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過去好好生活》第425章阿凡達的啟示
《阿凡達》在再次證明了詹姆斯·卡梅隆他的確是世界之王,作為視覺特效技術大軍、生物設計大軍、動作捕捉大軍、替身演員大軍、舞蹈演員大軍、演員大軍、音樂和音響大軍的總統帥,他用讓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帶進了21世紀。

 詹姆斯·卡梅隆從1994年已經開始構思這部電影,還寫了一份長達80頁的劇情梗概。

 《泰坦尼克號》大獲成功之後,春風得意的卡神卻發現當時的技術並不足以製作他設想中的鴻篇巨製,於是擱置了該計劃,去潛水了。

 2001-2003年上映的指環王三部曲成功使用CG技術製作了咕嚕這一角色,逼真程度令人意外。

 這讓卡梅隆受到了鼓舞,決定重拾阿凡達計劃,電影劇本在2006年完成,然後開始攝製工作。

 真人部分只花了四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但是CG部分卻花了多好幾倍的時間。

 卡梅隆拍片以花錢大手大腳著稱。

 《泰坦尼克號》一開始預算為1.35億,後來追加到2億,製作流程漫長,上映時間遙遙無期,幾乎拖垮了20世紀福斯公司。

 幸好後來創下歷史新高的票房,不然卡梅隆可能被全球電影公司拉近黑名單。

 即使有《泰坦尼克號》的珠玉在前,當卡梅隆提出製作成本更加好大的阿凡達計劃時,20世紀福斯公司都不禁抖了抖身子,猶豫再三。

 一拖再拖之下,卡梅隆甚至一度決定轉而跟迪士尼公司合作,直到後來加入,20世紀福斯公司才答應給卡梅隆投錢。

 最終阿凡達的製作成本達到3億美元,宣發成本則是1.5億。

 阿凡達的60%內容靠CG合成,涉及到的CG人物多達800個,特效鏡頭達到1600個,每幀畫面平均耗費4萬個人工小時

 這麽大規模的特效製作,光靠一家公司當然是不夠的。

 IMDB的阿凡達頁面列舉的特效製作公司多達21家,來自於世界各地。

 包括喬治·盧卡斯創立的工業光魔和一開始專門為彼得·傑克遜的《指環王》服務的新西蘭WetaDigital,還有製作了《侏羅紀公園》的,創作了黑客帝國的“子彈時間”的法國BUF,參與創作《午夜凶鈴》的等等。

 他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角色設計,有的負責特效,有的專門負責戰鬥場面,有的負責動作捕捉,最後才有了阿凡達的驚人效果。

 卡梅隆說他對《終結者》的最初想法來自於他發燒時做的一個夢。

 而《阿凡達》同樣來源於一個夢,不過是卡梅隆母親的夢。她曾經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藍色的女巨人。卡梅隆聽了之後覺得很有趣,於是把它應用於阿凡達的角色設計。

 電影中的漂浮的“哈勒路亞山脈”,主創人員稱是從“許多不同類型的山脈,但主要是中國的喀斯特石灰岩地貌”中汲取了靈感。

 根據設計師的說法,虛構的漂浮山峰的靈感來自黃山,桂林,張家界等世界各地。

 卡梅隆來國內參加首映禮的時候稱是受到中國黃山的影響。

 這引起了張家界風景區的不滿,並發文批評卡梅隆。

 張家界旅遊協會甚至召開專題座談會,決定設立“張家界市旅遊協會《阿凡達》主題遊綜合事務辦公室”。

 包括與《阿凡達》導演卡梅隆取得密切溝通,爭取《阿凡達》劇組來張家界拍攝續集等。

 比較搞笑一件事,在被選中參演《阿凡達》之後,沃辛頓陸續出演了《諸神之戰》和《終結者2018》,這顯然離不開卡梅隆的推薦。

 馬特·達蒙和傑克·吉倫哈爾最初都是飾演傑克·薩利的候選人。然而,達蒙因為與《諜影重重3》有衝突而拒絕了,吉倫哈爾選擇了出演《波斯王子》。

 達蒙說自己是“有史以來最愚蠢的演員”,如果他出演《阿凡達》,可以得到了影片10%的票房分成,也就是2.79億美元。

 馬特·達蒙成為“世界上少掙了最多錢的演員”...

 這部電影有多火爆?有位大媽披著被子,身上貼了六個熱貼,去影院門口排隊,為了給兒子和他女朋友購票。

 一時引起網絡上的一片罵聲。

 寧遠還特意跟帶著兒子去看了電影,這種科幻大片對於五歲孩子的衝擊力來說,那是相當的大了。

 首先,從特效上說,作為《阿凡達》足夠稱得上是劃時代的作品了。

 科幻一直是個神奇的東西。

 人類一邊用幻想編織屬於自己的美夢,一邊又要求這美夢不能完全脫離現實。

 這就是科幻迷們對科幻作品的要求。

 《阿凡達》,則是現實和夢的完美結合。

 在電影中,寧華卿小同學不止一次地看到令人驚奇的自然場景:

 四個翅膀的飛龍,六條腿的野獸,煙花一般的昆蟲,精靈一樣的種子。

 飛蟲鳥獸,星辰大海。

 卡神把這兩個判若雲泥的事物,放在了一起。

 從天上到地下,精確到每一個生靈。

 卡梅隆用無數自然的細節,把影迷引到這個躲在宇宙某個角落的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

