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歸新加坡1995》第四百二十四章 PK台積電華州項目與為何萬萬不可?(…
  (剛才這個章節被蔽,現修改後重發,已訂閱讀者請直接忽略!)

  “李董,何出此言?”倪院士與張博士奇怪道。

  “兩位前輩,你們可能還不一定知道,就在前幾天一些發達國家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了《瓦森納協定》,對高科技產品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我們依然是被限制出口的對象……”

  這個新聞是李曉凡是昨晚在雅虎的新聞版塊上剛剛看到的。

  前不久因為眾所知道的原因,原巴統組織宣告解散。但就在前幾天,米國等33個發達國家又重新簽訂了一個替代性的“瓦森納協議”。

  如果按照新的“瓦森納協議”規定,發達國家對內地的半導體技術出口,一般要按照“N-2”的原則審批,就是要比最先進的技術晚兩代。加上審批中適當拖延時間,內地拿到的技術設備通常比最先進水平落後3到4代。

  李曉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因為想到了前世張博士創建中芯國際項目的曾經的那些經歷:

  當時為避免遭到禁運,淡化背景,張博士刻意分散股權,在開曼群島設立“中芯國際”,以此為平台募集資金,再以純外資的身份在上海投資設廠。首期募資的16名股東中,只有上海實業、北大青鳥兩家有大陸背景。首期的10億美金投資中,絕大部分來自張博士找來的外資,而張博士本人的持股還不足1%。

  但是即便如此,中芯國際項目仍沒能躲過“瓦森納協議”的技術封鎖。到2001年,米國的0.13微米技術已經實現量產,而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只有0.35微米級別,足足差了3代!

  當時張博士希望從米國進口0.18微米等級的生產線設備,遭到拒絕。

  後來,身為基督徒的張博士前往米國四處遊說,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齊全美五大教會為他擔保,還承諾中芯國際的產品隻用於商業用途,不會用於其他用途,最後才獲得了出口許可,非常不容易。

  最後這關鍵一步,才將大陸內地半導體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的縮小到了1代!

  現在李曉凡的擔心是如果按照倪院士與張博士商量的而CIDM 模式,設想初衷非常好,把國內像倪院士主導的聯海等國內外芯片設計和研發企業,與芯片製造,芯片封裝測試等芯片產業鏈整合在一起,采用共建共享的模式。

  但,這個模式肯定會遭到“瓦森納協議”的技術封鎖!

  當下,因為張博士還沒有到大陸建過芯片廠,他可能還不太了解裡面的艱辛與複雜程度。

  李曉凡於是把自己的擔心和自己所了解到的“瓦森納協議”詳細向倪院士與張博士匯報與解釋了一番。

  聽完後,張博士歎了一口氣道:

  “李董,你這麽一說,我大概明白了。以前我只知道有巴統組織,原來以為這個組織解散以後,去內地投資就沒障礙了,沒想到又多了這麽一個瓦森納協議。感覺真是讓人頭大啊!”

  李曉凡對張博士與倪院士開口道:

  “所以,兩位前輩,當下張博士您如果下決心出來搞芯片廠,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如果我們投資上馬與台積電在華盛頓州WaferTech那樣類似的,全球目前最先進的0.35微米製程晶圓代工廠,我的建議是第一個芯片工廠,要麽去先放去新加坡,這樣可以避開瓦森納協議製約!所有需要的10億美元投資款可以由我為主來負責籌集!”

  李曉凡說這番話是有底氣的,因為“張汝京”這個名字就可能值10億美元!

  從60年代開始,華人就在米國的半導體行業嶄露頭角,天才工程師和卓越企業家不斷湧現。張博士德州儀器公司工作的頂頭上司、他的師傅德儀公司高級副總裁邵子凡博士,就是全球最頂級的芯片製造工廠建設專家。

  在同為華人的邵子凡博士提攜和栽培下,張博士迅速成長,前後負責參與全球了九大最頂級的大型芯片廠的建設,遍布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目前替代師傅邵子凡博士,成為業內公認的全球頂級芯片項目“建廠高手”。

  只要張博士肯出馬,李曉凡認為憑著自己現在五億多美元的身價,加上張博士的名氣,融資十億美元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

  李曉凡的想法裡面,張博士的第一個芯片項目暫時先放去新加坡有著許多好處:

