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事實上,劉備選擇殺劉封而不殺馬超,根本原因與關羽無關,這背後的一切都是諸葛亮在謀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取得大勝。
不久之後,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大敗曹軍,還把前來增援的於禁七軍給打了個全軍覆沒,令華夏震動。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關羽和曹軍在樊城外鏖戰時,孫權卻突然偷襲了關羽的後方,佔領了荊州,這一下關羽懵了,只能後退,並最終被吳軍擊敗斬殺!
可以說,關羽的死,和孫權有直接的關系!但分析起整個襄樊之戰,其實一直是撲朔迷離的,因為這場戰爭本來是不應該打起來的!
往大的方面說,孫權和劉備的聯盟關系,早就已經破裂了,早在漢中之戰前,孫權就曾經率軍攻打過荊州,逼得劉備割讓了三個郡給孫權,由此可見,兩家的關系其實已經是貌合神離了。
關羽這個時候把軍隊全部調往樊城前線,去和曹軍作戰,不防備孫權,這本身就犯了大忌!
往小的方面說,劉備集團無法提供有效支援。劉備率領的蜀軍精銳才在漢中和曹操打了一場大仗,雖然最終的獲勝者乃是劉備,但是這只能說是個慘勝!
漢中之戰持續了兩年左右,益州境內已經到了“男子戰,女子運”的地步,而且曹操這個人非常狡猾,他在撤退之前已經把漢中的大部分人口都遷走了,所以說劉備根本無法從漢中得到有效補給,說白了劉備就像是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
這種情況下,劉備集團最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對外發動大戰!
從上面兩個原因便可以看到,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間節點是很有問題的!那麽到底這場戰爭是關羽主動發動的,還是劉備命令他乾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三國演義的解釋是此戰是劉備命令關羽發動的,而三國正史則沒有名言,但我們從劉備沒有對關羽提供支援的情況來看,此戰很可能並不是劉備要求的,而是關羽自作主張發動的!
所以說,其實關羽的死,荊州的丟失,關羽自身是要負很大責任的!但關羽已經去世了,你不可能去找個死人來背鍋吧,於是劉封和馬超冒出來了!
事實上,關羽之死和馬超並沒有多大關系,之所以有人會把馬超扯出來,主要是因為三國志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三國志》: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三國志》: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看到了吧,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讓他督臨沮,而關羽最終的死亡之地便是臨沮,於是不少人便認為,關羽之死乃是因為馬超沒有提供救援!從表面上來看,這個說法似乎是有點道理的,不過當時的馬超,很可能並不在臨沮這個地方。
漢中之戰時,劉備曾命令馬超和張飛出兵下辯,馬超負責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余人,牽製曹軍先鋒主力,所以說漢中之戰時,馬超正在和曹軍作戰呢。
漢中之戰大勝後,以馬超為首的眾人,又在策劃擁立劉備為漢中王,由此可見當時的馬超,應該就在劉備的身邊,他不可能跑到臨沮去。也就是說,馬超雖然頂著個督臨沮的頭銜,但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在臨沮,所以馬超不救關羽的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馬超和關羽之死扯不上關系,那麽就只有劉封能和關羽之死扯上關系了。於是三國演義中便虛構了關羽逃到麥城,派廖化向劉封請求援兵,而劉封拒絕援救的劇情。
按照三國演義的這個劇情,
劉封確實該死!首先,關羽進攻樊城,乃是劉備的命令,劉封應該顧念大局,去救援關羽;其次,關羽有假節鉞之權,劉封不去救援,就是違抗軍令;最後,關羽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乃是劉封的二叔,對於自己的長輩都見死不救,這是犯了大忌的。就演義中劉封的表現來看,劉備殺他,是他罪有應得,但是就正史來論的話,其實劉封死得非常冤枉,他完全就是整件事情中的背鍋俠,是被諸葛亮給坑死的!