 “爸爸,這些都是真的嗎?真的有潘多拉這個地方嗎?好漂亮啊。”寧華卿好奇的問道他眼裡無所不知的父親,此刻的他並不知道知道什麽是CG製作,也不知道什麽是電腦特效,和3D。他只是對脫離認知的事物非常的好奇。

 “你所看到的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畫面,都是用真人拍攝,然後加上電腦後期製作,才有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電影畫面。至於是不是真有這個叫潘多拉的星球,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探索,還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地方。但未來說不定在某個時間,十年或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後,或者更長時間,就會真的發現這樣的一個地方。也許這個地方會被你發現呢?”寧遠帶著溫柔的笑意,跟兒子一本正經的說著不著邊際的話。

 一旁的曾離則是默不作聲的聽著父子的對話。

 寧華卿聽過之後,眨眨眼,“真的嗎?”

 寧遠點點頭,“當然是真的,一切皆有可能。不過想成為那個發現者,你可要好好努力了。”

 至於為什麽要用“潘多拉”這個名字?導演很快就告訴了人們答案。

 希臘神話中,潘多拉是神送給人類的第一個女人,她美到極致。

 可觀眾更熟悉的,則是屬於她的潘多拉魔盒,比喻著災難。

 比起星球本身,誰更像災難?

 不是納威人,而是人類。

 電影中的納威人,像極了地球上一些原始又古老的種族部落,他們對萬事萬物,尤其對自然和生命,心存敬畏。

 傑克被野獸追趕,在叢林中又被攻擊的時候,被妮特麗救下。

 當他表示感謝時,妮特麗卻表現地異常憤怒,因為為了救他,她殺死了攻擊傑克的野獸——

 殺戮不需要道謝

 這都是你的錯,它們本來不該死的。這也是體現了納美人對生命的敬畏。

 偏偏“敬畏”,是文明人最缺失的品質。

 他們信奉征服。

 對自然,如是。

 對其他物種,如是。

 對自己人,亦如是。

 當轟鳴的推土機推倒大樹和山堆,硝煙和機甲背後只剩一片狼藉,當鳥獸散去,原住民流離失所,原來古老又美好的大陸就剩下滿目瘡痍,

 這一幕看著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侵略與征服的歷史。

 人類歷史上從不缺少槍炮對弓箭的戲碼,也從不缺少所謂“文明”對“原始”的屠戮。

 看《阿凡達》,絕大多數觀眾都會發現,卡神的主觀立場,其實是向著納威人的。

 他不分對錯,只是單純講一個關於外星球生命的故事。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傑克的“反水”似乎有點匪夷所思。

 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叛變後的傑克,明顯站在正義的一方,他甚至以天降神兵的姿態,帶領納威人戰鬥。

 放之於整個地球,放之於所有生命體,會發現《阿凡達》早已超脫了“你我”的二元對立。

 從敬畏生命的那一刻開始,男主的一切行為就有了定論。

 也許,有人從它看到了戰爭,也許,有人從它看到了歷史。

 但它真正洞見的,是這個星球和星球所承載生命的過去,它用事實在述說,真正的正義,不是誰在哪一方,也不是誰屬於哪個族群,而是為了什麽,保護了什麽。

 很多人都認為,傑克替納威人而戰,不過是因為他泡了一個納威妞。

 但觀眾可能沒注意到,影片中最能代表他立場的一句話,則是他作為人類的時候說出的——

 掠奪就是這樣

 當別人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你就視他們為敵人

 然後順理成章地把東西搶過來

 《阿凡達》最令人感動的精神領袖,其實並不是傑克,而是楚蒂,那個最後時刻將槍頭對準同伴的女機長。

 我們看見黑暗,我們可能擊退不了黑暗,但在歸屬之外,我們永遠存在更好的選擇——

 親自上場。

 其實作為科幻片,卡梅隆或許也是借《阿凡達》,預言著人類未來的某種宿命。

 以納威人為第一視角,人類其實是掠奪者,是侵略者,是真正的“外星人”。

 當高等級的文明踏入低等級文明的大陸, 帶來的會是友好和建交嗎?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都在說一個血淋淋的事實:不可能。

 當帶著火槍的英國人踏上美洲大陸,他們做了什麽?

 當開著飛機的人類踏上潘多拉星,他們做了什麽?

 掠奪,征服,殺戮。

 一個搶地盤,一個搶資源。

 能首先踏上其他星球的文明,一般都是高等級的文明。

 他們能帶來的,只有災難和毀滅。

 這一點,其實和大劉的科幻理念不謀而合。

 《三體》中那句振聾發聵的“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正是提出了這樣的警醒?

 “黑暗叢林法則”、二向箔和降維打擊, 也絕非危言聳聽。

 《阿凡達》中,人類為了威懾納威人,先把推土機開到人家聖地,然後朝著人家家園發射催淚瓦斯,發射燃燒彈,發射導彈。

 這種等級困局,怎麽破?

 最後傑克想要返回納威人種族的時候,需要征服托魯克。

 他從托魯克頭頂上落下,變身成了魅影騎士。

 托魯克是天上最可怕的飛獸,沒人敢攻擊它,所以它怎麽會往上看呢?

 不管是人類,還是多麽高等級的文明生物,都像托魯克一般。

 往下看,遍地螻蟻。

 可往往,忽視了來自頭頂上方的危險。

 所以人類,還是應該心存敬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