠。

 這次洪荒發的在凶,那處田莊明明有河道從中穿過,竟也沒有半點損失!

 田莊是圍了柵欄的,但也不是全然看不清裡面的情況,再說了羅山村裡也有不少村民在田莊裡做雇農,每日裡做完活計就能回家,莊子種了什麽,養活的好不好自然一清二楚。

 -

 羅家村外的田莊收攏來時便足有兩千畝良田,這些日子顧七又讓江平將田莊附近的散田歸攏了些,前前後後統共有兩千五百畝地。

 田莊裡的田都是良田,並非荒地;只要簡單翻犁過手就能用上。

 顧七將臨近河道兩側的一千畝地全部用作了水稻種植,另外左側畫出三百畝種植玉米,三百畝種植紅薯,三百畝種植禾粟。

 右側的六百畝則分出三百畝苞谷,另外還種了三百畝春小麥。

 算算月份,如今種植春小麥的種植時間已經有些偏晚了,不過既然手頭上有種子在,土地也富足便都先試試。

 渝州府現在的氣候環境十分不穩定,一會兒旱一會澇,一會兒冷一會兒又熱了,各類農作物都有其習性,很多習性都是向左的,之所以將田莊的田地區塊化劃分就是想著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對於氣候的不確定性,只能做多方位的嘗試。至於最後的收成如何,一半盡人事一半看天意。

 -

 渝州現在的情況還要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清楚,盡管顧七已經盡可能的調動了手下所有能用的鏢師往返在渝州和雲州兩周府之間,但對比起麓山郡龐大的居住人口,沒回送來的米糧也都只是杯水車薪。

 若是可以,盡快在渝州本土培育出可食用的主糧才是解決麓山郡以及渝中困境的唯一辦法。

 當然這也是規避風險的一種方式。

 不論怎麽樣,既然渝州的旱情已經結束了,等水患過後,大范圍的耕種必然會在各地興起, 到時候從雲州府送來的糧食價錢只會不斷的被壓低。

 對比起雲州府與渝州府兩地來回運輸的高成本和高風險,一但糧價降低到正常范圍內,這趟買賣就必然虧本無疑。

 但四海這次在渝中的投入太大了。

 不提周璃的那份,就說顧七自己的那點血汗銀子包括人手也盡可數全都投在了麓山郡內。

 下了這麽大的功夫,又想盡辦法與麓山郡的官吏攀上關系,顧七自然不會只是想賺幾個月的高價走S糧的倒賣差額就跑路了。

 所謀求的,就是相對穩定的一個可持續長久發展。

 -

 田莊裡還算完善的進出水系統盡可能的保證了莊稼不至於在連續暴雨的天氣裡爛根,但為了確保秧苗的長勢,顧七另外讓人在幾處排水位置不是最佳的田地上搭建了建議的棚子,遇到雨勢太大的情況就讓人將油布蓋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