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金烏永生之門》第12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此圖是咱們‘老管家’,在前數月前一個電閃雷鳴的暴雨之夜,不知道從何處尋給大哥的。嘴裡不停地念叨著‘該來的總會來’,昏厥一夜之後老管家似乎也忘記前夜發生了什麽,大病了一場。”

  “我與大哥研究了此圖許久頗覺蹊蹺,老管家聽說了我要來依圖尋寶,便想要一同前來,大哥擋也擋不住,想必老管家也對此圖頗具執念,此圖所記之事或許只有他真正了解。”

  光子對此興趣不大,也反感綠毛,便搬著凳子去一旁抽煙去了。呂修昨天跟二爺就聊到了這幅古畫,而自己也沒什麽鑒賞能力,也就找了個沙發蹺起二郎腿等著大家給出結論。

  呂瞾第一次這麽近距離觀賞古畫自然十分得興奮,俯身近距離一寸一寸地細看,邊看邊嘟囔著:“秦始皇?東巡?這是乾隆的印跡麽?房玄齡?閻立本?···還有一篇敘文”。

  趙凌月也饒有興趣地讀著敘文:“皇帝立國,惟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登於嶧山,群臣從者,鹹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他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複起,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趙二爺聽趙凌月讀完後接著說:“這是泰山刻石的碑文,相傳是李斯給始皇撰的文刻的碑,我看呂老弟看得如此認真,想必有自己的見解吧,不妨說說?”

  呂曌尋思了一下欲言又止,片刻後光子說話了:“扭扭捏捏個啥!個大老爺們!痛快點!見你下副本時那意見可從來不見少。”

  呂曌向前一步靠在桌邊上,身體前傾拿起了桌面的放大鏡,低頭繼續看了片刻,不知道看出了什麽,突然皺起了眉頭說道:“當著趙二爺的面分析古董,我這分明是布鼓雷門、班門弄斧。既然二爺讓我說說我就拋磚引玉、獻個醜了!”

  “這圖叫始皇東巡圖,但這不是東巡所有過程的記述,始皇帝一共五次東巡,並死在最後一次東巡的路上。此圖為四連幅,很流暢的筆鋒貫穿了四幅圖。”

  “第一幅始皇帶一人祭拜一帶碑墳墓,從構圖上可以看出群臣很遠,始皇旁邊一人雙膝下跪,二人距離墓碑很近,畫記碑文只有一隻鳥,我對鳥知之甚少若為青鳥則大概率是東巡前祭祖吧!畢竟咱中國人從古至今,辦大事兒前都好祭祖求個保佑什麽的。”

  “第二幅:這幅估計大家都看得明白,這是泰山封禪,始皇率文武百官封山勒石刻碑,歌功頌德。”

  “第三幅是應該也是祭拜一座山,但畫風簡單,突出的就是祭品類動物很多,這幅估計也是在祭拜某個東巡過程中落腳的名山吧。”

  “第四幅:始皇和一人站在一塊礁石上,望著無數隻小船圍捕一隻巨鯨模樣的魚,我想這應該是始皇命徐福東渡尋仙為其解決出海的麻煩。”

  “由過程可見此圖描述的是第一次東巡,始皇祭祖後前往泰山封禪,途中可能在嶗山或者琅琊台再次祭拜,然後前往‘天盡頭’給徐福出海創造條件,擊殺了巨型海鮫。”

  呂曌喝了口水,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也沒人打斷他就繼續說:“這圖肯定不是房玄齡畫的,雖然落款皆有其姓名,但我更相信房玄齡不過是參與了此畫的督辦。

”  “我曾在故宮博物院見過閻立本的《步輦圖》,這種左畫幅工篆隸書敘事,右畫幅威儀疊景記人,加上這流暢的構圖,必是閻立本親作,這肯定沒跑!後續《二十四功臣圖》也是房玄齡奉旨督辦的,這應該也算其中督辦的一件作品,只不過不知道房玄齡做這個畫,是有何用意?”

  呂曌又挪步到有許多印跡的地方,“敘事落款乾隆帝帶名帶姓的章子就三枚,還有乾隆鈐印三枚:分別是左上角的‘八徵耄念之寶’;右上角的‘十全老人之寶’;右下角的‘太上皇帝之寶’。其他花、鳥、魚、蟲、神獸的章子也不少,估計也是乾隆爺老人家的‘傑作’,若能與故宮博物院對驗,說不定這真是動亂年代遺失的珍寶。”

  旁邊的趙凌月聽到這裡,也湊過來看著那些各式各樣章子的印痕,一把奪過了呂曌的放大鏡看了起來:“歐謔!看不出你還明白很多啊,挺博學啊!我也要看看這些章子····你接著說。”趙二爺也一旁端茶邊喝,邊津津有味的聽,時而眉頭緊蹙,時而微笑。

  呂曌繼續說道:“我看假設這不是偽造的宮中文物,那這件物品可就太厲害了!但我覺得您的畫另有蹊蹺,很可能是假的!您看!”

  說罷呂曌從裝裱的邊緣,抽出數根裱裝的絲線,光子看到呂曌做了個按打火機的動作,順手丟過一隻隨身ZIPPO,點燃後發出一股濃濃的塑料味兒。

  “咳咳··看到了吧!這個是化纖!人造纖維!古代肯定沒!看樣子這還是有意做舊的!”呂曌臉上綻放出得意的笑容,接著說道:“二爺您不是在試探我吧?故意拿幅高手臨摹的畫誆我!”

  趙凌月一聽我質疑他二叔,便上前使勁一拍呂曌後背,差點把呂曌吃的早飯一口打出來。

  “你怎麽說話呢!沒大沒小!我二叔能騙你,你也不照照鏡子!·····”

  趙二爺面露微笑伸手示意趙凌月安靜,不要爭吵。

  “呂老弟,你說的大部分都對,確實是塊鑒古的好料子。你說的問題我跟大哥一起也研究過了。第一幅的鳥確不是青鳥,雖然年代久遠色澤不再鮮豔,但仍能看出此為‘三足金烏’,你看著的那個鳥尾其實是第三根腿。相傳‘三足金烏’為西王母神鳥,後演化為秦人圖騰青鳥。另一個以‘三足金烏’為圖騰的就是齊國,此處用‘三足金烏’祭祖大概率指的是祭奠的是‘仲父’——呂不韋!”

  呂曌豁然開朗:“對啊!我怎麽沒想到第一次東巡確實是路過洛陽祭奠過呂不韋的,況且他還是田陳篡齊之後,呂氏王室成員的分支,這樣看您說得更準確。怪不得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後續司馬光《資治通鑒》也添油加醋了描述了一段,這秦始皇難道不叫嬴政、或者趙政而應該叫呂政?哈哈這可太有意思了!趙二爺還看出哪些不同?”

  呂曌對考古那是與生俱來的興趣,這顆好奇心這下被趙二爺牢牢抓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