從正史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關羽的襄樊之戰乃是劉備命令他發動的,而且從劉備對此戰的冷漠態度來看,很可能劉備並不支持此戰開打,畢竟蜀漢才打過漢中之戰,實力還未恢復!
正史中,並沒有關羽被困麥城,劉封拒絕救援的記錄,正史中記載的是關羽在還未兵敗時,就曾經命令劉封前去增援,但是劉封並沒有答應!
《三國志》: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關羽讓劉封去增援,但是劉封沒去,這件事情使得劉封飽受大家的詬病,發展到後面,眾人便一致認為,劉封就是坐視關羽兵敗,不救關羽。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劉封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當時關羽圍住了樊城,但由於缺乏兵力,遲遲拿不下樊城,所以他只能命令劉封前來增援。
而若是劉封前去增援的話,估計樊城就守不住了,關羽也沒必要抽調防備東吳的荊州兵了,這樣就不會被吳軍偷襲成功了。按照這種劇情發展的話,關羽能夠拿下樊城,荊州也不會丟失,蜀漢的實力將會更進一步!
然而,這都是我們後世人的想象的,是虛構的!試問一下,誰能保證劉封出兵,就一定能夠拿下樊城呢?
曹仁在樊城,那可是擺出了一副死拚的樣子,而曹操那邊也非常重視樊城,曹軍正在源源不斷地過來增援,關羽怎麽就能保證一定能夠擊敗曹軍,拿下樊城呢?
到時候劉封來了,樊城也沒拿下,關羽會不會抽調防備東吳的荊州兵呢?這些荊州兵一動,孫權會不會立刻就命令吳軍偷襲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即便是劉封率軍前去,關羽的結局也不好說,面對曹魏和東吳的聯合絞殺,關羽此戰還是很可能大敗的,最終很可能仍然會被殺!說實話,如果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見好就收,那麽荊州很可能還是能夠守住的,可關羽當時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還想擴大戰果,殊不知沒有劉備的全力增援,他一個小小的荊州,怎麽可能玩得過魏吳兩國的全明星陣容?
總的說來,本文認為,劉封不增援關羽,有其不對的地方,但也有其正確的地方,因為關羽此戰,注定失敗,沒有後方劉備的增援,荊州能守住就不錯了,像關羽這樣全力北伐,不顧後方的行為,本身就是戰略錯誤!而事實上劉備在得知這一系列事情後,雖然曾責備劉封,但也沒有誅殺劉封的想法,因為劉封在整件事情中確實沒啥大錯,或者說罪不至死,批評一頓就夠了!
《三國志》: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劉備是個實在人,並不想讓劉封背黑鍋,但是諸葛亮卻不這麽想!
《三國志》: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製禦,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歎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諸葛亮說的這番話,壓根兒沒提劉封和關羽之死有什麽關系,也就是說他也知道想借關羽之死來搞死劉封,是不現實的,因為人家劉封確實沒有大錯。
但是諸葛亮用了另外一個更厲害的借口來打壓劉封,這便是“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製禦”!
這話什麽意思呢?說白了,這就是說劉封這個人太剛猛了,不好控制,萬一劉備你去世之後,劉禪該如何控制劉封呢?劉封可是你的養子啊,是有繼承權的哦!
諸葛亮認為劉封日後可能會威脅到劉禪的皇位,所以勸劉備殺掉劉封,而劉備經過深思熟慮,想到了當年袁紹二子爭鬥,荊州劉表去世後的權力爭鬥,也擔心他死後劉封和劉禪爭權,所以采用了諸葛亮的建議,命令劉封自盡。
看完了劉封之死,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劉備之所以殺劉封,其實並不是因為他不救關羽,而是因為劉封威脅到了劉禪的皇位,為了免除後患,所以劉備才痛下殺手!
