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權禦群雄》第一十一章 降都督
  第二日,劉瑁便領著甘寧、張任在軍中挑選了五千精銳留下南征。

  其余部隊由楊懷率領,押著叛賊賈龍返還綿竹。

  說是五千,其實劉瑁手中還有甘寧帶來的八百人和關押的兩千俘虜。重新整頓一下,足足有八千之眾。

  楊懷自然不會去計較,劉瑁對他如此交心,他巴不得劉瑁多留點人,多立點功。

  說那麽多有什麽用?你得活著等劉焉傳位於你才行不是?

  大軍凱旋歸來,劉焉召集文武群臣在州衙齊聚,聆聽戰報。

  “孟思,叔瑜為何未歸?”劉焉想借此機會為劉瑁提升一下人氣的。雖然相對來說劉璋更乖巧聽話,但卻也非劉焉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只有劉瑁一人在的時候,劉焉難免對他要求過高,誰不想自己的兒子更優秀一些?有得比較以後,就會發現二人各自的優點。

  此次劉瑁傷愈後,性情大變,臨行前的一番話讓劉焉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

  不管那是不是他想出來的,但他卻做到了速敗賈龍,解益州之危。

  “回主公,公子用計,夜破武陽,活捉賊首賈龍。然另一賊首趁亂逃出城去,公子說任歧在犍為經營多年,恐其東山再起,故留下五千人馬,追捕任歧。遣末將領大軍押賈龍回來複命!”楊懷據實稟報,然後呈上劉瑁親手書寫的戰報。

  劉焉看後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諸君,你們看看犬子瑁的戰報,都來議議。”

  劉焉高興的不僅僅是劉瑁打了勝仗,高興的是這份戰報寫的很有水平。不但總結了平叛之戰,還構想了益州往後的發展。

  劉焉突然發現,這個一直喜歡刀槍的三兒子似乎頭腦也並不簡單嘛。

  “瑁遙表父親大人:

  兒幸不辱大人所托,剿滅賈龍逆賊。

  此戰,甘寧夜襲破城,當居首功;張任敗賈龍,同破城,功不可沒;楊懷領兵拒賊數月,親自登上武陽城,忠勇可嘉,可堪大用。

  賈龍本是大人入蜀之功臣,兒不敢擅自處決,特將其押回綿竹,聽大人發落。

  大人可將其首獻於陛下,大書其罪,可製卓之異動,再不敢輕入益州。

  今益州大定,白水、魚腹乃益州門戶,大人當派重兵把守。

  因兒之過,賊首任歧南逃。兒欲借機岀兵南中,收降南中諸夷,以為父用。

  ……”

  劉焉的臉上寫滿得意,這冊戰報並不只是戰報,還有對整個益州的布防及對未來規劃的建議。

  從書中看來,劉瑁已經開始從動手的莽夫向動腦的戰略大家轉變了。

  劉焉不知道劉瑁這個轉變是因為劉璋的到來給了他壓力,還是成婚之後變得更有責任心。

  不論原因為何,這都是好事。作為父親,見到兒子長進,那肯定是高興的。

  “恭喜主公,虎父無犬子!三公子武能開疆,文能治國,乃世之奇才也。”說話的是董扶。

  也就是那個曾經告訴劉焉益州有“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勸動劉焉到益州的人。董扶是東漢末期著名的經學家、讖緯家。

  劉焉非常相信他那一套,本來被劉焉安排在蜀郡屬國當都尉的,一直並不在身邊。

  這次迎劉瑁凱旋,特意將一些老臣召回來,其實是為了給劉瑁造點勢。

  平衡之道,是劉焉立足益州的看家本領。

  之前是因為劉瑁仗著他的寵愛有些驕縱了,加上許久不見的小兒子回到了益州,

難免有些對比與偏見。  但劉瑁離去前的一番談話和益州官員集體偏向劉璋又讓劉焉心裡產生了一些波動。

  他知道董扶一直比較偏愛劉瑁,不然也不會建議讓劉瑁迎娶“貴不可言”的吳覓。

  每個朝代每個勢力的臣子都一樣,就算暗地裡分派爭鬥,明面上都得顧及老主的面子。有人開了口,至少表面總有人應和。

  “恭喜主公平定叛亂,解益州之危!”

  “恭喜主公,三公子神勇,有大將之風……”

  ……

  什麽聲音都有,至少這個時候沒有不和諧的聲音去找劉瑁的茬。

  主公正在興頭上。

  劉焉雙手下壓,示意大家安靜:“大家看看叔瑜對益州形勢的分析,看看有無可取之處?”

