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從大秦朝來》第五百九十三章:徐家筆記
  第598章 徐家筆記
  徐長卿和陳衝說話的時候,沒人打擾他們,

  “衝哥?我想知道,你派楊小馨跟蹤我,是什麽意思?”

  “你是吳四海的人,和魯南有仇我也清楚,但是你盯著我們仨為何?”

  我們仨,指的是除了徐長卿之外的孔因,以及胖子施磊。

  就在徐長卿他們聊天之際,徐海也從京城回來,而此刻,正在老家打牙祭,看著徐家那本筆記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探測中,徐家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地宮上方的土壤汞異常的分布很有規律:

  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
  這和古代中國人地理觀念中的「江河湖海」位置以及秦始皇本人到過渤海的經歷正好一一對上!
  不得不說,這一波,真細。

  地宮結構之謎:《鬼吹燈》中九層妖塔原型竟在此?
  書中寫道:

  作為一名考古愛好者,我特別喜歡做一件事情,就是研究《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中古墓的考古原型。

  幾年前有一部電影,趙又廷主演的《九層妖塔》,改編自《鬼吹燈》系列的第一部小說《精絕古城》。

  裡面提到了「九層妖樓」這個地方,據說地下有一個用數千根巨木搭成的金字塔,塔身上有無數星星點點的紅色閃光,木塔的基座有將近兩百米寬,用泥石夯砌而成;
  千年柏木構築成了塔身,共分為九層,每一層都堆滿了身穿奇特古裝的乾枯骨骸,男女老少皆有;每根大木上都刻滿了藏族的秘文。

  相傳這種妖樓是古代魔國歷代君王陵寢的殯葬形式,魔國滅亡後,格薩爾王將陵墓摧毀,只剩下一堆木頭架子。

  我發現這種所謂的「九層塔」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道德經》中說「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雖然這裡的「九」很可能只是一個虛詞,但也間接證明了古代人有製造高台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在秦始皇陵裡,也存在著這樣一座「九層之台」。

  你可能會說,這不可能,秦陵不就是個大封土堆嗎?哪來的「九層之台」?
  這秘密,恰恰就藏在這封土堆下面。

  還是回到前面說的「863」計劃吧。

  當時整個計劃在有序地進行,突然有一天,負責物探的劉士毅通過磁法探測發現,封土堆中存在明顯的呈矩形分布的磁異常現象,於是懷疑裡邊可能存在大體量的不屬於封土的建築。

  這個消息傳到了負責考古勘探的段清波那裡,他壓根就不相信,因為根據過往的考古經驗來看,沒有任何一座帝王陵墓的封土下面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建築!
  本著不信邪的心態,段清波又帶了一組勘探隊,對封土進行了勘查。這次,他們沒有用高科技的物探手法,而是使用了傳統的考古勘探工具:洛陽鏟。

  我們經常在小說裡聽到洛陽鏟這個詞,但很少人知道洛陽鏟的工作原理。

  其實呢,道理很簡單。

  我們來看看洛陽鏟的形製,一般來說洛陽鏟的鏟頭刃部呈月牙形,剖面呈半筒形,把洛陽鏟插入地面後提起,鏟頭會帶出一筒的泥土。這些泥土,就是窺視地下世界的關鍵。

  我們得先普及一下地層的幾個概念:考古學家將沒有人類活動過的原始地層叫作「生土」,生土往往是因為風化、洪水等自然現象形成的,顏色單一,質地一致,非常容易辨別。

  因為人類各種活動形成的大小土層叫作「文化層」,也叫「熟土」。文化層往往比較複雜,裡面通常會留有非常多的人類活動的殘存痕跡。而對於一-些建築物,古人往往會將這些建築的土層夯實,讓它們變得更加堅實,這就是所謂的「夯土層」。

  不同的土層,它們的土質、土色還有夾帶的遺存都是不一樣的。洛陽鏟可以方便地將這些泥土取出,然後我們只需要觀察這些土芯的顏色、包含物、顆粒物結構,就可以判斷出哪些是沒有經過人為乾預的原始土,哪些是經過處理的房屋、墓葬了。

  說回秦陵,考古隊這第一鏟下去,就發現了問題。在封土下面,果然發現了非常明顯的夯土。這說明在結構粗糙的封土裡邊,還有一組緊致的夯土建築。

  後來經過詳盡的考古勘探,考古隊發現,在封土之下,還掩埋這一座高約30米的九層高樓!整座高樓上窄下寬,一共分為九級,台階.上還有木結構的、屋面上覆蓋著瓦的建築。

  高樓的頂部,與封土表面僅相差1米左右。這樣的結構,是不是像極了小說中描繪的「九層妖塔」?
  會揭穿一些習以為常的誤導認知。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

  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當時有防腐方法,入殮棺槨後,棺外套槨,棺與槨之間,槨與槨之間都有間距,密閉後是可以隔絕空氣的,密閉後氣味是不會散發出來的。

  要真的是“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味”,恐怕李斯他們也滿不住什麽了,其他跟隨始皇帝的官員也不會那麽糊塗被騙。

  屍身和鮑魚放在一起遮蓋氣味並不可信,因為古代已用冰廚防腐,秦朝有冰箱鑒,《吳越春秋》記載“勾踐出巡,休息食宿於冰廚。”

  這裡說的“冰廚”就是夏季為帝王供備飲食防腐。李斯他們完全可以采用冰鑒防腐的方法,因為要真的是“上轀車臭,乃詔一石鮑魚,以亂其味”,李斯他們就真滿不住什麽了。

  一個墓葬的保存,其實最緊要的就是最開始的幾十年。

  過了這-一階段,如果隨葬品保存較好的話,它們大概率會保存數百年甚至千年。

  原因很簡單,此時墓葬內的氧氣已經消耗殆盡,細菌的作用越來越微弱,整個墓葬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微環境」。

  現在你大動乾戈地把墓葬打開, 原來「微環境」的平衡被打破,隨葬品可能立馬會被毀壞。

  這樣的教訓,在考古發掘中經常發生。

  馬王堆漢墓就有這麽個傳聞,據說當時考古學家挖到了一個漆鼎,揭開蓋子後,裡面赫然漂著幾片藕片。

  可取出沒多久,在眾目睽睽下,這些藕片居然消失了!
  這可不是什麽靈異事件。實際情況是,藕片被取出後,原先在缺氧環境中的它接觸到了新鮮空氣,立馬氧化了。

  ……

  徐海閉著眼睛,這本《筆記》和電視劇《盜墓筆記》差不多。

  不排除徐家祖宗,之前有下過墓的存在,可這一切,又代表了什麽?
  “徐海,我是韓笑。”

  徐海的電話響起,第一時間便接通,但是聽到對方的話後,徐海便沉默了起來,

  “怎麽不說話?是不是很好奇我為何要打電話給你?”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