不得不說,在此事件中,諸葛亮其實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角色,這和他忠義的定位有很大的矛盾,於是後世在寫三國演義時,抹去了諸葛亮勸殺劉封這件事情,把這件事情直接改編為劉備因為劉封不救關羽,對劉封失望了,所以賜死了劉封!
《三國演義》:玄德怒曰:“辱子有何面目複來見吾!”封曰:“叔父之難,非兒不救,因孟達諫阻故耳。”玄德轉怒曰:“汝須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命左右推出斬之。
歷史真的是任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劉封明明在關羽之死這件事情中沒啥大錯,結果他卻被諸葛亮以日後會威脅到劉禪為由勸殺了。
千年以後,含冤而死的劉封,又再次被安上了一個不救關羽,死有余辜的罪名,而整件事情中最為關鍵的諸葛亮,卻似乎並未參與,真是令人感慨!
關羽死於臨沮,而馬超督臨沮,貌似關羽之死乃是因為馬超不救他,但事實上當時的馬超並不在臨沮,所以馬超和關羽之死沒關系,不能殺馬超。
而劉封這邊,其實他和關羽之死也沒啥關系,關羽完全是自己作死,誰也救不了。事實上,劉封被誅殺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存在威脅到了劉禪的皇位,所以劉封必死!
三國英雄說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劉備是英雄,而我們不只不是英雄,我們連成為英雄的一腔熱血都沒有,又怎麽能讀懂他?
人均壽命七十多的今天,也常有人感歎說“四十不惑”:世界上知道的事情就知道,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了。
人生才過了一半,就銳氣全無。而在人均壽命只有三十來歲的古代,四十多歲的劉備因為自己的大腿長了肥肉,感慨大哭:老之將至而功業未成!
哭,是因為腿上肉多而打不得仗,打仗是為了“光複漢室”,為了這四個字,劉備奮鬥了一輩子。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覺得劉備很猥瑣:自己沒什麽能力,要不是諸葛亮,他怎麽可能當上皇帝?後來隨著年齡長大,慢慢讀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史書,從心裡推崇曹操,對於劉備,更多了幾分鄙視:完全是靠著收買人心的把戲,博得世人稱頌的美名!
記得有一次和父親談起劉備,他認為劉備是個英雄,被我一頓狠批,父親默然不語。現在每當想起父親當時默然不語的表情,我的心裡有隱隱作痛,懊悔不已。
後來我也有了自己的事業,一次次的九死一生,一次次的無能為力,無數次被人質疑到自我懷疑。
記得有次事業瀕臨徹底失敗,我幾乎心灰意冷到完全頹廢,父親又和我喝了一次酒。那次我們又提到了劉備,我們足足談了一整個通宵。
一夜,我痛哭了六次。
為自己的處境而痛哭,也為父親的良苦用心而痛哭,更為劉備劉玄德的滿腔熱血而涕淚橫流!
那夜之後,事業依然還有艱險,但我再沒有了彷徨,直到現在。
現在再讓我來評價三國,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肯定都是真正的人中龍鳳,不世英雄。對於劉備,如果你還是看不懂,那麽請你殫精竭慮的去做一件大事,一件大到可以稱之為事業的事。
各位朋友們,你們真的全身心投入過一份事業嗎?你們真的有過榮辱與共刀山火海一起走過來的弟兄嗎?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人人都可以爭奪天下,唯獨他劉備沒有資格!他不過是織席販履的下等人,默默無名的劉氏宗親之後。袁術說得一點也不誇張,他不知道天下有劉備這號人物。
可是劉備他不服啊,他要做個英雄,他要匡扶傾頹的天下。
他一生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無數次一敗塗地,在荊州寄人籬下時已四十多歲,黃土都把脖子埋了半截,可他僅僅因為自己的大腿長了肥肉,便感慨到大哭!
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怪物?
他只是大腿長了肥肉,而我們大多數人是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長了腐爛的息肉!現代人,浮躁如塵土,有幾人能被社會變成屌絲而又逆襲?
