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歸新加坡1995》第三百六十五章 MEMS與尋找ADI公司!
等梁貝妮離開,李曉凡在網上瀏覽的時候,看到了一則新聞:

  最近,美國ADI公司采用MEMS技術成功實現微型加速度計的商品化,開始大批量應用於汽車防撞氣囊,主要用於汽車防撞氣囊的彈出控制,標志著MEMS技術產業化的開端……

  看到這則新聞,李曉凡一下子興奮起來。

  “ADI”“MEMS”這兩個關鍵詞刺激了他敏感的神經!

  ADI是英文AnalogDeviceInc.的縮寫,翻譯成中文有兩種叫法,一種是音譯叫“亞德諾半導體技術公司”,另一譯名是“美國模擬器件公司”。

  前世,這家ADI亞德諾半導體技術公司可是美國十大半導體公司之一,在業內如雷貫耳!

  ADI公司的高性能模擬、混合信號和數字信號處理DSP集成電路IC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前世,ADI公司後來因為大量尖端產品應用在米國的航空航天與國防產業,成為米國相關機關的重點保護對象。

  2009年曾從美國ADI公司回來了一位曾經在那裡工作過的李博士,帶回了高性能DAC(數字模擬轉換器)產品的版圖,一下子提高了國產DAC產品的性能指標。但隨後遭到ADI公司和米國的抗議……

  李博士事件發生之後,影響重大,導致米國對華人參與關鍵器件研發的控制更加嚴格,並對往來大陸的留學生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對海外留學生歸國從事關鍵器件研發造成了心裡陰影,很多人為了保住往來米國的人身自由,放棄參與國內高性能的關鍵器件研發工作的機會……

  當年米國給大陸禁運的ADC模擬數字轉換器標準是>8bit10MSPS,由於禁運導致國內都得花高價買走私貨,國產的AD產品基本沒有超越過這個標準的。

  當時由於需要遵守國際知識產權的遊戲規則,所以李博士的方法和產品無法被正規整機廠采用,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工業界的問題。

  卻導致許多國內外大公司在引入國產供應商在知識產權上更加擔心,要求國產廠家自證清白。有公司甚至到了要求國產供應商的創始人不能有ADI/TI履歷的誇張地步,進一步導致國產替代進度的嚴重落後……

  前世的這些往事讓李曉凡印象深刻。

  MEMS是英文(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的縮寫,中文叫微機電系統,利用集成電路IC製造技術和微加工技術把微傳感器、微執行器等製造在一塊或者多塊芯片上的微型集成系統。

  MEMS起源於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晶體管的發明,直到1987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發明了微馬達,引起國際學術界的轟動,人們看到了電路與執行部件集成製作的可能性,這是MEMS技術的開端。

  MEMS技術是一種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性研究領域,幾乎涉及到自然及工程科學的所有領域。MEMS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如果半導體微製造被視為第一次微製造革命,MEMS則是第二次革命。

  1988年,美國的一批有遠見的科學家提出“小機器、大機遇”,並呼籲美國重視MEMS這一重大領域的開發。

  MEMS自發明一來,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半導體業的一顆璀璨明星,無論是民用或者航天國防軍工產業,它的地位非常重要。特別在前世,進入轟轟烈烈的智能物聯網時代後,MEMS傳感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想到這裡,李曉凡隨即在雅虎等網站上搜索了一下“ADI”“MEMS”這兩個關鍵詞的相關所有信息。

  網上的相關信息顯示,幸好,這家ADI亞德諾半導體技術公司進入MEMS領域時間不長,才3年多時間。

  現在才1996年,如果自己抓緊機遇,完全有可能追趕一把!

  而且將來毛思明團隊掌握的磁傳感芯片技術可以與MEMS結合在一起,開發用在消費與工業電子及陀螺儀、慣性導航等許多高科技產業方面的產品……

  突然,李曉凡萌發了一個念頭:當下的ADI公司規模應該還不那麽大,米國的機關還沒有那麽重視,自己是不是可以去投資一把啊?

  他又繼續在網上把ADI公司相關的信息給徹底翻箱倒櫃地搜了一番。

  網上倒有非常詳細的ADI公司介紹:

  ADI公司有兩位創始人,一位叫RayStata,另外一位合夥人叫MatthewLorber,都是來自著名的麻省理工MIT校友。

  這位RayStata出生於1934年,現在居然已經62歲高齡了。

  前世,這位RayStata曾被業內稱為“美國國家技術產業教父”,2008年獲得電子工程專輯EETimesACE終身成就獎。

  六十年代初,拿到麻省理工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後在惠普公司工作的RayStata有一天在哈佛廣場上,偶遇到了MIT學生時代的老朋友MatthewLorber。

  當時MatthewLorber正在尋找一位拚租室友。

  最後,他們倆人不僅共租了一套公寓,而且三年後一起創辦了這家ADI公司。

  1965年的冬天,RayStata與合夥人MatthewLorber在麻省理工MIT附近租了一個簡陋的庫房,從高性能運算放大器的設計製造開始,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了自己的科技王國ADI公司。

  開始的時候,RayStata與合夥人MatthewLorber倆人光有創業熱情,其實並不知道該如何創業,他們先根據在麻省理工學院儀器實驗室的經驗開發固態儀器控制產品。

  他們的這個產品隨後一年內被科爾摩根公司的控制部門收購,他們賺了一筆小錢。

  記者采訪RayStata,他說當時線性集成電路或被簡稱為IC的東西,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他們那個時候是通過人工地把零散的晶體管和其他器件組裝在印刷電路板上來生產運放和轉換器的。

  RayStata說他們創業兩年後, 1967年,行業內的第一個集成運放IC被發明出來了。

  其實,早在1963年,26歲的工程師在仙童半導體公司設計了第一個單塊集成運算放大器電路μA702。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據說,因此要求仙童半導體公司給他加薪,但沒有得到滿足,於是離開了仙童半導體。

  當時的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如獲至寶,迅速挖來了。後來幫助國家半導體建立了模擬IC設計部門。

  1967年,為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研發出了一個更好的運算放大器,即著名的LM101產品。

  這款LM101運放產品李曉凡太熟悉了,讀中專時候他們自己製作音響功放,使用過許多這個系列的產品……

  RayStata隨後發現,雖然他們人工組裝的模塊化運算放大器比市場上面出現的這款LM101運放IC產品性能優越,但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產品體積小,而且不斷地迭代升級,一個數量級一個數量級地比他們的產品便宜。

  最後,是市場逼著RayStata他們采取果斷的措施去學習設計和製造集成電路……

  看完相關ADI公司的一些故事後,李曉凡抄起了電話,第一個打給了遠在美國的陳大同博士。陳博士出來創業前就在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負責模擬電路業務。

  李曉凡要開始去尋找這家ADI公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