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散佚殘章:浮浪》三十.講道
  “大道九度?”

  見李魚面露疑色,都城隍輕輕頷首:

  “然,道有九度,分別異字也。孤今將為爾等具陳其意,自隨而記之,勿使有失。”

  李魚聞言定了定神,將一時疑惑拋之腦後,仔細聽講。

  “其上第一,元氣無為者,念其身也,無一為也,但思其身,洞白若委氣而無形,常以是為法,已成,則無不為、無不知也。”

  都城隍頓了頓,又解釋道:

  “以太平道的神庭治世觀點來看,只有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能當此言,此亦太上之名,乃太上神道之尊稱。”

  李魚回想了一番,默默點頭。

  所謂金闕帝君者,正是太上道祖十大名號之一,列在第八,多有異名如“後聖九玄金闕帝君”、“太極金闕帝君”等,俱都是道祖別名。昔年貞白先生作《真靈業位圖》甚至將此名排在第三等,尚在位列第四等的老君之上。

  “其二為虛無自然者,又曰凝靖虛無。守形洞虛,自然無有奇也,和光同塵,與天地為一,混萬物並生。”

  城隍說至此節,看向李魚,笑問道:

  “你可曾學過太上琴心之文?”

  李魚茫然搖頭,陰陽司司主田浩於是在旁提示道:

  “殿下所言太上琴心文,便是黃庭三篇中內景一篇。”

  “原來是那個啊,”李魚恍然大悟,“這我倒是讀過,‘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嘛!”

  “不錯,”都城隍輕輕頷首,“‘是為黃庭曰內篇,琴心三疊舞胎仙’,何謂‘琴心’?即為上田神舍,中田氣府,下田精區,也即道門內丹術所謂之三丹田。‘琴心三疊’,正是搬挪下田金丹,經氣府而入神舍,蛻化陽神之語,為‘煉氣化神’之功。”

  略略談了幾句道門修行,都城隍話鋒一轉,導回正軌:

  “孤之所以談及黃庭,卻是要點明一處關隘,你可知內景篇何以命名?”

  李魚聞言一滯,他當年翻閱黃庭經,也只是閑來無事,加之心中好奇罷了,誰會想那麽多,還去一一訓詁、考訂詞意啊?

  輔德王見此歎了口氣,像是見到子弟學業荒廢的家中長輩,隨手一指田浩:

  “你說與他聽罷。”

  “喏,”陰陽司主俯身一拜,對李魚道,“好教尊駕知曉,《黃庭內景經》以虛無為主,故用‘黃庭’標之耳。其景者,神也。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名字。故內景一篇以存神觀想為要,乃身中神也。”

  “存神亦名思神,”都城隍接著道,“謂存思人體之中、天地之間各種‘神祇’,前者謂存思身中神,後者又喚作觀想。”

  祂看著似懂非懂的李魚,以及一臉茫然的越蘇氏,輕笑道:

  “想來爾等心中怕是疑慮,明明是講太平經中‘道有九度’之論,為何如今卻在講論黃庭存神之術。”

  輔德王輕輕擺手,殿中忽然有雲霧湧來,凝為一具赤裸人體懸在空中,皮膚先被剝去,露出其下血管神經;經絡又被斷開,顯出五髒六腑。

  整個過程不見半點血液,俱都是輔德王以神力擬化而來。

  “‘......萬神為其民,皆隨人盛衰。此天地常理,若以神同城而善禦之,靜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壽長久,神明佑之’、‘神長二尺五寸,隨五行五藏服飾’......實際上,最早的‘身中神’之論,正是出自一百七十卷《太平青領書》中,

位列‘癸水’一部。”  城隍揮了揮手,先前的人體模型再度化作雲煙消弭,整座大殿之中隻得祂一人徐徐而談的聲音,顯得莫名嚴肅且凝重。

  “孤方才所言,其二為虛無自然者,又曰凝靖虛無。你若是不能理解,不如仿‘身中神’觀點來看,將天地視作人體,那這些凝靖虛無的二等大神,便是與天地並生,同萬物為一,說一句身化天地也算恰當。

  “以此而推,三為數度者,積精還自視也,數頭髮下至足五指,分別形容,身外內莫不畢數,知其意。三等數度分別可見的存在,也就是那些僅次於凝靖虛無的‘身中神’們。”

  “四為神遊出去者,思念五藏之神,晝出入,見其行遊,可與語言也。則是掌控天地法理的神聖,諸如陰陽五行之類。

  “五為大道神者,人神出,乃與五行四時相類,青赤白黃黑,俱同藏神,出入往來,四時五行神吏為人使,名為具道,可降諸邪也。這一位格雖然與四等相似,但權柄卻是要弱上不少,僅能掌控一時一地之法理,就如寄藏你身的那位異域神祇一般。”

  說到這裡,都城隍總算停了口氣,給了李魚反應的時間。

  李魚將輔德王所言在腦海中翻來覆去地回味了幾遍,稍稍消化了一些,於是出言問道:

  “我曾在前朝的《藝文類聚》以及太平興國年間所成的《太平禦覽》中見到過吳人徐整所編的一本《三五歷紀》,內中有盤古開天,死後身化萬物之言。

  “按殿下所言,所謂元氣無為者,是否等於孕生盤古的混沌;凝靖虛無者,則是盤古本身;數度可見是‘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之類的大神通者;神遊而返者為其後所現之物,大道神同者再後,如此如此?”

  都城隍聞言閉目,思索了一番李魚言論,睜眼頷首微笑:

  “雖不中,亦不遠矣。”

  李魚聞言心中振奮,同時亦有所思:

  “《太平經》與《黃庭經》俱都是漢末三國之際顯世, 彼時道門未興,只是以太平道、五鬥米道等形式散居各地。

  “而《三五歷紀》亦是三國時期吳人所作,很難說這彼此之間沒有相互影響。盤古開天之真假,尚未可知。”

  由於李魚所學專業緣故,他在閱讀一些宗教神話、民俗傳說之類的書籍時,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看。

  一方面,他對於世間是否存在神秘側,是秉持中立態度的,且這一態度在穿越後已然轉為確信;但另一方面,他的專業學識告訴他,那些奇幻、瑰麗的上古神話若是按時間推算,先民們彼時尚處於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社會,根本不可能如神話中所言做出種種移山、分海一般的事跡。

  畢竟歷史有實證,而神話沒有。

  只是後來有了穿越世界的經歷,他才將這種觀念按了下去,開始在假設那些神鬼志異悉數為真的前提下進行求索,以期獲得一些有關上古時期的蛛絲馬跡。

  方才都城隍所言,卻是再度勾起了他這股思緒,一時間不禁有些惘然。

  “前世所閱典籍,如今依然可見。那這典籍中所載之事,到底是真是假?若只是因為換了一方天地,假的就成了真的,那這些典籍,又為何會在兩方世界中一道出現呢?”

  種種繁雜思緒於腦海間流過,李魚面色陰晴不定,神思陷入恍惚,似乎又見到了前世景物,看見了鬢有華發的父母,看見了熟悉的街區樓房。

  “獨在異鄉為異客,唯有夢中暫得歡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