那年,劉備還在種菜,那一天,他和曹老板兩個人吃著青梅,煮著酒的時候不得已說了句“迅雷不及掩耳”,誰又能知道劉備當時是不是想著,老子總有一天一定會一口青梅吐你臉上。
說什麽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曹軍在後邊追,下一刻還能不能活著,別說劉備,連老天爺都不知道!上刻不知下刻死,絕處逢生不可期!這個時候,跟了他十幾年的兄弟叛逃了後居然又回來了:一身狼狽,渾身是血衝到他面前。
兄弟懷裡抱著的嬰孩,他拍打著嬰兒的臉,擔心孩子被捂死了。看見嬰孩哭起來了,他居然笑了,全然不顧自己渾身是血,一身是傷。
兄弟孤軍深入,逆向而行,明知是刀山火海也毅然決然地衝了過去,是去救劉備那出生不到一年,不知見過兩面沒有的兒子。
向死而生,回來了!
試問一下你作為一個正常人面對此情此景,會怎樣?親兒子,獨苗,失而復得應該摟著好好哭一通,摔了?難道劉備的大腦可以光速轉動,絕不能放過這個收買人心的機會?
這樣一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跟隨自己十幾年的兄弟,患難與共可以把命交給自己的兄弟!還需要收買嗎?
如果你帶過隊伍,你就一定會明白,套路是換不來人心和敬服的。能換來人心的,只有人心。
討伐東吳就只是為了奪回荊州?
強魏在北,兩弱相鬥是什麽後果?英雄一世的劉備能不知道這是下策?古人真的比我們今人笨N多倍?
快六十歲的劉備他已經太老,無論成敗,那都是他的最後一戰,他就沒有一點要為關羽報仇的意思?就一點沒有想到那個桃園結義,寧願過五關斬六將,也要來投奔一無所有的自己的二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寫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寫劉備?
夷陵兵敗,白帝托孤。
蜀漢就要亡了,殫精竭慮一輩子的基業,岌岌可危了,劉備首要考慮的是如何維持住這分基業的問題,還是接班人的問題?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的事兒,基業都沒了,還接個屁班,有什麽班可接?
劉備這輩子第一看重的就是匡扶天下的基業,兒子?小時候就摔過,我劉備不是不讓你接班,只是如果你接不住會導致我的基業敗亡!
我劉姓血脈可以亡, 但我戎馬一生打下的基業不能亡!所以我要叫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直接接管大業。
為了“光複漢室”四個字,諸葛亮屢次北伐,殫精竭慮: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之前你爹對我的恩情太厚,你爹去世了,我沒報答完,這輩子報答給你。
劉備真要有什麽陰謀什麽花花腸子彎彎繞,就我們這些草民聽得懂人話,那個叫諸葛亮的傻子聽不出來?居然還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真的,我們這些後輩書生們不是一般地牛,可以聽懂諸葛亮都聽不懂的話!
自古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屠城這種慘無人道的事情,董卓這種殺人魔王自不必說,曹操做過,孫權也做過,曹操屠徐州,孫權屠江夏。曹操、孫權都有人追捧,咱們誇一句劉備是仁君,不行?
劉備打了敗仗,不去搶百姓,反而帶著百姓一起跑。帶著這群拖油瓶,行軍速度會被拖累,更要命的是容易被敵軍追上,但他還是帶了。
即使是偽君子,作秀能做到這份上,也受得起“英雄”二字吧?
小時候:英雄真偉大。
青少年:英雄也就那麽回事。
中老年:英雄的確是英雄!
昭烈,天理昭昭,壯懷激烈。
在你想要做成一番事業,卻遭遇艱難困苦,彷徨無助又死咬著牙硬撐的時候,想想那個連政敵派過去的刺客都不忍殺害的劉玄德,那個史書評價“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的劉備,你比他更苦?更難?
我們不是英雄,但至少要有可以成為英雄的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