  第一是避開了“瓦森納協議”。在新加坡設廠可以采購到全世界一流的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直接上全球目前最先進的0.35微米製程,PK台積電的華盛頓州WaferTech項目。

  第二個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完整保留張博士個人的專利和技術等“知識產權”。

  前世,張博士離開德儀之後,赴台灣創立世大半導體,當時是除了台積電與聯電以外,台灣的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從事DRAM芯片代工。

  但是不久,台積電為了與聯電PK,在張博士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出50億美元巨資收購了世大半導體公司。當年也正是因為世大半導體公司被台積電所收購,張博士為世大半導體公司所設計的所有半導體工藝和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被台積電一起給“收”了。

  全世界的半導體設備就那麽幾家公司生產,所有生產設備基本都差不多的,最大的差異是各自獨特的工藝和技術。前世,因為世大項目被台積電收購,就此埋下隱患,導致後面中芯國際在“知識產權”上面的敗訴……

  第三是將來張博士創立的這個全球最先進晶圓代工廠可以為國內倪院士主導的聯海微電子等內地半導體設計公司代工,哪怕一些國內有特殊需要的產品都可以來這裡生產加工。

  而且自己投資的英偉達、豪威科技這樣的半導體項目等明後年就要瓜熟落地了。如果現在開始建廠,兩年以後剛好可以承接英偉達與豪威科技他們的訂單。最關鍵,有了自己投資的晶圓廠,李曉凡可以鼓動英偉達與豪威科技等公司把一部分的研發和設計放來新加坡,再慢慢向大陸內地轉移。真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四是新加坡對半導體項目支持力度非常大,產業鏈齊全。半導體產業是新加坡電子工業兩大支柱產業之一,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新加坡政府下了血本。

  新加坡建立起規模數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和一個群聚發展基金。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對每一個前來投資的外商半導體公司提供非常周到的服務。從投資建廠前規劃評估,到建廠中的水、電、土地取得,甚至是完工後的人員招募、長遠的財務規劃等有一系列的完整協助,可以說對外來投資者盡力給予最大的協助。

  也因此,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新加坡可說是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當下的新加坡,除了本土的特許半導體公司之外,已經引進了外來投資的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測以及負責襯底材料、製造設備、光掩膜等配套的半導體企業五十多家。

  1980年,惠普HP在1980年代率先把芯片設計中心引入新加坡。

  1985年,SGS-Thompson公司第一個在新加坡設立前端晶片生產基地。

  1987年,惠普公司又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晶片生產製造廠。

  同年,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投資設立了特許半導體公司。

  1993年,由張博士負責的,德儀、惠普與佳能等聯合投資的DRAM公司新加坡TECH半導體項目建成……

  前世,新加坡最風光時候引進了300多家半導體項目。他們分別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多家IC設計公司、14家矽晶圓廠、8家特製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

  新加坡這裡目前產業配套齊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政府響應與營商服務環境一流。

  所以,李曉凡估計在新加坡設芯片廠的建成投產速度應該會比台積電華盛頓州WaferTech項目要來得快。

  第五點也是最最關鍵的,李曉凡的設想是:在新加坡投資的第一個芯片廠是自己與張博士的“練兵”之作。

  等第一個在新加坡投資的芯片廠建成,張博士負責建設的芯片廠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和人才儲備之後,立馬啟動赴大陸建設第二個芯片廠計劃!

  張博士聞言後高興道:

  “李董,您如果能負責建廠資金的籌集,那真是太好了,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

  對於李曉凡的話,張博士是高度信任的。

  因為最近李曉凡的名字頻頻出現在華爾街的財經媒體上。今天他一手創建的太平洋網絡科技公司的成功上市,加上之前投資的雅虎項目,讓他身價接近了6億美元。

  何況,從今天參加晚餐的這些客人身份和背景來看,張博士認為李曉凡的人脈資源足以支撐10億美元這麽一個盤子。

  張博士喝了一口咖啡,看著邊上正在聊天的軟銀集團孫正義與楊致遠等人後,突然問了李曉凡一個問題:

  “李董,如果說要避開瓦森納協議,為什麽我們不把第一個芯片項目放去離開大陸更近的香港呢?”

  “張博士,萬萬不可!”

  “為什麽不可?”倪院士與張博士齊聲發問道。

  他們都感覺到李曉凡的這個回答很奇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