  趙韙率先開口,他也是有些野心的人,與劉璋多次接觸,也不知劉璋給他許下什麽好處,反正各種反應已堅定地站在劉璋一方。

  “三公子在行軍布陣,拓土守疆上頗有天份,可為主公鎮守益州門戶,保境安民。公子所言白水、魚腹確應派大將鎮守。吾以為三公子不應急求南中,該回師白水關,以拒董賊南圖。”

  先抑後貶,他覺得武將就該有武將的覺悟。現在最大的危險來自長安,而非南中。把劉瑁調到白水關守門,既遠離益州政治中心,又夾在綿竹與漢中之間,想妄動也沒多少機會。

  只要劉璋交好張魯,便可絕對掌控劉瑁動向。讓他老老實實做一個守門之將。

  張松熟悉益州地理與各地文化,也沒完全倒向劉璋,想法略有不同:“以松之見,使君若以賈龍首級及蜀錦謹天子,董卓必不再妄圖益州。南中蠻夷眾多,素不服漢,多有反叛。三公子攜雷霆之勢,可入南中,震懾宵小。”

  張松這個人,歷史評價不怎樣,其實能力是真的有,只是不甘從無為之主罷了。一是因為生來醜陋,二是生不逢時罷了。換個時間換個地點,一定會有不俗成就的。

  這個時候劉璋的手腕應該是得他認可的,不然一開始他也不會選擇輔佐劉璋。

  但他能從這封書信中看出劉瑁並不傻。遠征南中,可遠離奪嫡紛爭,亦可積攢自己的實力。

  但南中蠻夷又豈是那麽輕易能征服的?

  如果劉瑁真有那本事,他不介意暗中扶一把;如果不行,他又是遠謫劉瑁,扶持劉璋的功臣。

  真有些機關算盡的味道。

  但這會兒,劉焉喜歡聽這個。

  察言觀色,投其所好,方可立不敗之地。

  劉焉:“叔瑜僅領別部司馬之職,恐難服南中群夷。子喬以為吾該為為叔玉爭取何職,可服眾?”

  南中四郡一屬國,佔益州一半地盤,一個一抓一大把的“別部司馬”哪有資格去統領這麽大的地盤?

  張松沉默,這種事,真不好說。官要大了,對劉璋威脅大,不利於自己的計劃。官要小了,可能不是劉焉想要的。

  這時候,董扶又站出來說道:“三公子南下,以平定蠻夷為志,功在社禝,縱權臣當道,亦無拒絕之理。對主公大業更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屬下以為,可為三公子清‘降庲都督’一職。諸君以為如何?”

  董扶是劉焉的心腹,他的話有可能並不是他自己的想法,有可能他就是代表劉焉發一下聲。

  群臣沒有人回應,劉璋也在場呢。

  倒是劉璋腦子轉的快,不管是趙韙還是張松,似乎都不想讓劉瑁回到益州權利中心,但又不想給劉瑁太大的權利。

  但這個“庲降都督”雖然權高位重,卻有可能將劉瑁一輩子拴在南中,所以他表現出自己的大度。

  至少,表面看來是在為自己兄長爭取權益。

  “父親,三兄自幼習武藝、研兵法,確實是平定南中的不二人選。庲降都督一職非他莫屬,待兄大功成時,我父子安益州,可與群雄並立!”

  劉焉:“那便派人帶著賈龍的首級去朝庭複命罷!順便表叔瑜為庲降都督,入主南中。”

  ……

  表不表的其實不過說給人聽而已,都斷了與朝庭的聯系了,不聽調、不聽宣、不朝貢……

  人事調動,還要什麽上表?

  走個形式,讓世人看看他劉焉還是尊崇漢室的。 順便拿賈龍的人頭給董卓提個醒,你在關中隨便鬧,我益州不參與,並不代表益州是個軟柿子,可以隨便拿捏。

  所以,劉瑁很快就收到了“庲降都督”的任命書,還有印綬。

  都是他爹劉焉給的,跟朝庭沒有半點關系。

  劉焉起用楊懷為都督、高沛為副,領兵兩萬,鎮守白水關。調嚴顏為巴郡都尉,大軍駐防魚腹(奉節),以防有敵沿江水入益州。

  ……

  劉瑁收到任命的時候已經行軍至犍為屬國。

  對他來說,這個“庲降都督”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頂著這個名號,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南中。益南四郡,可任他為所欲為。

  或許,劉焉是在給他另一個機會呢?

  畢竟劉瑁是劉焉立足益州的那把刀,不然光靠權謀與其平衡之道,誰買他的帳?但等穩定下來,難免會要個人去做壞人,背黑鍋。

  也許劉焉心中還是有些許不忍或者過意不去吧。

  也算是一種補償。

  只要在劉焉有生之年,劉瑁能夠立足南中,就算益州眾臣支持劉璋,再或者能夠迎回其他二子,至少劉瑁都是一方不可忽視的勢力。誰想算計他,都得掂量掂量。

  劉瑁將任命文書拿給甘寧、張任二人看,當場任命二人為別部司馬。也算是給二人吃了顆定心丸。

  犍為屬國多山,僅治朱提、漢陽二城。

  任歧就在犍為屬國,其實已是窮圖末路。

  劉瑁大軍壓境朱提時,他不得不棄城而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